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ducation blog shares various horizons of music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Being devoted to music education for 19 years, Carol Ng has established her private studio at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with an examination-standard Yamaha grand piano. In addition, Carol is keen on enlighte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advo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music industry.
教育BLOG旨在推廣音樂教育發展,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音樂領域;吳老師投身音樂教育十九年,於南澳洲的阿得萊德開設私人教室,並採用符合考試標準之Yamaha 三角琴教學,致力培育新一代音樂學好者及推動音樂行業的持續發展。
教育BLOG旨在推廣音樂教育發展,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音樂領域;吳老師投身音樂教育十九年,於南澳洲的阿得萊德開設私人教室,並採用符合考試標準之Yamaha 三角琴教學,致力培育新一代音樂學好者及推動音樂行業的持續發展。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學習不能只講求快
在記憶的過程中,明白原因後才做的事,會較容易成為記憶,重複練習過多次的,也會成為記憶,所以要孩子學習新事物,一可以給予清楚的解說,一可以透過重複的練習或背誦。 一般孩子都可以透過重複的練習或背誦去學習,但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就需要先了解原因,再分細去學習,更要透過不同的活動來鞏固記憶,不能要他們死記。 唸「乘數表」時,一般孩子在一、兩周內就可以背熟,是有重複背誦下記憶能力的結果。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一周內或只能背熟一組,且隔一周後就會忘記了。死記沒有用,還是要透過解釋和不同的活動來鞏固,透過了解和重複的活動來學習。 有一個男孩問媽媽數學題,媽媽教他算出了答案後,孩子問:「點解要交叉相乘?」媽媽說:「叫你交叉相乘就交叉相乘啦,記着就可以了!」孩子聽後仍一臉疑惑,卻不敢再問下去。這樣跟孩子解釋是最快的「教」與「學」,男孩今天說:「學那麼多數學根本就沒有用,只學加、減、乘、除就夠了。」不明白、不了解、不知道原因,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興趣,所以快不等於好,過程中的得着才是最重要。 8A媽咪張嘉雯 《4Q教子情式》作者 晴報原文:http://goo.gl/JFPJbjSee more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豐富基本功──音階的練習
【大紀元2013年05月25日訊】音階(Scale)的練習,相信對許多學生而言,經常是苦不堪言的一件事,但它卻又是學習音樂不可或缺的重要練習之一。大部分的學生練習音階很容易流於只重視速度,而忘了這枯燥的練習也可以是很有特色及感情的。
許多有經驗的老師,只要是第一次聆聽前來上課的中、高階程度學生演奏樂器,基本上都會要求他們演奏一個音階,因其技巧、音樂性、甚至是風格等,都可藉由音階的表現一覽無遺,且老師也可根據演奏音階的狀況再決定是否聽其他的樂曲,當然更可根據情況來排出一系列需加強的課程,由此可見練習音階之重要性。 為了不讓音階的練習變得枯燥無趣,以下列舉兩項我較常讓學生做的練習以供參考,當然練法或加強項目也會因程度而有所不同。除了眾所皆知的傳統練習外,如平均度、速度快慢、節奏變化及大小聲部分外,我也喜歡讓學生擁有情感方面的練習,如不同時代風格或不同作曲家風格的表現,因為我認為經由這種情感式的練習,更能豐富學生的音樂能力並拓展他們的知識與素養,在練習相關曲目時,更容易發揮及進入情況。 不同時代風格: 當學生的音階已練到非常純熟的地步時,我便開始要求他們練習巴洛克、古典或浪漫樂派等風格,這樣的練習無非是要學生能清楚每個時代不同的風格表現,並且希望他們將音階的練習「音樂化」,超越技巧,並把音階當成是首曲子來練習。 不同作曲家風格: 有時,我還喜歡挑一些不同時期的作曲家,如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蕭邦等,讓學生以音階來詮釋。在這演繹的過程,同樣的也是希望學生能廣泛的涉獵曲目並能將作曲家的精髓以音階展示出來,所以我常會問學生:「可否請你以貝多芬的風格演奏C大調音階呢?」許多學生乍聽之下常會不知所措,甚至不知如何演繹,更有學生會以誇張的形式來演奏,這些都說明了曲目涉獵不夠寬廣及對作曲家及其作品了解不夠深入,聆聽的音樂及看的書不夠多,也指出了自己需在何處努力和加強。 音階,如果只是以機械式的方法來練習,必然會枯燥無味,而有感情或帶有風格的練習不但能豐富音樂的練習,更是許多世界知名音樂家必用之方式之一,當然練習中表情的投入也是重點。基本功的練習其實可以更多元化且更有音樂性,如果經常能把技巧性練習注入感情、表情、生命與思考,相信對於日後的音樂表現會更有主見也更見精湛。 ◆作者沈亮寬來自臺灣,Nyack college講師。專業長笛演奏,並有24年教學經驗。2007年取得皇后學院音樂教育文憑,2007取得紐約州教育證照,1998年紐約大學音樂演奏碩士。曾獲紐約器樂傑出成就獎、西方凱斯儲備大學甘迺迪音樂創意獎、臺灣長笛演奏成人組冠軍。 (責任編輯:索妮雅)
自《大紀元》(24/5/2013)
許多有經驗的老師,只要是第一次聆聽前來上課的中、高階程度學生演奏樂器,基本上都會要求他們演奏一個音階,因其技巧、音樂性、甚至是風格等,都可藉由音階的表現一覽無遺,且老師也可根據演奏音階的狀況再決定是否聽其他的樂曲,當然更可根據情況來排出一系列需加強的課程,由此可見練習音階之重要性。 為了不讓音階的練習變得枯燥無趣,以下列舉兩項我較常讓學生做的練習以供參考,當然練法或加強項目也會因程度而有所不同。除了眾所皆知的傳統練習外,如平均度、速度快慢、節奏變化及大小聲部分外,我也喜歡讓學生擁有情感方面的練習,如不同時代風格或不同作曲家風格的表現,因為我認為經由這種情感式的練習,更能豐富學生的音樂能力並拓展他們的知識與素養,在練習相關曲目時,更容易發揮及進入情況。 不同時代風格: 當學生的音階已練到非常純熟的地步時,我便開始要求他們練習巴洛克、古典或浪漫樂派等風格,這樣的練習無非是要學生能清楚每個時代不同的風格表現,並且希望他們將音階的練習「音樂化」,超越技巧,並把音階當成是首曲子來練習。 不同作曲家風格: 有時,我還喜歡挑一些不同時期的作曲家,如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蕭邦等,讓學生以音階來詮釋。在這演繹的過程,同樣的也是希望學生能廣泛的涉獵曲目並能將作曲家的精髓以音階展示出來,所以我常會問學生:「可否請你以貝多芬的風格演奏C大調音階呢?」許多學生乍聽之下常會不知所措,甚至不知如何演繹,更有學生會以誇張的形式來演奏,這些都說明了曲目涉獵不夠寬廣及對作曲家及其作品了解不夠深入,聆聽的音樂及看的書不夠多,也指出了自己需在何處努力和加強。 音階,如果只是以機械式的方法來練習,必然會枯燥無味,而有感情或帶有風格的練習不但能豐富音樂的練習,更是許多世界知名音樂家必用之方式之一,當然練習中表情的投入也是重點。基本功的練習其實可以更多元化且更有音樂性,如果經常能把技巧性練習注入感情、表情、生命與思考,相信對於日後的音樂表現會更有主見也更見精湛。 ◆作者沈亮寬來自臺灣,Nyack college講師。專業長笛演奏,並有24年教學經驗。2007年取得皇后學院音樂教育文憑,2007取得紐約州教育證照,1998年紐約大學音樂演奏碩士。曾獲紐約器樂傑出成就獎、西方凱斯儲備大學甘迺迪音樂創意獎、臺灣長笛演奏成人組冠軍。 (責任編輯:索妮雅)
自《大紀元》(24/5/2013)
教育不只知識而已
你認為「喜歡學生」是老師的義務之一嗎?
很多人認為老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老師在台上教書,學生在台下被動學習,「師生關係」就是這麼簡單!
而曾有人說過:「老師的職責不是喜歡學生。」的確,乍聽之下「喜歡學生」似乎不是身為師長的第一要務,但是教育家Rita Pierson提到了一點:
那麼「人際關係」要如何衡量呢?Rita Pierson在演講中指出,我們的教育應該以更有「關係」的模式進行。
上述曾提到:「你無法傳授知識給不喜歡你的孩子。」雖然這用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了人際關係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但是,難不成一個老師要喜歡所有的學生嗎?事實上,我們不可能喜歡每一個人,但是身為一個教育者,我們有義務要讓學習情況變得更好!
Rita Pierson曾經教過一堂「比值」的課程,但是她的數學不是非常好,雖然她很努力的想讓學生理解,但是下課後當她翻開教學手冊時她才發現自己全都教錯了!讓我們想想某些台灣教育體制下的老師會怎麼做?又或是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做?Rita Pierson在隔天上回到課堂時和同學道歉,她說:「各位同學,我把整堂課教錯了,我很抱歉!」而大家給她的反應則是:「沒關係,Pierson老師,因為妳教得很認真投入,所以我們原諒你!」
孰能無過?就算是老師也一樣,當犯錯的時候不要因為拉不下臉而拒絕承認,因為學生們不是笨蛋,就像道歉一樣,用自己面對大眾的角度去面對學生,而這些生活中的小事便能成為讓師生關係更進一步的橋梁。
自己程度不好學生當然知道,所以身為老師最困難的則是「同時提昇學生的學業和自信」!如果你身為他們的其中之一,你會希望從老師口中聽到哪一句話呢?
-「你們要好好讀書,謹言慎行,雖然現在還落在別人後面,但是總有一天會追趕上的!」
-「我是最棒的老師而你們是最棒的學生,所以你們被挑選到我的班上是因為學校把我們放在一起好成為每個人的典範!」
結果都是加一分,你喜歡從59變60還是99變100?雖然這兩句話的出發點都是希望能讓學生進步,但是誰不喜歡讚美呢?學生會因為讚美而有自信,進而讓自己相信我能做得更好!
Rita Pierson就曾用第二句話來告訴一班程度很糟的學生,並說:「我們要成為其他班級的榜樣,所以當我們穿越走廊時大家會注意我們,所以我們不行喧鬧,只顧昂首闊步!」
「教育」難嗎?當然!但是我們不該放棄,因為不論你是不是老師,身為一個教育者,你天生就該改變世界!
撰稿:Sandy
自《TEDxTaipei》
很多人認為老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老師在台上教書,學生在台下被動學習,「師生關係」就是這麼簡單!
而曾有人說過:「老師的職責不是喜歡學生。」的確,乍聽之下「喜歡學生」似乎不是身為師長的第一要務,但是教育家Rita Pierson提到了一點:
「孩子不會跟他們討厭的人學習!」
試想看看,若是學生不喜歡你,不願意跟你學習,那麼你是否連「傳授知識」這個首要任務都無法達成了呢?別小看了師生之間的「關係」
「教育改革」從古至今一直不斷地進行,同時它也是一個廣受關注的議題,在這些教改當中,有些得到了它應有的成效,但有些卻只淪為教條。這些年以來,我們嘗試著去了解學生們在學習旅程中半途而廢的原因,那些理由不外乎是貧窮、翹課、同儕間的負面影響…等等,但在這些眾所皆知的問題背後,大家都忘了將「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也納入考量,而這個存在於師生之間的互動關係很可能就是影響學習的主因之一。那麼「人際關係」要如何衡量呢?Rita Pierson在演講中指出,我們的教育應該以更有「關係」的模式進行。
上述曾提到:「你無法傳授知識給不喜歡你的孩子。」雖然這用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了人際關係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但是,難不成一個老師要喜歡所有的學生嗎?事實上,我們不可能喜歡每一個人,但是身為一個教育者,我們有義務要讓學習情況變得更好!
做個會道歉的老師
那到底該如何建立起與學生的良好關係呢?這個任務看似艱難,甚至有人認為這需要仰賴身為老師的本事,但Stephen Covey曾說:「試著投入幾件簡單的小事,像是先去理解他人,而不是要別人理解你!」又例如道歉,你有想過嗎?一個老師跟學生道歉!而這正發生在Rita Pierson身上。Rita Pierson曾經教過一堂「比值」的課程,但是她的數學不是非常好,雖然她很努力的想讓學生理解,但是下課後當她翻開教學手冊時她才發現自己全都教錯了!讓我們想想某些台灣教育體制下的老師會怎麼做?又或是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做?Rita Pierson在隔天上回到課堂時和同學道歉,她說:「各位同學,我把整堂課教錯了,我很抱歉!」而大家給她的反應則是:「沒關係,Pierson老師,因為妳教得很認真投入,所以我們原諒你!」
孰能無過?就算是老師也一樣,當犯錯的時候不要因為拉不下臉而拒絕承認,因為學生們不是笨蛋,就像道歉一樣,用自己面對大眾的角度去面對學生,而這些生活中的小事便能成為讓師生關係更進一步的橋梁。
讓孩子擁有不自大的自信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有所不同,有人會念書,有人適合在其他領域發展,那麼若是你剛好帶到了一群程度非常差的學生,你會怎麼在有限的時間之內讓們擁有這個年紀應有的知識水準呢?自己程度不好學生當然知道,所以身為老師最困難的則是「同時提昇學生的學業和自信」!如果你身為他們的其中之一,你會希望從老師口中聽到哪一句話呢?
-「你們要好好讀書,謹言慎行,雖然現在還落在別人後面,但是總有一天會追趕上的!」
-「我是最棒的老師而你們是最棒的學生,所以你們被挑選到我的班上是因為學校把我們放在一起好成為每個人的典範!」
結果都是加一分,你喜歡從59變60還是99變100?雖然這兩句話的出發點都是希望能讓學生進步,但是誰不喜歡讚美呢?學生會因為讚美而有自信,進而讓自己相信我能做得更好!
