Rex由九塊砌圖砌起,今天自己砌100塊也可應付自如。
你的孩子善用甚麼感官去學習?親職教育專家Kenneth Lai指出,孩子有不同的學習及接收信息方法,小朋友天生的學習模式,將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而大人認識到學習模式,可以幫助孩子發揮長處,並通過更多刺激加強其他類型學習。
愛用創意方法栽培小朋友的羅太,兒子Rex兩歲多時,為他作學習模式評估,獲評為視覺學習型。她認為認識學習模式可幫助自己因材施教。「其視覺特徵到歲半後才慢慢凸顯,例如有次帶他逛玩具店,他用幾秒已能把店內擺設copy到腦中,拉住我講:這裏有車、那裏有波,令我很驚奇。他鍾意看有關交通工具的圖鑑,出街見到巴士,能用肉眼分辨不同型號車身的微細分別。」
Rex一歲多已能坐定定跟媽媽看書半小時,也喜愛研究砌圖,會觀察砌圖在顏色和圖案上的關聯性。「我讓他由九塊開始砌,今天他可獨自砌到100至120塊。」Rex被評估為視覺型孩子,聽覺的分數也接近,他說話有條理、自信,且詞彙豐富。她讓小朋友做學習模式評估,目的是印證自己的觀察,並可進一步鞏固小朋友特質。「例如Rex用圖案認字較易吸收,我會布置視覺型的家居環境,放多些書,用童詩、兒歌的內容設計圖卡,他能隨時看到,他有興致便陪他朗讀,但不會強迫。」
視覺型多用圖案
親職教育專家Kenneth Lai(Ken Sir),兩年前把台灣一套評估方法引進本港,分辨視、聽或手動觸覺型三大學習模式,能讓大人早點掌握概念,不致誤解小朋友總是學不好。「要視覺型小朋友學英文,只要把生字變成圖案貼在牆上,他們看幾次已記得,這類型小朋友溫習時最需要一支熒光筆。聽覺型孩子要多放CD及發聲的教材,他們溫習要多朗讀,或錄低自己聲音不斷重播,才易牢記;而手動觸覺型要讓他們摸才學會,故要用多些立體文字的教具。」他謂一般傳統學校,都適合視覺型和聽覺型孩子,而幼稚園雖已融合不同方法,但也各有不同教法偏好,故家長若申請多間幼稚園,最後決定不來,便應加入學習模式作考量。
家長宜信任孩子
Ken Sir有兩子一女,他為囡囡和細仔選校取向已不同。「四歲細仔本已申請到一間名幼稚園,但學校行雙語制,注重語言發展,但他是手動觸覺型,未必讀得開心,故最後選了校舍較大、採活動式教學的學校。囡囡今年七歲,是聽覺型,K2已愛每事問,對音很敏感,但專注不及大哥,故選擇着重討論的IB課程小學,也鼓勵她玩音樂和話劇。」他14歲的大仔今年跳級入讀大學,囝囝小二已投訴返學好悶,他在專家建議下參與英國的語言基準試,得以跳級到小五,2011年完成中一後,負笈英國讀初中。「我在大仔出生不久,便到日本隨七田真老師的傳人修習教育法,七田真的核心價值是『愛』,一切以家庭教育、夫婦關係為依歸。故當大仔小二時話返學好悶,也被學校投訴心散,我會先了解及相信他,再找方法幫他。相信小朋友很重要!」
撰文:胡麗珊
攝影:黃建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