Rita Pierson就曾用第二句話來告訴一班程度很糟的學生,並說:「我們要成為其他班級的榜樣,所以當我們穿越走廊時大家會注意我們,所以我們不行喧鬧,只顧昂首闊步!」
某些事情當你反覆說久了,它就會變成真的!
身為一個教育及知識傳授者,其實有義務去創造一個與學生之間的緊密聯繫,雖然老師不可能喜歡每一個學生,而且某些最難纏的學生也絕對不會消失,但是Rita Pierson指出:教育和學習應該要帶來快樂!我們在其中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並堅持要求他們盡全力做到最好!「教育」難嗎?當然!但是我們不該放棄,因為不論你是不是老師,身為一個教育者,你天生就該改變世界!
撰稿:Sandy
自《TEDxTaipei》
選對好老師
音樂路上,”拜師學藝”一直是家長們很傷腦筋的一件事,到底老師要怎麼選才不會選錯呢?我們來看下面的幾個例子:
■安安的老師非常有名,當初透過關係,排隊排了半年,好不容易才擠到老師的門下。開始學習之後,老師因為演出非常多,所以上課時間無法很固定,常常一個月才上到1次課…….
...
■小如的老師是出了名的兇惡嚴厲,媽媽相信嚴師出高徒,所以安排了小如跟這位老師學習,只要彈錯音,老師除了打手背之外,有時還會用高跟鞋踢小如的腿,甚至把譜丟出門外……
■葳葳的媽咪覺得只是學才藝,不想給葳葳太大的負擔,所以挑了一個溫和、比較不要求的老師,葳葳平時沒有練琴、或是回家亂彈,老師都只是笑笑地說 : [沒關係,學興趣而已,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嘛…]
■奇奇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的老師是個大學教授,也是個天才型演奏家,每次奇奇碰到困難的地方,教授總是告訴奇奇,回家練,多練習自然就會了……但是奇奇總是怎麼練都不會…
您會選擇上面哪一位老師呢 ? 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看出了一些端倪 ~~
1.安安的老師雖然很有名,但是演出太多了,上課不正常的狀況,會影響到孩子 穩定的學習,並且很容易產生一些問題,例如錯誤姿勢太久未經糾正,演變成惡習,非常難改回;或是因為上課時間間隔過久,小孩逐漸失去興趣……
2.小如的老師很兇,學生或許不敢怠惰,但是長久下來,要特別注意孩子是否會懼怕去上課?如果整堂課都是戰戰兢兢的,我想是無法學好音樂的,因為音樂是要發自內心的感動,敞開心靈,自在的演奏……
3.葳葳的老師脾氣好、人溫柔,但是對學生全然無要求的話,在學習上就沒有品質可言,無法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長久下來完全沒有進度,是一種很浪費時間的學習模式……
4.奇奇還很小,天才型的大學教授不見得可以用小朋友懂的語言來解釋音樂,甚至有些天才型演奏家,很多人會碰到的困難,對他來說可能從來都不是問題,所以他也不知道應該用甚麼方法可以去解決學生所碰到的困難……
其實,好的老師,可以個性溫柔但是要求嚴格!正確的要求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尊敬音樂,認真看待自己的學習。好的老師,可以在演出與上課中取得平衡,對自己的教學負責!好的老師,會幫學生做學習規劃,帶領學生成長……
還有一點,當我們選擇老師時,要考慮到孩子的狀況。當孩子還很小或是在初學階段,他需要的可能是很有耐心、在基礎教育非常有經驗的老師來帶領,而當孩子心智日漸增長、演奏能力越來越好時,可以考慮轉換另一個領域的老師來教導。這樣才不會發生付一堂課3000元的學費來學Do、Re、Mi的認譜,或是明明已經具備可以演奏高難度曲目的技巧,卻還在彈小奏鳴曲的窘境!
說了這麼多,我只想強調,選對好老師絕對是我們當家長的責任!當你選到了一位好老師,就要信任他,平時可以透過溝通來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到了要換老師的時刻,也請不要逃避,選擇直接面對老師,清楚說明白,有很多老師甚至會幫忙引薦更好的老師,這樣做不但不會破壞師生情誼,老師方面也會有被尊重的感覺!但可不要把換老師當成家常便飯,太過頻繁的換老師,對孩子的學習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喔!
■安安的老師非常有名,當初透過關係,排隊排了半年,好不容易才擠到老師的門下。開始學習之後,老師因為演出非常多,所以上課時間無法很固定,常常一個月才上到1次課…….
...
■小如的老師是出了名的兇惡嚴厲,媽媽相信嚴師出高徒,所以安排了小如跟這位老師學習,只要彈錯音,老師除了打手背之外,有時還會用高跟鞋踢小如的腿,甚至把譜丟出門外……
■葳葳的媽咪覺得只是學才藝,不想給葳葳太大的負擔,所以挑了一個溫和、比較不要求的老師,葳葳平時沒有練琴、或是回家亂彈,老師都只是笑笑地說 : [沒關係,學興趣而已,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嘛…]
■奇奇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的老師是個大學教授,也是個天才型演奏家,每次奇奇碰到困難的地方,教授總是告訴奇奇,回家練,多練習自然就會了……但是奇奇總是怎麼練都不會…
您會選擇上面哪一位老師呢 ? 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看出了一些端倪 ~~
1.安安的老師雖然很有名,但是演出太多了,上課不正常的狀況,會影響到孩子 穩定的學習,並且很容易產生一些問題,例如錯誤姿勢太久未經糾正,演變成惡習,非常難改回;或是因為上課時間間隔過久,小孩逐漸失去興趣……
2.小如的老師很兇,學生或許不敢怠惰,但是長久下來,要特別注意孩子是否會懼怕去上課?如果整堂課都是戰戰兢兢的,我想是無法學好音樂的,因為音樂是要發自內心的感動,敞開心靈,自在的演奏……
3.葳葳的老師脾氣好、人溫柔,但是對學生全然無要求的話,在學習上就沒有品質可言,無法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長久下來完全沒有進度,是一種很浪費時間的學習模式……
4.奇奇還很小,天才型的大學教授不見得可以用小朋友懂的語言來解釋音樂,甚至有些天才型演奏家,很多人會碰到的困難,對他來說可能從來都不是問題,所以他也不知道應該用甚麼方法可以去解決學生所碰到的困難……
其實,好的老師,可以個性溫柔但是要求嚴格!正確的要求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尊敬音樂,認真看待自己的學習。好的老師,可以在演出與上課中取得平衡,對自己的教學負責!好的老師,會幫學生做學習規劃,帶領學生成長……
還有一點,當我們選擇老師時,要考慮到孩子的狀況。當孩子還很小或是在初學階段,他需要的可能是很有耐心、在基礎教育非常有經驗的老師來帶領,而當孩子心智日漸增長、演奏能力越來越好時,可以考慮轉換另一個領域的老師來教導。這樣才不會發生付一堂課3000元的學費來學Do、Re、Mi的認譜,或是明明已經具備可以演奏高難度曲目的技巧,卻還在彈小奏鳴曲的窘境!
說了這麼多,我只想強調,選對好老師絕對是我們當家長的責任!當你選到了一位好老師,就要信任他,平時可以透過溝通來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到了要換老師的時刻,也請不要逃避,選擇直接面對老師,清楚說明白,有很多老師甚至會幫忙引薦更好的老師,這樣做不但不會破壞師生情誼,老師方面也會有被尊重的感覺!但可不要把換老師當成家常便飯,太過頻繁的換老師,對孩子的學習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喔!
自《台北音樂家書房》(26/6/2013)
學琴是人格訓練
最近常常思考學生學琴的意義,這到底光是學會彈琴,還是有其他體會。家長與學生營營役役的練琴,有時卻忽略了自己其實還在培養甚麼。
1 堅忍
沒有堅持與忍耐,根本彈不好一首曲子。學生要忍耐坐在鋼琴前的孤獨,忍耐不斷失敗的打擊,堅持不放棄。
2 耐力
練琴時間少則半小時,長則數小時,不斷重覆當中每小節,每小段數十次,這絕對是耐力的磨練。
3 專注
沒有一個成功的鋼琴家能邊練琴,邊東張西望、糊思亂想。這絕對在浪費光陰和精力。樂譜上的音符﹑節奏、符號﹑速度﹑風格﹑句子,每每需要全情投入。
4 協調
不只是左手和右手,還有左腳與右腳,眼睛與耳朵,理智與情感。
5 時間管理
每次練琴時間有限,要很有效率地分配時間才能完成那天的鋼琴功課。久而久之自己必然懂得分配自己的時間。
6 追求
音樂是藝術,沒有要求,這根本算不上音樂,只在糟蹋自己和身邊人的耳朵,所以學鋼琴的學生,應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7 想像力
音樂每每在說話,或故事﹑或陳述﹑或陰森、或抒情,學生需要有想像力才能表達到當中的情感。
8 同步思考
比起其他樂器,這是鋼琴學生獨有的,因為我們在同時處理兩隻手的雙旋律,及兩邊不同的表達。
9 責任感
學琴為要完成這首音樂,以及覆琴給老師聽。對自己、對老師,是責無旁貸的,否則是浪費雙方的時間和精神。
10 感情
學音樂的學生,絕不可能是冷漠無情的人,除非你從來沒有讓音樂在你心中滋生過。
我希望學生到我這裡學習,不單學會彈琴,還有人生重要的一課。
1 堅忍
沒有堅持與忍耐,根本彈不好一首曲子。學生要忍耐坐在鋼琴前的孤獨,忍耐不斷失敗的打擊,堅持不放棄。
2 耐力
練琴時間少則半小時,長則數小時,不斷重覆當中每小節,每小段數十次,這絕對是耐力的磨練。
3 專注
沒有一個成功的鋼琴家能邊練琴,邊東張西望、糊思亂想。這絕對在浪費光陰和精力。樂譜上的音符﹑節奏、符號﹑速度﹑風格﹑句子,每每需要全情投入。
4 協調
不只是左手和右手,還有左腳與右腳,眼睛與耳朵,理智與情感。
5 時間管理
每次練琴時間有限,要很有效率地分配時間才能完成那天的鋼琴功課。久而久之自己必然懂得分配自己的時間。
6 追求
音樂是藝術,沒有要求,這根本算不上音樂,只在糟蹋自己和身邊人的耳朵,所以學鋼琴的學生,應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7 想像力
音樂每每在說話,或故事﹑或陳述﹑或陰森、或抒情,學生需要有想像力才能表達到當中的情感。
8 同步思考
比起其他樂器,這是鋼琴學生獨有的,因為我們在同時處理兩隻手的雙旋律,及兩邊不同的表達。
9 責任感
學琴為要完成這首音樂,以及覆琴給老師聽。對自己、對老師,是責無旁貸的,否則是浪費雙方的時間和精神。
10 感情
學音樂的學生,絕不可能是冷漠無情的人,除非你從來沒有讓音樂在你心中滋生過。
我希望學生到我這裡學習,不單學會彈琴,還有人生重要的一課。
自《kobby piano》(21/6/2013)
將孩子殺於萌時
2013年6月21日 | 作者: Wong Hoi Ming@逆嘶亭 | (原載於:逆嘶亭)
陶傑在《「口才」問題》一文如是寫:「『口才』好,要自小有個性表現。譬如從小就喜歡對大人『駁咀駁舌』的小孩,必是口才天賦高的種子。但是中國父母教他們的子女順從尊長,『師道尊嚴』,即是不得反唇相稽。中國人唯一的口才,表現在政治表態之快狠準之上。」閱畢我就覺著似曾相識。
「反傳統」、「多嘴」、「駁咀駁舌」、「口水多過茶」的責難,年幼的我遭遇得相當多。四、五歲之前,大家都會覺著孩子可愛,因為精靈總比不精靈好,逗得大人歡樂,好歹就算是件有趣的玩物。後來,學得要上了,班上人數不少,大家的發言也就得自我控制。偏偏,孩子是孩子,這般道理是不懂的,於是勇於發問就成了擾亂班上秩序之舉。制度的錯,社會的錯,報應落在了異處。
守秩序和聽話的觀念開始被灌進孩子的腦裡。於是大家都越來越溫馴,聽到了鐘聲時,在課室內就得立馬伏倒桌上,在小息時就得把身體定格。少不得的是校規跟紀律。大人往往不把紀律的意義解釋清楚,只一味軍訓孩子,服從性第一,最重要是易於管教。大部分的大人都不會認識到,其實只要點清孩子的思路,囫圇吞棗的教育方式就非必要,人就會因為智慧而律己利人,道德自然會由智而生。
後來我終於成了個比較好的孩子。這裡的比較好,是與我的本我相比,而非其他孩子。大家都成了豬隻,他們是安靜的家豬,而我是間歇性吵鬧的會撒野的家豬。長輩好以入水能游及頭腦聽明為誘因,使孩子乖乖食蒸魚食青蔥,卻又不允許他們食太多生冷食物。於是我問,游泳的能力我是想要的,但為甚麼食三文魚刺身的功效就有別於蒸熟了的桂花魚呢?我不但得不到科學的答案,連答案也得不到。
覺得總是被打壓的鬱結積著積著多了,也就如他們所願地走入了他們認為反叛是必然的青春期。沒事沒幹不開聲,呆愣的待電腦前,一開聲就總是諸多辯駁。他們不知道我的生活,我的想法,我的學業。那時候跟家人的關係一日比一日差,為了不多起正面衝突,減少磨擦,我還自命理性地(如今想來仍然覺得理性)離家出走,騰出讓大家可以保持冷靜的空間。在這樣出走一回之後,他們出於怕事的心,也就少了迫我跟他們交鋒,而我也覺著客客氣氣的生活舒適。直至年紀再稍長一點,我把距離又拉回來,我知道他們育兒期間犯下的錯誤都是非自願的、無知無覺的,儘管大錯已鑄成,我怪罪他們也多餘。
所以現在的我是非常珍惜多言的孩子的。我一面竭力反對親友向孩子橫槍架向出頭鳥,迫孩子謹遵硬生生的「食不言,寢不語」教條,要孩子學懂「沉默是金」的無理,一面盡我能力解答孩子的疑難,直至他們把我身上能給的知識吸收個夠。家長的知識有限不是罪,愛因斯坦的學問也不能包羅萬有,但愛死命的攬緊父母權威的一堆,往往會以老成的心度稚子之腹,結果要不是以一個錯誤的答案隨意搪塞,就是把孩子的好奇批成惡意的、對人不對事的、目無尊長的無禮頂撞。這樣一個禮字重重的往下砸,像馴獸一樣。孩子童心不泯滅,才比小說更離奇。
對待初生之犢,我實在是愛護有加的,畢竟,我是過來人。我希望還小的和還未來到這個世界的,可以免受被思想閹割之禍。因為現實是,連自己的人生意義和道德原則也弄不清的所謂大人太多,生兒育女供書教學於他們而言,根本是不可能做好的任務。換言之,他們說自己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怎樣怎樣,其實都不過是短視的結果。別說思想閹割,適當地解除性別定型,說少幾句「男仔唔可以喊」同「男仔唔好揀粉紅色」,讓孩子得到自由和開放的價值觀,已經非常困難,有所謂理知的人也未必能好好駕馭。所以我一直勸人不要輕言生育。因為生育這個道德責任,背負的,不是某個家長或某個家族,而是整個社會。而失敗的例子,因為無法人道毀滅或安樂死,結果只可擔當比較不失敗的例子的踏腳石的角色,苟延殘喘地活下去。
樂團 存在的重要性!
這幾天看到一則新聞:
北一女樂儀隊獲得國內外肯定,受邀去法國參加巴黎音樂節,一行110人在校長帶隊下,將於6月中啟程到法國訪問表演,讓法國愛樂者認識台灣….
在台灣的環境下,北一女的樂儀隊是幸運的,因為擁有校方以及家長的支持,反觀其他中學的樂隊或是儀隊,都正在面臨人數不齊,甚至在校方、家長不支持的環境下,逐漸萎縮,努力掙扎的生存著。
...
很多家長常覺得練習樂團花費太多時間,導致荒廢學業。其實,以我長期的觀察,許多沒有參加樂團的學生,花費了更多時間在玩線上遊戲、或是上網聊天!反而是參加樂團的學生,透過家長與老師的引導,他們能更懂得珍惜時間,並且妥善規劃好自己的學習!在樂團中,許多優秀的成員,他們在學業的表現上更是出類拔萃。
我曾經聽過某校長的演講,他說:如果補習真的這麼有用,那補一天算你考試可以多得一分好了,這麼長期的補下來,應該都可以考滿分了阿!如果你覺得是因為參與社團而影響了你的成績,你能保證不參加社團之後,就一定可以考上理想學校嗎?
樂團或儀隊,其實就像個小型社會,可以給小孩很棒的磨練與訓練,學習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經過樂團洗禮的學生,會更懂得彼此尊重,懂得什麼叫做生命共同體,學習到與人配合的能力,在練習的過程中,培養負責的態度、遵守紀律,並且在一次次的困難挑戰中,提升自我的抗壓性!
如果您的小孩,目前正在樂團當中學習,請您協助他重視團隊的練習。一個樂團的組成,需要很多的樂器,缺一不可。有些家長認為,樂團人數這麼多,又不差我小孩一個,請個假沒什麼關係的!試想,今天若是定音鼓手請假,或是擔任獨奏的樂手請假,那整團就都不用演奏啦 ~ 甚至是在比賽前夕的練習,是更為重要的!現在就培養他重視自己的角色,看重自己,以後出了社會,才能夠自律並且擁有負責的態度!
樂團另一個迷人的地方,是你可以享受大家一起合奏的樂趣。許多學校的管樂團成員,都是從不會看譜的初學者開始,透過老師與學長姊耐心的陪伴跟指導,能夠以最少的花費來學習,進而變成樂器演奏高手!在舞台上表演的剎那,被自己演奏的音樂所感動,相信每位參與過樂團的同學,都會覺得那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樂團,是讓音樂普及化的其中一個重要管道。如果您目前是樂團指導者,請您盡力的讓樂團的管理不要過於鬆散,如果您是學校的老師,請您不要禁止學生參加樂團,如果您是家長,請您協助孩子,在參與樂團之後,學習時間的管理,只要願意,我們一定可以讓樂團的存在更有價值!See more
北一女樂儀隊獲得國內外肯定,受邀去法國參加巴黎音樂節,一行110人在校長帶隊下,將於6月中啟程到法國訪問表演,讓法國愛樂者認識台灣….
在台灣的環境下,北一女的樂儀隊是幸運的,因為擁有校方以及家長的支持,反觀其他中學的樂隊或是儀隊,都正在面臨人數不齊,甚至在校方、家長不支持的環境下,逐漸萎縮,努力掙扎的生存著。
...
很多家長常覺得練習樂團花費太多時間,導致荒廢學業。其實,以我長期的觀察,許多沒有參加樂團的學生,花費了更多時間在玩線上遊戲、或是上網聊天!反而是參加樂團的學生,透過家長與老師的引導,他們能更懂得珍惜時間,並且妥善規劃好自己的學習!在樂團中,許多優秀的成員,他們在學業的表現上更是出類拔萃。
我曾經聽過某校長的演講,他說:如果補習真的這麼有用,那補一天算你考試可以多得一分好了,這麼長期的補下來,應該都可以考滿分了阿!如果你覺得是因為參與社團而影響了你的成績,你能保證不參加社團之後,就一定可以考上理想學校嗎?
樂團或儀隊,其實就像個小型社會,可以給小孩很棒的磨練與訓練,學習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經過樂團洗禮的學生,會更懂得彼此尊重,懂得什麼叫做生命共同體,學習到與人配合的能力,在練習的過程中,培養負責的態度、遵守紀律,並且在一次次的困難挑戰中,提升自我的抗壓性!
如果您的小孩,目前正在樂團當中學習,請您協助他重視團隊的練習。一個樂團的組成,需要很多的樂器,缺一不可。有些家長認為,樂團人數這麼多,又不差我小孩一個,請個假沒什麼關係的!試想,今天若是定音鼓手請假,或是擔任獨奏的樂手請假,那整團就都不用演奏啦 ~ 甚至是在比賽前夕的練習,是更為重要的!現在就培養他重視自己的角色,看重自己,以後出了社會,才能夠自律並且擁有負責的態度!
樂團另一個迷人的地方,是你可以享受大家一起合奏的樂趣。許多學校的管樂團成員,都是從不會看譜的初學者開始,透過老師與學長姊耐心的陪伴跟指導,能夠以最少的花費來學習,進而變成樂器演奏高手!在舞台上表演的剎那,被自己演奏的音樂所感動,相信每位參與過樂團的同學,都會覺得那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樂團,是讓音樂普及化的其中一個重要管道。如果您目前是樂團指導者,請您盡力的讓樂團的管理不要過於鬆散,如果您是學校的老師,請您不要禁止學生參加樂團,如果您是家長,請您協助孩子,在參與樂團之後,學習時間的管理,只要願意,我們一定可以讓樂團的存在更有價值!See more
自《 台北音樂家書房 Taipei Musiker House》(25/6/2013)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鋼琴名家練習方法系列二: 魯道夫·塞金(Rudolf Serkin 1903~1991)
塞金是當今五大鋼琴家之一(紐約時報所選),他的演奏形態端正而感情細膩,他的演奏給人的感覺是內在的充實感而不是華麗,他的拿手曲目是莫札特、貝多芬及德奧浪漫派的作品。從他的演奏中可感覺出他的熱情洋溢,技巧純熟,動作相當誇張,音樂在嘴邊不停的哼唱,他雖然是鋼琴大師,但他的觸鍵方式很少改變,所以他不屬於技巧與風格燦爛的演奏家,他的最大特點是對音樂能進行深入的探討,然後展現出明朗的建築性。
1 、如何練習:
●每天都需長時間練習,練過5 小時候才進入狀況。
●用慢速及快速練,不用中速練,但加上表情。
●練習曲用Moscheles 、Hummel 、Thalberg 、Liszt 等,很少用Czerny.
●強調技巧的重要性,沒有技巧,既沒有音樂。
2 、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強調音階、琶音等基本技巧練習,但不用哈農。
3 、如何背譜:
●指法的記憶,是危險而不可信賴的。
●不知不覺地回憶記譜。
●也用分析。
●我無法想像一句一句背,譜子一直跟著我,甚至使我無法睡覺。
自《音樂講堂》(17/4/2013)
1 、如何練習:
●每天都需長時間練習,練過5 小時候才進入狀況。
●用慢速及快速練,不用中速練,但加上表情。
●練習曲用Moscheles 、Hummel 、Thalberg 、Liszt 等,很少用Czerny.
●強調技巧的重要性,沒有技巧,既沒有音樂。
2 、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強調音階、琶音等基本技巧練習,但不用哈農。
3 、如何背譜:
●指法的記憶,是危險而不可信賴的。
●不知不覺地回憶記譜。
●也用分析。
●我無法想像一句一句背,譜子一直跟著我,甚至使我無法睡覺。
自《音樂講堂》(17/4/2013)
鋼琴名家練習方法系列六: 克勞迪歐‧阿勞(Claudio Arrau 1903~1991)
阿勞是南美洲最傑出的鋼琴家,他被廣泛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他出生於南美洲智利,在德國受教育,最後在美國定居,他仍然保留他的智利公民的身份。由於母親的啟蒙,在3歲學琴之前,已可背彈貝多芬的奏鳴曲,是個驚人的神童,五歲舉行首次獨奏會,六歲入聖地亞哥音樂院,八歲在聖地亞哥正式登臺舉行獨奏會1853~1918年間師從于馬丁‧克勞塞(Martin‧Krause)克勞塞1918年逝世後,他完全靠自修完成了自己的音樂教育,他也旅行.廣泛閱讀.學習多國語言,為了在緊張中保持平靜而看了許多“禪宗”方面的書,並從禪宗中不斷地找到鋼琴藝術所必備的條件。著名錄音有貝多芬.舒伯特.蕭邦.李斯特.布拉姆斯.德布西等等。
1、如何練習:
●在12到13歲時,每天練3小時基本練習。
●14歲以後,只練樂曲困難部分。
●演奏前不到會場預演。
●每天練習時間隨個人的體力、意志力而定,有時一天練了20小時來準備,最重要的是身體不覺得疲勞。
●提倡身體放鬆、精神緊張地處理音樂。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強調學生開始時必須做很多的技巧練習。
3、如何背譜:用四種方法記憶
●心像記憶
●聲音記憶
●分析記憶
●肌肉動作記憶。即手指位置記憶,分析記憶,最後直到能正確記下每頁的詳細細節為止。
自《音樂講堂》(24/4/2013)
1、如何練習:
●在12到13歲時,每天練3小時基本練習。
●14歲以後,只練樂曲困難部分。
●演奏前不到會場預演。
●每天練習時間隨個人的體力、意志力而定,有時一天練了20小時來準備,最重要的是身體不覺得疲勞。
●提倡身體放鬆、精神緊張地處理音樂。
2、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強調學生開始時必須做很多的技巧練習。
3、如何背譜:用四種方法記憶
●心像記憶
●聲音記憶
●分析記憶
●肌肉動作記憶。即手指位置記憶,分析記憶,最後直到能正確記下每頁的詳細細節為止。
自《音樂講堂》(24/4/2013)
親子有話好好說
親子溝通時該說什麼?什麼話絕對不能說?以免引發親子衝突,教養專家提供了幾點建議…
- 文/陳念怡
類似的親子對話經常在許多家庭裡上演著,往往說沒幾句就不歡而散,甚至爆發親子衝突。
親子溝通的目的在於,了解彼此想法並找出可能的解決之道,同時增強親子間情感。針對親子溝通dos和don'ts,專家們提供了幾點建議:
Dos 最好這樣
1. 耐心傾聽,覺察情緒:傾聽是了解的開始,而了解是溝通基礎。當孩子尋求幫助時,父母應放下手邊的事,全心把話聽完。
2. 氣頭當下,按下「六秒暫停鍵」:父母也是凡人,難免也會因為孩子不符期待,忍不住動怒責罵,只是那些脫口而出的情緒用語殺傷力極強。「六秒鐘EQ組織」總監喬許.費里曼(Joshua Freedman)認為,父母一旦察覺自己情緒即將失控時,應默數六秒,按下心中的「暫停鍵」。這短短「六秒暫停」讓父母重拾情緒管理的能力。
3. 訂出規範,對事不對人:孩子需要明確的界線才能建構安全關係,而不是無條件接納。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系主任高淑貞指出,當父母設下合理限制,便要跟進執行,否則將減損關係。《親子溝通密碼》作者海穆.吉諾特(Haim G Ginot)建議父母在重申規範時應「對事不對人」,例如「積木是用來玩的,不是用來扔的」,比「你不要扔積木!」來得有效。
4. 適度運用「沒錯……可是」(Yes……but)的語法: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意見受到尊重,當大人斷然否定孩子想法時,孩子當然感到憤怒。「EQ Japan」社長高山直分析,父母可使用「沒錯可是」語法,先尊重孩子想法、拉近距離,再表達不同觀點。
Don'ts 千萬不要
1. 冗長說教:面對孩子鬧情緒的狀況,父母經常選擇最簡單的方式,不是打罵就是用一連串道理加以疲勞轟炸,導致親子溝通徒勞無功。高淑貞認為,過於冗長的陳述常流於說教,讓孩子失去注意焦點。
2. 過度使用負面語彙:有些父母常不自覺把焦點放在糾正孩子的缺點上。父母愈常使用負面語彙,孩子就愈容易啟動防衛機制,例如:一見到父母就緊張、抗拒,甚至產生敵意。
美國親職教養專家詹姆士.溫德爾(James Windell)認為,過多負面語彙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因此父母應該做好情緒管理,以免遷怒孩子。
3. 冷淡的語氣或態度:和孩子對話過程中,如果父母老是一副愛理不理態度、口氣冷淡,都會使孩子感到失望、不受重視。
4. 陷入對錯輸贏之爭:在面對親子衝突時,許多父母總是先想到「孰是孰非」、「誰輸誰贏」的問題,最後演變成意氣之爭,導致親子相互拒絕、彼此傷害。
湯瑪斯.高登(Thomas Gordon)在《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建議,父母應放下權威,使用「沒有輸家」的「第三方法」,在尊重彼此需求的前提下,共同找出解決辦法。
對學音樂的人來說,「練習曲」是很重要的音樂形式;對每一位父母而言,譜出一首和諧的「溝通練習曲」則是維繫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每一次親子對話都是一種練習,唯有用開放的態度彼此了解共同學習,才能臻至圓融境界。
✽ ✽ ✽ ✽ ✽
爸媽壞心情消解法:三處方、四原則,打消壞情緒
壞情緒會破壞親子關係、夫妻感情。把自己照顧好,才有心力、能量照顧別人。日常生活,好好照顧自己,維持好心情。 萬一氣不過,非開罵不可,四項原則,讓你吵個有效用的架。
◆普通情緒消解法
心理層面:照顧自己的情緒
1. 媽媽每天寫情緒日誌、月經日誌,自我記錄一兩個月,找出自己的情緒週期。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曹淑華建議,將情緒、事件、月經、天氣等項目列表,標上日期,然後每天給自己的情緒打分數(○到十分),了解自己容易受到哪些事件的波動影響。
每天給自己五分鐘,安靜下來,專注在自己身上,「今天你覺得怎麼樣?」特別在親子衝突後,更要靜下來察覺自己,「我在氣什麼?」「我對孩子的期待來自哪裡?」有時,自己的期待和童年的缺憾、未能滿足的需求有很密切的關連。善待自己,不是自私,把自己照顧好,才有心力、能量照顧別人。
2. 與情緒共處。情緒是一種訊號,背後有一層更深的語言,去了解那語言,從心的感覺去體會,去接納、理解自己的憤怒和焦慮。例如你因孩子講了一句話傷心,去理清楚傷心的原因,並不見得就不再傷心,但至少知道來龍去脈。
3. 把自己的壓力源一個個寫下來,看看有沒有改變的可能。認清自己的個性、極限、能力、缺乏、不滿足,排出生命中的優先順序,然後接納你做這些選擇的後果。
4. 正向思考,有時,改變想法就可以改變情緒。
5. 為自己的情緒找出口。找傾訴對象,把情緒表達出來,或用各種個人的方式,如日記、寫部落格或禱告,找到支援、宣洩的方式,有支持才有力量。
6. 填寫壓力指數量表、經前症候群自我評估量表(見附表),認真看待它的參考價值。長庚醫院婦女身心科醫師蕭美君提醒,必要時尋求專業支持,焦慮、憂鬱是可以治療的。
生理層面:照顧自己的健康
1. 身體健康,心情就會好,就有精力去應付生活。
2. 開發自己的五感,從視覺(擺設賞心悅目的小東西、欣賞大自然風景)、聽覺(聆聽某段樂曲)、嗅覺(噴灑精油)等感官轉換來調節情緒。
3. 壓力管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腹式呼吸法,十次下來能立刻降低脈搏跳動次數,舒緩緊張的心情。想像肚子像個氣球,用鼻孔吸氣時,肚子慢慢鼓起來,吸滿氣時,憋一下,然後再慢慢將氣從嘴裡吐出來。
4. 泡腳或泡澡也是許多專家建議的簡易居家放鬆法。把自己泡在浴缸裡,完全不想工作、孩子,完全身心放鬆,閉上眼睛,享受這二十分鐘全然屬於自己的時間。感受水流在身體上的感覺。
5. 一定要運動。運動時,身體會釋放腦內啡,培養情緒正向快樂的感受。各種簡便、不需舟車勞頓的運動都可以,例如戴上計步器每天走一萬步,而且愈累愈要運動。
6. 吃得簡單、睡個好覺。
行為層面: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避免問句,開啟跟孩子心理層面的分享。想想看,如果去掉類似「功課寫完沒?」「鋼琴練了嗎?」「數學考得怎麼樣?」「有沒有被老師罵?」等問句,你和孩子的對話還剩多少?減少問句,把孩子當成可以分享的朋友,就會很自然的聊起自己的生活瑣事和心情。孩子也慢慢學會和你分享。有時可以創造聊天情境,如午餐茶時間,或者利用親子共玩的玩具或遊戲,潤滑親子關係。
◆衝突當下情緒消解法
衝突當下,先給自己兩個提醒:
a. 如果面對的是大人,你會用怎樣的語言和態度跟孩子講話?因為對大人講話的方式,不同於對孩子。父母就不會過度使用權威,不會用上對下的口氣和態度說話。
b. 如果說不出好話,就不要說話。傷人的話一出口,就要花很多時間修補。
如果你真的很憤怒,非表達不可,用四個原則,吵個有效用的架。
1. 避免用「你」當主詞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所長柯志恩從兒子五年級起,母子經常起衝突,場面火爆,但完全沒建設性,導致兩人關係對立到極點。她發現自己常用「你」當主詞,「你怎麼都不……」,「你總是……」,很容易變成指責,而且聲音大且直接。兒子最常反駁「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怎樣?」所以後面要講的重點都沒有用。
學心理的柯志恩後來就提醒自己,沉住氣,學著以「我」當主詞,「我覺得……」、「我怕」、「我想」,來表達父母的感覺和憤怒,代表我的想法;而非用父母的觀點去揣測你(子女)的想法,較不易遭到子女的否定。
「我一點都不壓抑,即使很生氣,也很清楚陳述我的想法,」她肯定。而且各自用「我」表述時,就開啟了對話空間,言辭、語句就變長了。「親子之間的情緒,只要孩子願意講出來,再火爆,都可以解決,」柯志恩終於找到適合自己個性、又能和兒子溝通的方式。不過她強調,和青春期兒子能夠這樣對話,在於從小建立的良好親子關係。
2. 把行為和人分開
父母可以對事情嚴厲批評,不是不能生氣,但要清楚讓孩子知道,你在生什麼氣?而不要讓孩子以為自己不夠好,爸爸媽媽不喜歡我。
你要批評孩子,今天沒整理房間、沒寫功課等行為,但父母通常會翻舊帳,「你怎麼搞的?昨天已經講過了,今天又這樣,你要我講幾遍?」孩子遭到貶抑,卻沒有接收到父母想管教的訊息。
盧蘇偉建議,父母應該就事論事。如果孩子忘記帶功課,父母說,「昨天你忘記帶功課,我提醒你一次,老師也提醒你一次,今天又忘了,媽媽很難過,因為你沒有重視我的關心和感受。」就是一種有效的生氣方式。
3. 因果要一致,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
父母最重要的管教,在於讓孩子從生活中學到經驗,他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有效能的父母,會訂好規矩,幾次因果示範經驗後,讓孩子自己去覺知該怎麼做才對。
孩子吃飯太慢,父母應該在半小時後就把碗筷收走,而不是邊催邊罵,陪他吃三個小時。孩子沒寫作業,不是罰不吃飯,或扣零用錢,而是讓他隔天去面對老師的處罰。孩子忘記準備好隔天上學要用的書包和衣服,就讓他匆匆忙忙、晚一點出門,讓他遲到。但我們常用情緒去告訴他,「你看,昨天叫你收拾,你不收拾。」結果孩子莫名其妙被修理一頓,就反擊「我又沒怎樣,你不想帶我去學校就算了!」親子間就有不理性的對談。
4. 溝通再溝通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小,無法講理溝通。但親子教養暢銷書作家汪培珽,從自己和其他父母的經驗中深刻體會,「小學之前,只要父母的耐性大過小孩,好好的跟孩子講實話,沒有不聽話的小孩。」她曾經在醫院裡花了四十幾分鐘,告訴當時三歲、拒絕打針的兒子,為什麼要打針、打針有多痛、痛的話哭多大聲都可以,最後兒子不需五花大綁,自願挨針,而且哭聲洪亮。
但是現在父母「沒時間、沒耐性,也沒有心理準備。小學之前,父母只用權威、大聲跟孩子說話,十句話有九句在威脅、恐嚇、利誘,」汪培珽一針見血的點出,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親子溝通的音量分貝只會愈來愈高。
盧蘇偉從親身經驗出發,觀察這一代父母很茫然,因為「父母已經不再能用自己被打被罵、很粗暴的生命經驗,去對待自己的孩子。」但是他肯定,這正是一個父母學習成長的時代,消解自己的壞心情,其實就是一趟學習之旅、發現之旅。
你多久沒有靜靜的看看孩子的眼神?多久沒有用力的把孩子擁在懷裡?現在,就立刻去做。柯志恩說,「我不是生個好孩子來養,而是生個孩子來讓我變得更好。」所有的父母,都應該感謝孩子,讓自己變得更完整。
自《2011-07-27 親子天下雜誌 2期 》
寶寶聽童謠 增語言觸覺
嬰兒也愛聽音樂,對於文字音律已有相對高的敏感度,不時咿咿呀呀跟着唱和。因此,媽媽配合律動唱經典童謠(Nursery Rhyme),不但能加強寶寶的語言能力,亦從歌謠的世界拓寬其對生活的認知,可說是不錯的親子遊戲。
曾任中學英文科教師的Rebecca不時也在圖書館主持講座,教授家長講故事技巧,亦為兒童說故事。過去十年一直為子女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嘗試不同閱讀方式;打從嬰兒時期開始誦讀不同的童謠,已令孩子潛移默化愛上閱讀。
... 胎教實驗
聽Rebecca唱童謠絕對是一件樂事,她的英文發音自是準繩,不過,最重要還是她那溫婉的聲音,唸起押韻童謠更動聽,跟寶寶律動時也得心應手。她分別育有四名子女,長女Jasmine十歲、次子Justin八歲、三女Janet六歲和幼女Judy剛剛九個月大,就算是小Judy也愛看書。
「或許模仿哥哥姐姐吧!他們會一起看書。由她出世開始,每天也會跟她看書,約兩個月大時,她可以靜靜望着書本,現在也可專注看書約十分鐘,對BB來說已經很好。」其他子女從小也愛閱讀,她覺得後天環境營造閱讀氣氛更重要:兩歲前不讓子女看電視,現時家中甚至沒有電視機。長大後也是由她挑選有益的節目才讓他們看;不過,當懷着Judy時,她也做過胎教的小實驗:「約最後八個星期,那段時期胎兒的聽覺已發展,我便每天讀一個兒童故事,好像Dr. Seuss《The Cat in the Hat》,待她出生後,我再讀相同的故事,不知怎的,我覺得她好像認得,會表現平靜。」
童稚遊戲
Rebecca覺得唸童謠能培養嬰兒的語文能力,對閱讀感興趣。「對兒童來說,這樣學英文最有效。幼兒學英文,最重要有趣味,Rhyme有很多節奏,當中的拍子,聽得多,就算是嬰兒都可以跟得上,好像童詩《Humpty Dumpty》,每句最後一字的Wall、Fall,小朋友可以跟得上,就如他們開始學唱歌,也最多是唱最後那一個字。多聽童謠,可培養對語音的敏感度,訓練聽覺,當他們知道不少字音,換一個字母已變成另一個字,會覺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無疑增加學英文的興趣。」
再大一點,約兩歲以後,便可玩一些童稚遊戲。「媽媽給他們一個字,好像Cat,着他們給其他相近的字,好像Fat。」而Youtube上有不少外國家長上載自己跟寶寶唸童謠時的動作,都可以參考。
撰文、攝影:羅惠儀
部分照片:受訪者提供
原文:晴報
自《BabeBaMa(寶貝爸媽)》(13/6/2013)
曾任中學英文科教師的Rebecca不時也在圖書館主持講座,教授家長講故事技巧,亦為兒童說故事。過去十年一直為子女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嘗試不同閱讀方式;打從嬰兒時期開始誦讀不同的童謠,已令孩子潛移默化愛上閱讀。
... 胎教實驗
聽Rebecca唱童謠絕對是一件樂事,她的英文發音自是準繩,不過,最重要還是她那溫婉的聲音,唸起押韻童謠更動聽,跟寶寶律動時也得心應手。她分別育有四名子女,長女Jasmine十歲、次子Justin八歲、三女Janet六歲和幼女Judy剛剛九個月大,就算是小Judy也愛看書。
「或許模仿哥哥姐姐吧!他們會一起看書。由她出世開始,每天也會跟她看書,約兩個月大時,她可以靜靜望着書本,現在也可專注看書約十分鐘,對BB來說已經很好。」其他子女從小也愛閱讀,她覺得後天環境營造閱讀氣氛更重要:兩歲前不讓子女看電視,現時家中甚至沒有電視機。長大後也是由她挑選有益的節目才讓他們看;不過,當懷着Judy時,她也做過胎教的小實驗:「約最後八個星期,那段時期胎兒的聽覺已發展,我便每天讀一個兒童故事,好像Dr. Seuss《The Cat in the Hat》,待她出生後,我再讀相同的故事,不知怎的,我覺得她好像認得,會表現平靜。」
童稚遊戲
Rebecca覺得唸童謠能培養嬰兒的語文能力,對閱讀感興趣。「對兒童來說,這樣學英文最有效。幼兒學英文,最重要有趣味,Rhyme有很多節奏,當中的拍子,聽得多,就算是嬰兒都可以跟得上,好像童詩《Humpty Dumpty》,每句最後一字的Wall、Fall,小朋友可以跟得上,就如他們開始學唱歌,也最多是唱最後那一個字。多聽童謠,可培養對語音的敏感度,訓練聽覺,當他們知道不少字音,換一個字母已變成另一個字,會覺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無疑增加學英文的興趣。」
再大一點,約兩歲以後,便可玩一些童稚遊戲。「媽媽給他們一個字,好像Cat,着他們給其他相近的字,好像Fat。」而Youtube上有不少外國家長上載自己跟寶寶唸童謠時的動作,都可以參考。
撰文、攝影:羅惠儀
部分照片:受訪者提供
原文:晴報
自《BabeBaMa(寶貝爸媽)》(13/6/2013)
2013/14 學年面試 Audition for Academic Year 2013/14
面試地點 :香港太古康山花園
For those who would like to apply for individual piano or horn lesson, please call at 96294800 or email to ngkaroline@gmail.com to arrange an audition with Ms Ng.
Date & Time : to be arranged
Audition Location : Kornhill Garden, Taikoo, Hong Kong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如何撫平孩子的挫折感?
作者﹕嫿真
年紀愈小的小朋友因為還不是很清楚「失敗」、「害怕」或是比較的觀念和感覺,因此大多比較容易安撫。
若是在比賽或演出過程中在舞台上遭遇失敗時,家長和老師都可以幫助學生釐清失敗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影響的因素可能有:過於緊張、對於舞台大小或是燈光無法適應、沒有熟悉的人陪伴、本身曲目尚未完全克服、生理不適、鋼琴大小或是椅子適應的問題等等。
影響原因可能有諸多,如能找到影響的原因並且明確的告知小朋友進步的方法,一時的失誤無法取代平時真正的認真和付出,還要持續努力下去,通常小朋友可以很快釋懷這種失落感。當然最好家長也能真正調適自身的心態(不要有太多的失落感),給予孩子付出的肯定。
對於以後想要在音樂的領域,能夠越早建立正確以及強壯的越挫越勇的人生觀,是比較好的。雖然音樂並不是透過比較來得到成長,但是現實上,充斥在現今以比賽和考試成績為主的環境之下,很難說得到做得到,家長的心態和觀念也相對會和孩子相互影響,自尊心強的學生通常容易受到較深的傷害。
因此,家長在學習如何帶領孩子的價值觀之前,筆者建議要先調整自己的觀念和期望,如此才能有效的降低小朋友所受的挫折。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洽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http://www.dajiyuan.com)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http://www.dajiyuan.com)
對教法有疑慮時怎麼辦?
作者﹕嫿真
自古以來各行各業拜師都有這方面的問題,有程度上存在的信任問題。教師通常在任何一個問題都應該有自己認識上清楚的解說,若是學生單一角度上無法理解,會試著用不同的角度解說。因為有許多情況是因為解說的切入點不同而導致聽者會有誤解。而學生若是有疑惑時也應該向老師發問、不要悶在心裡,不然不僅會在信任度上繼續降低,也可能會增加師生之間的芥蒂。 有些老師因為言語非常少或者不清楚學生的問題,加上學生又可能不太敢發問的情況,那麼沒有良好的互動學習以及師生關係,自然學習效果會越來越不理想。 筆者並不建議每當碰到有疑慮時,就開始思考是否換老師。因為主要原因如果沒有找出來,還是一樣無法改善狀況,而有些家長或是學生非常沒有安全感,有的沒有得到老師當時正面的認同,沒有經過嘗試或是溝通之前就已經不相信老師,或者家長也不理解學習狀況,只憑學生單一的說辭就決定轉換老師,這無疑是對學生和老師最大的傷害。 因此在選定一位老師之前,最好先問過其門下的學生關於老師的教法和其他在意的細節,不要在進入門下之後,再隨意更換。筆者曾經看過許多學生尋找有好口碑的名師,但是卻在每年或半年就更換老師,其實這對老師是相當不尊重的,若無法信任老師一開始就不應該進入門下,學生有的也會跟家長說老師沒有東西可教,但事實可能是學生的基礎非常不穩,沒有老師能夠給予正面的回應,而老師所要求的,學生又無法實踐,無法達成理想中的成績,因此沒有多久的時間就更換老師。 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傷害著老師,也白白浪費學生學習的寶貴時間和金錢,最後只是一場惡夢,這種不信任的情況,在現今的社會到處都是。 有的家長與學生對於外來的老師給予很高的期許,有的認為外國人會比本國人教的更好,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發人省思的問題。如同語言的學習是要尋找外國老師或是本國老師這樣的議題常被拿出做討論或是報導。 人優秀或是學識淵博除了智慧之外,更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和不停歇的學習,那應該跟哪一種族是沒有相關的。因此想要學習好一門技術或是學科之前,若是對於所學不信任或是不確定,那麼在其領域不管待多久的時間一樣只是皮毛的程度。非常希望家長的觀念或是價值觀能夠正確的樹立起來,這樣不管孩子未來是否走音樂之路,留下的都是值得學習的回憶。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請註明下列資訊,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洽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文章來源: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考試或比賽前需到老師家密集練習嗎?
作者﹕嫿真
若是對於學生有很重要的考試或是大型比賽,有老師的陪伴以及老師願提供能使學生專心的環境未嘗不好。
筆者曾經見過某位頗負盛名的教師,不管在大考小考、各種比賽或是平日都會讓學生留下來繼續練習。沒有獨自的琴房,並且還有兩三人以上在不同的角落或是家人所使用的房間練習,這樣的學習態度和環境並不是那麼好。筆者也曾經問過學生這樣的效果是否良好,通常學生和家長都非常樂意這樣的模式,認為老師很認真,並且讓孩子多練一點對於考試是有利的。
音樂是一種需要自主思考的藝術,其實這樣的訓練方式是無法真正成長的,演奏出來的東西也會很硬。學生需要有自我的時間去嘗試以及動腦、耳觀察和研究自己的音樂。而練習時間最好也不要有其他的雜音或是樂器聲。據筆者觀察,常常希望依賴老師的學生對於音樂都沒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演奏出來的音樂總是一板一眼,且技巧也大多數比較不紮實。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請註明下列資訊,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請洽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http://www.dajiyuan.com)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http://www.dajiyuan.com)
美東時間: 2008-02-03 19:57:49 PM 【萬年曆】
如何能讓小孩主動練琴?
作者﹕嫿真
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來說,即使對於鋼琴有興趣,也不會完全主動練琴的,除了異常熱愛鋼琴的天才有這樣的舉動之外,即使是有天份的孩子仍舊不會完全達到主動練琴的條件。 能夠不用提醒就讓小孩自動去練琴,這是需要時間訓練的。在訓練乏味頻繁的手指練習、對音色的判斷和讀譜能力這些過程中,絕對是需要家長的輔導的。當小朋友學會了判斷好聽與不好聽時,每次做到好的聲音品質時,自己也會高興不已。有時候聽到同學琴藝彈的如此好時,自己也會開始慢慢想要達到某種目標的念頭,而開始主動的練琴。 當然小朋友都是喜歡玩的,很有可能中途會有受到其他外因轉移注意力,但是這些都沒關係,音樂已經在小朋友心中佔了不可取代的位置了。 有些小朋友學了三四年以上,過程中仍舊無法提起對學習鋼琴的興趣,對學習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那麼當然他就不會主動去練琴。也有的學生因為老師請假就忘了鋼琴的存在,或是長達幾個星期不願意碰琴,即使讓他放棄鋼琴也不會感到不捨,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或許家長可以考慮暫停學生的學習。 老師的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給學生的功課中,包括技巧的訓練或音樂的表達,老師需要在課堂上確定學生有沒有理解,並且在課堂上反覆陪練。很多時候都需要老師與家長的同心協力,一搭一唱慢慢的引導小朋友去體會學習音樂的微妙樂趣,一段時間後,自然會養成練琴的習慣。不過一定要等到小朋友有一定反覆的成就感之後,讓他主動練琴就不會是不可能的任務了。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請註明下列資訊,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請洽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如何練琴才能達到高效率?
作者﹕嫿真
良好的讀譜習慣可以讓學習者伴隨一輩子!!讀譜包含音的位置、表情記號、速度術語、調號、臨時記號、休止符、反覆記號、音值(音的時值)等等。小朋友通常較容易忽略讀譜,升降記號、拍子等,甚至連休止符也視而不見。有時候連音符位置都可能用猜的,在自己都還弄不清楚音符之間的關係時,當然自己彈的是什麼也沒聽進去了,這樣下去當然沒有效率。 通常這些基本的東西要沒把握好的話,需要越長的時間去改正。總不能一直在練習當中去重複錯誤的習慣,因此家長勢必要比小朋友更認真。有些家長跟筆者抱怨,她們做的功課比做股票還認真呢。一首曲子最好一開始先由家長陪同讀譜,先了解音名和節奏概念後將譜讀出來後再做分手練習,這是不容小覷的。在練習手指能力時也要學會正確的讀譜,每一次盡量讓頭腦跑在手指前面,減少練錯的機會,自然會練的紮實。 好的老師會跟學生說明練琴方式,因為好的練琴方式可以事半功倍,也容易讓效果彰顯,因此課堂上老師的講解說明和示範都很重要,課堂中的練琴方式需要紮實的運用在每天的練習中,如此一定會有進步。若是進階者有此問題,通常影響的因素層面會較複雜,需要跟老師好好的進一步溝通。 初學者最需要的就是正確的練習方式以及時間。練琴是非常需要腦力激盪(智力)、體力、視力、聽力以及專心度,這些若沒有配合好,相反的會讓事情事倍功半。初學者需要學習簡單的樂理常識,熟認音符以及各種節奏,速度的改變可能會讓小朋友無法做好同一種節奏的練習,因此這部分需要用到思考,須由老師和家長幫助,簡化和重複的練習節奏。可以說在初學階段,家長是比老師還重要的,如果小孩的學習狀況一直不理想,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付出心力陪小朋友練習。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請註明下列資訊,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請洽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謝謝!! 文章來源: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http://www.dajiyuan.com) |
12/31/2007 11:50:31 AM |
教本練習的順序?
作者﹕嫿真
這部分建議家長都可以詢問老師的意見。最理想的狀況是每天都練習各本曲目,而練習的順序並不一定需要固定。 建議練習手指的教本放在一開始練習(像是遊戲過後、或是剛回到家時)比較好,簡單、沒有太多的音符,純粹訓練指力和簡單的節拍概念,然後再慢慢到複雜的教本。若是類型相似的可以從中挑選一本先練習。而最難的教本通常需結合音樂和技巧的練習,所以需要較多的專注力,因此不適合放在最後練習。 建議練習「基本功」的學生:先手指練習→技巧曲→較困難的曲目→重複之前技巧類的其他曲目或是較簡單音樂的曲目。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請註明下列資訊,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12/24/2007 5:03:55 AM |
練琴時間如何分配?
作者﹕嫿真
每個人生理時間都有些不一樣。只要能選擇孩子最清醒的時間點練習,年紀越小練習的時間越不可過長,可以視孩子的集中力來決定,建議一次練習最好半小時以內。 現在的小朋友練習時間通常跟家長的時間息息相關,如要有好的練習成果則需要家長也能一同挪出時間。隨著老師上課次數越來越多,要求的內容也會慢慢的加多,時間上也需要適時的增加,慢慢的調整時間到一小時或更久。 有些人一個星期共練習一個多小時,在上課前一天才以補足的心態把時間填上,這樣的效果是比每天練習短時間更為糟糕的。因為手的訓練需要每天持之以恆,才能夠使手指儘快的獨立。而且一開始對於初學者來說「視譜」是有點難度的,必須讓小朋友早日養成直接的反應,每天練琴最為好。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請註明下列資訊,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http://www.dajiyuan.com) |
12/17/2007 4:27:24 AM |
上課後當天需再練琴嗎?
作者﹕嫿真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在小朋友記憶猶新時能再練習幾次會比較好。很多學生在上課之前都會比較緊張,尤其是面對嚴格的老師,因此通常下課後會卸下壓力,那麼可以稍微紀錄一下當天上課的心得,或是由父母陪同以讀譜方式複習一遍當天上課中要注意的部分。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請註明下列資訊,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謝謝!! 文章來源: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http://www.dajiyuan.com) |
12/10/2007 1:00:25 AM |
如何留意上課進度的快慢?
作者﹕嫿真
答:初學者的曲目通常較小,因此小朋友若持續幾週功課都沒有什麼進展,家長就需要留意了。對於初學者來說,大部分的基本問題是需要耐心的練習,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重複,因此非常需要家長在旁邊督導。若是獨自讓小朋友練琴通常成效都不是很好。大部分是因為熟練度不夠以及沒有正確的練琴態度所造成進度緩慢的原因。 進度太快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學習反彈,但是進度過慢也會使學生越來越沒有成就感。有些學生的進度看起來非常快,每個星期一本一首通過。像這類的也很可能是有問題的,會造成學生對於標準的認定,以為彈過就好,這樣即使小朋友練完整本琴譜依舊沒有太大的進步。所以每個人的「進度」是很難評斷的,通常需要很多因素的配合,才有穩定的進展。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http://www.dajiyuan.com) |
12/3/2007 4:08:39 AM |
「聯絡簿」是上課必要的嗎?
| ||
【鋼琴問答】「聯絡簿」是上課必要的嗎?
| ||
作者﹕嫿真
|
聯絡簿(紀錄簿)可以看出學生每次上課的進度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若父母沒有陪同上課,那麼聯絡簿顯的更為重要,許多想與家長溝通的也會記在上面。聯絡簿就像是每個學生的鋼琴成長紀錄一般,有些人會記載的很詳細,有些人不會記載。通常這些都是老師紀錄,初學時期也有父母在課堂上紀錄。 聯絡簿大部分記載都是以曲目為主,另有一些注意事項提供給學生和家長去督促、留意。而老師也能夠根據上次記載的內容,知道學生的學習程度再給予適當的功課。學生有時會故意忘了帶教本,而聯絡簿這時也可以起到幫助學生「恢復記憶」的作用。聯絡簿不但能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快慢,並且未來若是轉換老師時,聯絡簿更是能讓新老師了解之前上課所使用的教材、學習狀況(缺點、優點)等等,方便老師更好的銜接課程。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11/26/2007 7:48:31 AM |
家長如何與老師互動?
| ||
【鋼琴問答】家長如何與老師互動?
| ||
作者﹕嫿真
|
信任的基礎是相當重要的,家長決定要找某位老師上課時,勢必已經經過觀察和詢問,因此盡可能的和老師保持友好信任和輔助的角色(多是年紀小的初學者時期)。 許多家長因為忙碌,幾乎很少會見到老師,更別說能輔助提醒孩子。許多家長要求所選的老師,能夠按照孩子的習慣給予教學,這樣也許在轉換老師初期,能夠減少孩子的適應問題,但是也無形中侷限了老師原本的特質和意願。 另外,沒有陪伴上課的家長,最好一定要在接送時,能夠親自詢問老師關於孩子上課的情況,並且告訴老師,孩子的一些缺點和家中實際的練琴狀況。短暫的交流也能增加熟悉度,讓老師知道孩子他在課堂外的人際關係和行為,家長也可以告知老師,孩子哪些部分是她們所無法帶動的部分,家長和老師能夠達到相輔相成的互動對於孩子的進步是最大的。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11/19/2007 8:34:52 AM |
如何注意坐姿和手站姿?
| ||
【鋼琴問答】如何注意坐姿和手站姿?
| ||
作者﹕嫿真
|
答:手是寶貝跟鋼琴之間唯一的連結,因此一開始的坐姿和手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養成。較小的寶貝,小腳尚無法搆到地面時,一個小凳子可以讓寶貝的重心在屁股上,端正的坐姿,不要駝背,太過筆直也不好,能夠放輕鬆的端正最好。 而手的姿勢,像是手心握有圓形物體的站立,看起來五指各得其所,不會倒塌。初學的這段時期,家長若能夠充當老師的助手,對於養成正確的姿勢是最好的。這部分家長能夠陪同一起上課,了解這部分的重要性是最好不過了,優秀的老師在初學階段絕對不會馬虎眼的放鬆。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請註明下列資訊,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謝謝!! 文章來源: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11/12/2007 4:00:55 PM |
上課地點會影響課程進度嗎?
| ||
【鋼琴問答】上課地點會影響課程進度嗎?
| ||
作者﹕嫿真
|
學生到音樂教室上課、或到老師家上課、或者老師到學生家上課,這三種不同型態是因應社會需要而產生出來的。早期的歐洲(18世紀)非常興盛「家教」(所謂的家庭教導),通常是音樂家直接到貴族家中教授貴族子弟彈奏鍵盤樂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產階級抬頭,音樂家較有地位之後,開始有很多學生直接上門拜師學習。隨著出版業和樂器製造業的漸漸興盛,樂器公司結合多種功能的情況也慢慢出現,如:出版譜、租賣樂器和教授鋼琴等。這些情況都可以說是因為社會環境的需要而自然衍生出來的,有各自的優缺點,家長需要先想清楚,再來選擇上課地點。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http://www.dajiyuan.com) | |
11/6/2007 2:11:06 AM |
安排上課時間時要注意什麼?
| ||
【鋼琴問答】安排上課時間時要注意什麼?
| ||
作者﹕嫿真
|
答:上課時間若能儘早固定下來那是在好不過了,許多因為家長忙的因素,常常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都是臨時等學生練完再跟老師聯絡。對於寶貝來說,這樣很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和依賴感,也很容易外在因素就放棄上課。 有一位家長常常跟老師調動時間,以至於學生也會以為他也可隨性選擇想上的時間上課,而希望老師也能配合他的時間。 再則,固定時間上課對於老師跟寶貝的互動也會比較好,老師比較容易可以掌握和回憶學生的進度。常常調動時間的家長也很容易有給老師要學不學的想法喔,總是在既定的計畫中改變,很容易使老師產生無力感而在內心放棄學生。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10/29/2007 2:17:27 PM |
家長也需要用功嗎?
作者﹕嫿真
通常有成果的寶貝都會有認真的父母督促,這也印證一分付出一分收穫。因為讓寶貝學音樂,在這種充滿多元的補習環境中,是很司空見慣的,但是父母對於音樂的了解卻不一定有正確的理解。每樣學習的課程(棋藝、舞蹈等)都是值得付出以及有所成長的,但是若是要培養對於音樂的興趣不一定要學樂器,〈欣賞〉同樣也是一種方法(參與音樂會)。 這邊筆者想著重於給有意願走音樂路或不確定走音樂路(不知道孩子有沒有能力而擔心的家長),猶豫不確定的家長即使沒有說出口,孩子依舊容易感到沒有安全感,所以我想建議家長,既然要付出金錢和時間,就要給寶貝正確的觀念,要學就要好好的練習,就要認真對待老師所要求。 對於完全是初學的寶貝來說,家長最好是能陪伴上課,且跟著寶貝一起專注上課,必要時幫助老師穩定孩子的專注和態度。一部分家長本身會覺得對於音樂一竅不通,沒有感覺,所以純粹只是負責帶寶貝來上課,或是在課堂旁邊看書。而另一部分家長,她們很專心上課,和孩子共同討論,家裡練習時,至少花半小時的時間督促寶貝做到老師的要求和標準,就像助理老師一般。半年後,兩邊的差異已經相當的大了。 近年來,因為少子化影響,越來越多的家長並沒有打算讓小朋友走音樂路,純粹只是送到音樂環境中,當作是高級保母班(音樂班的人數比一般人數更少),沒有好的學習態度和練琴時間,寶貝無奈又忙碌,徒增老師與寶貝的負擔,很希望家長能多考慮。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10/22/2007 9:10:29 PM |
如何扮演寶貝與老師間的角色
作者﹕嫿真
國小期間家長的角色非常重要,對老師來說,能夠理解、信任和支持配合老師教法以及做法的家長,對於老師來說是最好的狀況了。 如果家長有些需求需要老師理解或是配合的,可以在讓寶貝不誤會的前提下,跟老師溝通,因為一開始的良好坦誠溝通是彼此信任的最好方式。在寶貝做不到老師的要求時,或是被老師責罵時,家長需要扮演正面的位置,繼續鼓勵寶貝有耐心繼續前進。家長和老師的良好溝通和一定的信任,對於寶貝的學習心態和環境都是最好的。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請註明下列資訊,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10/15/2007 7:36:00 PM |
如何調整學習音樂的心態?
如何為寶貝選擇適合的老師
作者﹕嫿真
答:最了解寶貝的就屬父母,因此,千萬不要心疼寶貝可能的適應不良,而屈就選擇溫柔的老師。因為每個家長對於教養寶貝的標準和方式都不相同,想要達成的目標也不盡相同,能夠選擇適合寶貝的老師需要家長多聽多看。 寶貝或是家長,常在談論自己的老師時,使用的形容詞,通常都是「人很好」、「很兇」等字眼,而很少強調老師重視哪些部分。通常好老師對於學生各方面都會想要了解,對於藝術的要求絕對不會願意沒有成長的,而表現方式或許是很嚴肅的,但是不能解釋為是「兇」。通常小孩對於嚴格的概念不是很健全,除非經歷過,不然很容易誤解。 通常較溫柔的老師,對於要求學生上可能較多是不勉強的態度,而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年紀小的寶貝放鬆學習的態度。而較嚴格的老師,通常心裡對於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成長標準要求,也會採取較為強硬的態度,若是個性特別膽小的寶貝來說,這類的老師或許較不適合,當孩子長大後,承受能力也會加強,慢慢的也可以嘗試嚴格老師的教法。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10/1/2007 3:02:32 PM |
學習過程一定要按部就班嗎?
作者﹕嫿真
答:初學期間,打基礎是很重要的,而且手指獨立性和力度的養成也需要一段長時間慢慢的累積。許多音樂學子在小學期間為了比賽或是考試,演奏過於艱難的曲目,傷害到肌肉的韌帶,反而得不償失。建議只要跟老師有良好的溝通,讓老師知道家長與孩子的需求以及期望,相信老師能夠盡量一起完成孩子的夢想,又可以很健康的顧慮孩子身體的負荷以及思考的極限。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答:初學期間,打基礎是很重要的,而且手指獨立性和力度的養成也需要一段長時間慢慢的累積。許多音樂學子在小學期間為了比賽或是考試,演奏過於艱難的曲目,傷害到肌肉的韌帶,反而得不償失。建議只要跟老師有良好的溝通,讓老師知道家長與孩子的需求以及期望,相信老師能夠盡量一起完成孩子的夢想,又可以很健康的顧慮孩子身體的負荷以及思考的極限。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5/2/2006 2:51:08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6/5/2/n1295649.htm
能不能同時尋找兩位老師?
作者﹕嫿真
不管是初學者或是音樂學子,都不建議這樣做,因為這有兩種層面問題,一個是可能會引起學生的錯亂,一個是拜師的嚴肅性。 學生跟隨一個老師,必然需要對其老師有相當的信任,才能夠持續完成老師所交代的東西;若是三心二意,則可能體會不到需要長時間磨練的果實。另外,因為每個老師都有其一套教學方法,以及所注重擅長的項目,若是跟兩個不同的老師長時期上課,那麼不同技巧的練習方法需要花時間,對同一首曲子的詮釋也全然不會一樣,這樣對學生來說,弊多於利。音樂表演上的技巧,需要老師引導用不同的訓練方法達成,是很花時間,若沒有持續信任去實地嘗試,是沒有效果,也體會不到老師交代這樣的練法真正的目地。@*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5/2/2006 1:21:25 PM |
初學者需聽CD來加快學習嗎?
作者﹕嫿真
年齡小的孩子,很多聽力都會比眼力好。所以視譜方面,須要家長陪同一起訓練良好正確的視譜能力,而且因為孩子找音符時, 需要很大的耐心與專注,他們總是很快的先聽熟,不久就能夠背起來,但是總是摻雜許多錯音,因為沒有足夠的視譜習慣,所以,也很難改正。聽CD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好不要重複聽太多次,因為當記憶已經背熟時,可能沒有耐心好好的讀譜,但是可以引導孩子去感受曲子大體的音樂風格以及音色變化,不要只侷限把譜熟記。所以建議,可以多聽其他的各類古典音樂來培養孩子的音樂品味能力,不要只是聽鋼琴或是所學的曲子。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5/2/2006 1:17:30 PM |
鋼琴課可以中斷一陣子嗎?
作者﹕嫿真
問:鋼琴課可以中斷一陣子嗎? 答:鋼琴課最好不要隨意中斷,尤其是初學者。有許多小孩因為忍受不了單調的練琴生活,會要求不想學習,家長若面對這樣的情況最好不要草率下決定,因為孩子對於音樂真正的興趣是需要時間養成的,學習成果也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能真正展現。國中時期若是因為課業壓力過大,沒有時間可以習琴,那麼可以先暫停一年準備升學或是調整上課的時間。因為手指的伸展度跟運動神經一樣,久不運作,容易僵硬。屆時,小孩即便回到學習上,也需要在身心上下一番功夫,除了面對僵硬的手指訓練,還有許多生疏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重新面對這些訓練。 (http://www.dajiyuan.com)
4/30/2006 2:44:27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6/4/30/n1295648.htm
個別上課時間為多久比較好?
作者﹕嫿真
| ||
問:個別上課時間為多久比較好? 答:一星期一堂課是最正常的,更小的小孩子(5~8歲),若想要一星期兩堂課也未嘗不可,因為小孩子忍耐力較低也較容易遺忘。在大一點,一星期一次比較好,因為需要時間消化以及練習老師所交代的東西,畢竟技巧或是音樂表達的練習是需要花上不短時間的,所以上課間隔若太短對於學生來說也會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
4/30/2006 1:27:08 PM |
孩子學得不好是老師的問題嗎?
作者﹕嫿真
| ||
問:孩子學得不好是老師的問題嗎? 答:一個有為的音樂家,通常不會只有一個成功要件。通常除了天份之外,還要有面對各種艱苦的環境中,都能發揮不屈不撓的毅力,以及寬廣慈愛的的世界觀,更重要是有良師指導。許多演奏家,一生中遇到許多良師,有時可能只是一個建議,但是卻可以讓人終生不忘。一個好的老師有助於學生少走彎路,對於音樂觀有完整的概念,對於技巧的練琴也能給予有效的指導。除此,學生的條件以及願意付出的精神是很重要的。還有,真正的成果要看學生的真正實力以及理解能力,不能夠以成績來論斷。成果不好,除了學生本身努力的因素之外,也有可能跟老師性格特質不適合,或是不能理解老師的教法。通常個性跟老師不合,若無法改善,還是盡快替換老師,才不會耽誤孩子學習。若是對老師所教的內容不理解,那麼可以跟老師溝通,通常老師都會改變。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
4/30/2006 1:24:16 PM |
如何發現小孩學習問題?
作者﹕嫿真
問:如何發現小孩學習問題? 答:懶散的表現
通常懶散的情況在初學者身上比較容易發生,小孩通常對於娛樂性質高或是簡單的課程較可以持續上手。現代的小孩常常因為父母是雙薪(父母都在工作),所以許多父母刻意將孩子的生活時間安排的很滿,學習很多才藝課程,這些因素都有可能讓孩子身心疲憊,因而有懶散的表現。 對音樂本身熱忱不夠或是耐心不足的小孩也容易有此情況,初學者尚未享受音樂的樂趣,可能加上個性以及不喜歡長時間吃苦的小孩,更是容易會有逃避練琴的動作或是不斷出現其他不想學琴的藉口。 低潮期的表現
通常發生在學習音樂長時間的學子身上,不管學習什麼長時間都會有壓力的累積,若只是疲憊的情況,那麼透過聽音樂會、音樂營甚至旅行度假,可以放鬆身心之外也可以有不同的人生看法。
另一種是有技巧上的無法克服,一段時間對於沒有進展的突破,或是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就難免落於鑽牛角尖,加上對於音樂的自我完美追求,通常也會越來越沒有信心。這是每個音樂家都會遇到的瓶頸,老師的引導或是大師班教授的建議,加上自身思考的改變都可以有所突破,有些人會比較快,有些需要較長一段時間,但是,這段時間其實是沉澱以及好好思考音樂表達意義的很好時機。畢竟,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可以讓我們很謙卑的反省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沒有一個人在音樂的路上永遠順遂。況且音樂之所以珍貴,是因為音樂不只是音符的組合,而是音樂家將其人生際遇與對獨特感悟融入了音樂中之故。許多演奏家也在對樂曲的詮釋中反映了其人生閱歷,散發著內斂的智慧光芒。 音樂學子學習過程中,比賽和考試是免不了的,那麼來自家長或是老師過多的期望,甚至自己對於自己的要求很高,都很容易在比賽中或考試失利,從而對於自己所學以及自己真正的實力感到疑惑。其實,過大的心理壓力經常使表現失常,使真正的實力發揮不到一半。所以,家長、老師需要和學生都要一起調整觀念,避免將結果看得太重。當然,平常的努力得不到成果,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然而悲觀的情緒可能影響到人生觀甚至干擾到日常生活;而不只是表現在音樂學習上而已。要擺脫出這種低潮,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主要只是在得失心上能夠慢慢看淡,或是將其負面的思想轉換成音樂成長路上的正面回憶,例如,當初對音樂的單純愛好,對音樂美好境界的嚮往等等,就應該能從新找回積極向上的動力。@*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通常懶散的情況在初學者身上比較容易發生,小孩通常對於娛樂性質高或是簡單的課程較可以持續上手。現代的小孩常常因為父母是雙薪(父母都在工作),所以許多父母刻意將孩子的生活時間安排的很滿,學習很多才藝課程,這些因素都有可能讓孩子身心疲憊,因而有懶散的表現。 對音樂本身熱忱不夠或是耐心不足的小孩也容易有此情況,初學者尚未享受音樂的樂趣,可能加上個性以及不喜歡長時間吃苦的小孩,更是容易會有逃避練琴的動作或是不斷出現其他不想學琴的藉口。 低潮期的表現
通常發生在學習音樂長時間的學子身上,不管學習什麼長時間都會有壓力的累積,若只是疲憊的情況,那麼透過聽音樂會、音樂營甚至旅行度假,可以放鬆身心之外也可以有不同的人生看法。
另一種是有技巧上的無法克服,一段時間對於沒有進展的突破,或是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就難免落於鑽牛角尖,加上對於音樂的自我完美追求,通常也會越來越沒有信心。這是每個音樂家都會遇到的瓶頸,老師的引導或是大師班教授的建議,加上自身思考的改變都可以有所突破,有些人會比較快,有些需要較長一段時間,但是,這段時間其實是沉澱以及好好思考音樂表達意義的很好時機。畢竟,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可以讓我們很謙卑的反省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沒有一個人在音樂的路上永遠順遂。況且音樂之所以珍貴,是因為音樂不只是音符的組合,而是音樂家將其人生際遇與對獨特感悟融入了音樂中之故。許多演奏家也在對樂曲的詮釋中反映了其人生閱歷,散發著內斂的智慧光芒。 音樂學子學習過程中,比賽和考試是免不了的,那麼來自家長或是老師過多的期望,甚至自己對於自己的要求很高,都很容易在比賽中或考試失利,從而對於自己所學以及自己真正的實力感到疑惑。其實,過大的心理壓力經常使表現失常,使真正的實力發揮不到一半。所以,家長、老師需要和學生都要一起調整觀念,避免將結果看得太重。當然,平常的努力得不到成果,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然而悲觀的情緒可能影響到人生觀甚至干擾到日常生活;而不只是表現在音樂學習上而已。要擺脫出這種低潮,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主要只是在得失心上能夠慢慢看淡,或是將其負面的思想轉換成音樂成長路上的正面回憶,例如,當初對音樂的單純愛好,對音樂美好境界的嚮往等等,就應該能從新找回積極向上的動力。@*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4/28/2006 2:36:36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6/4/28/n1295644.htm
如何給小孩好的練琴環境?
家長需陪伴小孩上鋼琴課嗎?
作者﹕嫿真
| ||
問:家長需陪伴小孩上鋼琴課嗎? 答:初學期間,幼小的學童可以由父母陪同,因為年齡小的小孩在練琴時,較無法長時間坐著並且專注。若能有家長陪同,在上課時,紀錄老師的要求,對於學童的學習穩定度有很好的影響。當孩子跟老師一段日子之後,可以改成偶而陪同孩子上課,了解孩子進度、是否達到老師的要求,並且了解家長配合的方式即可。這樣才能提供機會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並且了解努力之後的所能得到的果實。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
4/21/2006 4:00:00 PM |
父母該注意哪些問題?
作者﹕嫿真
| ||
問:父母該注意哪些問題? 答:期盼不要過於沉重 現代父母大多都只生一個孩子,孩子的教育更顯得重要,且孩子本身所得到的愛與關注也比較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希望給予小孩最好的資源,對子女的期盼很深。但是並不是每個小孩都能完全接受父母這樣單一的愛與想法。有時過分受到呵護的小孩,遇到困難時反而容易逃避,甚至無法接受打擊。有的父母又容易因小孩哭鬧或是因為逃避所說的謊話,而輕易改變原則,或是無法配合老師,這樣的學習狀況是老師和家長都不想見到的,如果沒有溝通、處理好也會造成三者之間的隔閡。 獨立的思考空間 除了初學者年齡過於小,或是無法長時間專注的小孩,需要父母陪同以及練習之外,其實父母都可以學習放一放,讓孩子有獨立上課或是練琴的機會。不然孩子學幾樣才藝,父母都需要陪同上課以及練習,對於兩方這都不是一個良好的現象。一方面有時候讓小孩和老師獨處,老師比較不需要考慮到家長的因素,一方面小孩上課會比較專心,並且也提供小孩自己面對問題的機會。 陪伴孩子並且培養其願意吃苦耐勞的觀念 小孩的學習觀念需要老師以及家長時常以及適時的開導。若是期望孩子能夠持續且成功的學好鋼琴,那麼是不能怕吃苦的,必須時常讓孩子了解只有願意吃苦,有決心和毅力、能夠在各種環境下都不放棄,才可能有美好的成果。家長切記不要在孩子學習過程中,過於介入老師跟學生的互動,若是已經選定好老師,就要盡量信任老師的專業能力以及人品。@*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 ||
4/19/2006 3:39:31 PM |
功課好的小孩學習音樂是否較快?
作者﹕嫿真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問:功課好的小孩學習音樂是否較快?
答:很多功課優秀的學生,都有專注力不錯的條件,安排好時間的能力,以及不錯的領悟力,這當然對於學音樂來說都是很好的條件之一。但是音樂的學習,有很多跟學科不同之處,很多並不是依靠記憶就可以做到的,對音樂的感受力、器樂的彈奏能力這些都是不同於學科的養成過程。所以學科好的學生,在學習音樂上可以有一定的程度,但要在更好,可能需要更多的因素達成。相對的,有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在音樂上卻有相當傑出的表現,因為音樂是透過人體動作以及器樂所表達出來的藝術,它是種協調性強的藝術。所謂「行行出狀元」,成績不好不代表頭腦不好,很多學音樂的學生,因為花很多精力在學習音樂上,很多時候對學科是沒有興趣的。若是孩子對於學科以及音樂都有相當大的好奇以及學習力,那麼做為家長的,就只需要提供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們自我成長吧。
※本文章版權為大紀元所有, 若需要轉載使用在非營利用途, 請註明下列資訊, 若您需轉載使用於營利用途, 請恰大紀元版權中心詢問(copyright@epochtimes.com), 謝謝!!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4/21/2006 3:50:49 PM
學鋼琴怎樣避免3分鐘熱度
學樂器是兼顧孩子的興趣及父母的心願,然而貿然學琴,就如同不會聽英文、説英文,就要學英文打字,實在不容易!相較于英文26個字母,要孩子以88個僅有黑白之分的琴鍵,一邊識譜,一邊以十指準確地隨節奏旋律此起彼落地彈奏,可想這是何等的困難!
經常有媽媽會産生這樣的疑問“孩子四歲,對鋼琴産生很大興趣,不過她經常是3分鐘熱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喜歡並能堅持。對孩子來説,什麼時候開始學琴會比較好?怎樣發掘孩子這方面的興趣和天賦?”
美育創始人,早教專家曾崢老師表示,孩子已經對創作産生了興趣,但並不表示他願意學琴甚至練琴。可以先去接受歌唱、音感、音樂欣賞、節奏、創作等音樂元素的學習。等到5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就能事半功倍,也不至於破壞孩子的興趣。音樂是生命教育素質教育,走得遠比走得快重要。“應該讓孩子從兩歲開始透過音感、樂理、識譜、音樂欣賞、合奏等元素來深化音樂學習。可以採取‘手之舞鋼琴教學法’,在遊戲中開發左右手協調能力,讓手指能靈活優美地彈奏、創作音樂。”
自《中國經濟網》(3/6/2013)
經常有媽媽會産生這樣的疑問“孩子四歲,對鋼琴産生很大興趣,不過她經常是3分鐘熱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喜歡並能堅持。對孩子來説,什麼時候開始學琴會比較好?怎樣發掘孩子這方面的興趣和天賦?”
美育創始人,早教專家曾崢老師表示,孩子已經對創作産生了興趣,但並不表示他願意學琴甚至練琴。可以先去接受歌唱、音感、音樂欣賞、節奏、創作等音樂元素的學習。等到5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就能事半功倍,也不至於破壞孩子的興趣。音樂是生命教育素質教育,走得遠比走得快重要。“應該讓孩子從兩歲開始透過音感、樂理、識譜、音樂欣賞、合奏等元素來深化音樂學習。可以採取‘手之舞鋼琴教學法’,在遊戲中開發左右手協調能力,讓手指能靈活優美地彈奏、創作音樂。”
自《中國經濟網》(3/6/2013)
張正傑:折斷琴不如陪孩子練琴
作者: 採訪整理│秦嘉彌 | 親子天下 – 2013年5月31日
五月中朋友傳LINE給我,說最近在網路上許多人轉貼討論六歲的童星喬喬因為練烏克麗麗三分鐘熱度,喬爸憤而將烏克麗麗折斷並打她屁股的事件,這件在網路上引起廣大網友爭論的話題,許多人想問我怎麼看這個問題。
... 一開始聽見這事件我的直覺反應是,哇!還好那孩子學的不是大提琴,如果她用的是我這種大提琴,一場教訓的代價可能是一百八十萬美元,痛的可能不知在誰身上。
對於學音樂的態度上,我一直沒變的主張就是要用「玩」的方式,但「玩」可以很負責任的玩,可以很有方向的玩。我比較擔心的是對於學音樂、做功課大家一直不能放心的讓孩子「玩」,而總是希望孩子一定要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成績,彷彿說到「玩」就是一種放縱。
學習所有樂器都有一些先決條件,比如學弦樂器需要的是某種音感,而學習所有樂器都需要一個至少能靜下來二十分鐘的基本態度。如果你的孩子在練習時根本還靜不下來,爸媽要想一下是否該換另外一個方式,否則可能根本就是一切對他都還太早了,還不該在這時候開始學樂器,可以晚一點再讓孩子接觸。
如果不想改變學樂器的進度,爸媽要改變的就可能會是「自己的態度」。如果孩子在這年紀就只能靜下來三分鐘,爸媽可以讓他練個三分鐘然後起來動一動再繼續。
一個六歲的小孩子在她不練習時爸媽應該先自問那你有沒有陪她做練習呢?如果你沒有陪她練,卻希望她能自主的坐在那邊練,在這年紀是有困難的。爸媽要能發自內心的陪孩子坐下來一起練習,就像如果工廠的老闆希望員工好好做事,老闆若只翹著二郎腿出一張嘴說:「你們給我好好做!」這樣很難帶出員工的拚勁。
我自己小時候練琴時爸爸就是在外面看電視,拿個鬧鐘告訴我去練一個或兩個鐘頭,結果我只有一開始認真,後面都在分心。對小孩子來說公平是很重要的,不要說要求孩子練習,爸媽自己卻在看電視。以這個事件來說,父母可以拿著烏克麗麗和她試著一起玩,陪她一起練,如果爸媽真的不想陪著練,最起碼也可以拿著自己的公事坐在孩子身邊陪伴。
學音樂的態度這件事對我來說,絕不是要孩子天天練、練個八遍就叫認真,而是要分析給孩子知道「你只要能練好,彈一遍也就可以」,不用一直練習。但練好的前提和條件是什麼?就是他應該要能要求自己專心、要能靜得下來。孩子學琴碰到壓力時總是很容易想放棄,回家跟你說他不學了,爸媽這時要用一百種變化方式來帶領他,就像做功課一樣,哪個孩子會喜歡做功課呢?喬喬這樣的事件其實可以讓她單獨的去發展,就讓她在完全不練習的狀況下去參加成果發表會,讓她去經驗因為沒練習而產生的後續狀況,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未來也許喬喬應該改學大提琴或小提琴,下次喬爸也就不敢摔壞了。
自《音樂講堂》(3/6/2013)
五月中朋友傳LINE給我,說最近在網路上許多人轉貼討論六歲的童星喬喬因為練烏克麗麗三分鐘熱度,喬爸憤而將烏克麗麗折斷並打她屁股的事件,這件在網路上引起廣大網友爭論的話題,許多人想問我怎麼看這個問題。
... 一開始聽見這事件我的直覺反應是,哇!還好那孩子學的不是大提琴,如果她用的是我這種大提琴,一場教訓的代價可能是一百八十萬美元,痛的可能不知在誰身上。
對於學音樂的態度上,我一直沒變的主張就是要用「玩」的方式,但「玩」可以很負責任的玩,可以很有方向的玩。我比較擔心的是對於學音樂、做功課大家一直不能放心的讓孩子「玩」,而總是希望孩子一定要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成績,彷彿說到「玩」就是一種放縱。
學習所有樂器都有一些先決條件,比如學弦樂器需要的是某種音感,而學習所有樂器都需要一個至少能靜下來二十分鐘的基本態度。如果你的孩子在練習時根本還靜不下來,爸媽要想一下是否該換另外一個方式,否則可能根本就是一切對他都還太早了,還不該在這時候開始學樂器,可以晚一點再讓孩子接觸。
如果不想改變學樂器的進度,爸媽要改變的就可能會是「自己的態度」。如果孩子在這年紀就只能靜下來三分鐘,爸媽可以讓他練個三分鐘然後起來動一動再繼續。
一個六歲的小孩子在她不練習時爸媽應該先自問那你有沒有陪她做練習呢?如果你沒有陪她練,卻希望她能自主的坐在那邊練,在這年紀是有困難的。爸媽要能發自內心的陪孩子坐下來一起練習,就像如果工廠的老闆希望員工好好做事,老闆若只翹著二郎腿出一張嘴說:「你們給我好好做!」這樣很難帶出員工的拚勁。
我自己小時候練琴時爸爸就是在外面看電視,拿個鬧鐘告訴我去練一個或兩個鐘頭,結果我只有一開始認真,後面都在分心。對小孩子來說公平是很重要的,不要說要求孩子練習,爸媽自己卻在看電視。以這個事件來說,父母可以拿著烏克麗麗和她試著一起玩,陪她一起練,如果爸媽真的不想陪著練,最起碼也可以拿著自己的公事坐在孩子身邊陪伴。
學音樂的態度這件事對我來說,絕不是要孩子天天練、練個八遍就叫認真,而是要分析給孩子知道「你只要能練好,彈一遍也就可以」,不用一直練習。但練好的前提和條件是什麼?就是他應該要能要求自己專心、要能靜得下來。孩子學琴碰到壓力時總是很容易想放棄,回家跟你說他不學了,爸媽這時要用一百種變化方式來帶領他,就像做功課一樣,哪個孩子會喜歡做功課呢?喬喬這樣的事件其實可以讓她單獨的去發展,就讓她在完全不練習的狀況下去參加成果發表會,讓她去經驗因為沒練習而產生的後續狀況,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未來也許喬喬應該改學大提琴或小提琴,下次喬爸也就不敢摔壞了。
自《音樂講堂》(3/6/2013)
向鴨子看齊--關於踏板的二三事
呂岱衛 l 文
「老師,彈巴哈真的不能踩踏板嗎?我如果不踩踏板,左手根本就彈不到那個低音啊...」
... 「誰說的?」
「以前的老師說的啊,他說彈巴哈只能用手指控制樂句跟音色,所以不能踩踏板!」
到底彈巴哈,或者說彈巴洛克時期的鍵盤作品,能不能踩踏板呢?
其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早年許多音樂學者認為詮釋作品時,應保持「風格正確」這樣的宗旨。因此既然在巴洛克時期鋼琴尚未普及,音樂家所寫的作品又大多由大鍵琴演奏,而大鍵琴並沒有鋼琴那樣的踏板構造,所以當然彈巴洛克鍵盤作品就不能用踏板囉。這樣的理念在一百多年前成了詮釋巴洛克鍵盤作品的主流,因此當時的鋼琴家大多在手指上下功夫,不論是旋律的分句、觸鍵的輕重、甚至音色的變化皆靠指上功夫而來。在諸多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中,尤以巴哈的作品最被要求必須恪守不踩踏板的原則。也因此,大如郭德堡變奏曲、平均律曲集,小至創意曲、小步舞曲等作品,幾乎都一以貫之,不踩踏板。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音樂學者與教育者認為,巴哈當初所寫的作品絕大部分雖是為大鍵琴而作,但當我們將這些作品放到鋼琴上演奏時,就應該由鋼琴自然的音色特質來發揮作品的特性,而非壓抑鋼琴特質。因此廿世紀初的鋼琴大師布梭尼就曾表示:「在鋼琴上演奏巴哈作品時,踏板的使用絕對是必要的,但要踩的讓人聽不出來才行!」
哇!好一個踩的讓人聽不出來啊,既然要讓人聽不出來,那又何必踩咧?!別急!聽我告訴你為什麼吧!
相信大家都聽過鴨子划水這句成語吧!表面上不動聲色逍遙自在,但暗地裡卻是揮汗如雨汲埋頭苦幹。其實演奏巴哈作品時,就要像鴨子划水般,手指在鍵盤上行雲流水、而右腳則在下方不停踩換。由於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概念與古典及浪漫時期截然不同,巴洛克音樂著重橫向對位的旋律線條;而古典與浪漫時期強調的則是縱向和聲的音響效果,因此在踩踏板時必須特別注意聲音混濁與聲部混淆的問題。而真正需要踩換踏板的時機大多意在延續某一聲部的持續音或掛留音時;或者用在某些樂段的尾聲,該尾聲採用了類似教堂管風琴效果的飽滿和聲作為終止時,這些都是使用踏板的最佳時機。當然,就算是踩了踏板,也不能踩得太深太長,必須隨著旋律和聲的變化,每一拍甚至每一音都換一次踏板。所以不僅是鴨子划水,更要懂得「淺嚐輒止」。
鋼琴是很奇妙的樂器,縱使你每個音都換踏板,有踩好像沒踩一樣,但靈敏如你,絕對還是能在其中發覺音色的細微變化與共鳴。於是這樣新穎的詮釋方法很快的成為了新一代巴洛克鍵盤作品的詮釋主流,時至今日,幾乎再也沒有任何人堅持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不能踩踏板了。各位不妨聽聽俄國鋼琴大師李希特所演奏的巴哈平均律第一卷中的第一首前奏曲,在流動的旋律中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使用踏板所產生的音色變化,李希特在這首曲子中用踏板將巴哈的作品詮釋的如痴如醉、美不勝收,成了廿世紀巴哈作品錄音中最「夢幻」的版本。但也就是這樣的詮釋,讓鋼琴的樂器特質有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讓巴哈作品有了新風貌,也更符合現代人的音樂品味。
「現在,你還會認為彈巴哈不應該踩踏板嗎?」
「是不會啦,只是...」
「只是啥?」
「老師,如果真的要像鴨子划水那樣踩踏板,如果彈琴彈到一半腳抽筋了該怎麼辦啊?」
「...」
自《音樂講堂》(5/6/2013)
「老師,彈巴哈真的不能踩踏板嗎?我如果不踩踏板,左手根本就彈不到那個低音啊...」
... 「誰說的?」
「以前的老師說的啊,他說彈巴哈只能用手指控制樂句跟音色,所以不能踩踏板!」
到底彈巴哈,或者說彈巴洛克時期的鍵盤作品,能不能踩踏板呢?
其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早年許多音樂學者認為詮釋作品時,應保持「風格正確」這樣的宗旨。因此既然在巴洛克時期鋼琴尚未普及,音樂家所寫的作品又大多由大鍵琴演奏,而大鍵琴並沒有鋼琴那樣的踏板構造,所以當然彈巴洛克鍵盤作品就不能用踏板囉。這樣的理念在一百多年前成了詮釋巴洛克鍵盤作品的主流,因此當時的鋼琴家大多在手指上下功夫,不論是旋律的分句、觸鍵的輕重、甚至音色的變化皆靠指上功夫而來。在諸多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中,尤以巴哈的作品最被要求必須恪守不踩踏板的原則。也因此,大如郭德堡變奏曲、平均律曲集,小至創意曲、小步舞曲等作品,幾乎都一以貫之,不踩踏板。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音樂學者與教育者認為,巴哈當初所寫的作品絕大部分雖是為大鍵琴而作,但當我們將這些作品放到鋼琴上演奏時,就應該由鋼琴自然的音色特質來發揮作品的特性,而非壓抑鋼琴特質。因此廿世紀初的鋼琴大師布梭尼就曾表示:「在鋼琴上演奏巴哈作品時,踏板的使用絕對是必要的,但要踩的讓人聽不出來才行!」
哇!好一個踩的讓人聽不出來啊,既然要讓人聽不出來,那又何必踩咧?!別急!聽我告訴你為什麼吧!
相信大家都聽過鴨子划水這句成語吧!表面上不動聲色逍遙自在,但暗地裡卻是揮汗如雨汲埋頭苦幹。其實演奏巴哈作品時,就要像鴨子划水般,手指在鍵盤上行雲流水、而右腳則在下方不停踩換。由於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概念與古典及浪漫時期截然不同,巴洛克音樂著重橫向對位的旋律線條;而古典與浪漫時期強調的則是縱向和聲的音響效果,因此在踩踏板時必須特別注意聲音混濁與聲部混淆的問題。而真正需要踩換踏板的時機大多意在延續某一聲部的持續音或掛留音時;或者用在某些樂段的尾聲,該尾聲採用了類似教堂管風琴效果的飽滿和聲作為終止時,這些都是使用踏板的最佳時機。當然,就算是踩了踏板,也不能踩得太深太長,必須隨著旋律和聲的變化,每一拍甚至每一音都換一次踏板。所以不僅是鴨子划水,更要懂得「淺嚐輒止」。
鋼琴是很奇妙的樂器,縱使你每個音都換踏板,有踩好像沒踩一樣,但靈敏如你,絕對還是能在其中發覺音色的細微變化與共鳴。於是這樣新穎的詮釋方法很快的成為了新一代巴洛克鍵盤作品的詮釋主流,時至今日,幾乎再也沒有任何人堅持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不能踩踏板了。各位不妨聽聽俄國鋼琴大師李希特所演奏的巴哈平均律第一卷中的第一首前奏曲,在流動的旋律中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使用踏板所產生的音色變化,李希特在這首曲子中用踏板將巴哈的作品詮釋的如痴如醉、美不勝收,成了廿世紀巴哈作品錄音中最「夢幻」的版本。但也就是這樣的詮釋,讓鋼琴的樂器特質有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讓巴哈作品有了新風貌,也更符合現代人的音樂品味。
「現在,你還會認為彈巴哈不應該踩踏板嗎?」
「是不會啦,只是...」
「只是啥?」
「老師,如果真的要像鴨子划水那樣踩踏板,如果彈琴彈到一半腳抽筋了該怎麼辦啊?」
「...」
自《音樂講堂》(5/6/2013)
指導小提琴家曾宇謙 慕特引用「小王子」
「如果你要教孩子造帆船,不要教造船方法,只要講壯闊華麗的航海故事,未來他們就能造出最棒的船。」嗜讀文學的小提琴女神慕特昨天指導十九歲小提琴家曾宇謙,引用聖修伯里名著「小王子」提示曾宇謙「對音樂的想像」,讓曾宇謙醒悟「簡單也可以比較好」。
慕特昨天在國家演奏廳舉辦大師講習班,指導曾宇謙及台北藝術大學學生吳宛蓁拉琴,兩人分別演奏布拉姆斯及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段落。慕特說,兩人技巧都很好,但音樂仍是需要精進的漫長過程;她也建議兩人...更熟悉作曲家背景、文化,且要學德文,才能了解兩位德國作曲家的音樂語法。
曾宇謙昨天演奏布拉姆斯第二樂章一段長樂句時,慕特建議他不要換弓,才能平順拉出長線條,「就像德國人說話都是長句子」;她還建議他少用滑音、而該用換弦,才不會破壞音樂線條,急得曾宇謙趕緊改變指法。
「慕特把我拉回來!」曾宇謙說,他從小練琴常習於自己換弓、加重音,想要增添個人特色,但如此可能偏離作曲家本意。慕特的提醒,讓他回到初始,先想清楚想創造的音樂,再運用各種可能方式達成。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3.06.07 03:57 am
圖:小提琴家慕特(左)昨天在國家演奏廳開班授課,現場一對一指導小提琴家曾宇謙。 記者王騰毅/攝影
自《音樂講堂》(7/6/2013)
慕特昨天在國家演奏廳舉辦大師講習班,指導曾宇謙及台北藝術大學學生吳宛蓁拉琴,兩人分別演奏布拉姆斯及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段落。慕特說,兩人技巧都很好,但音樂仍是需要精進的漫長過程;她也建議兩人...更熟悉作曲家背景、文化,且要學德文,才能了解兩位德國作曲家的音樂語法。
曾宇謙昨天演奏布拉姆斯第二樂章一段長樂句時,慕特建議他不要換弓,才能平順拉出長線條,「就像德國人說話都是長句子」;她還建議他少用滑音、而該用換弦,才不會破壞音樂線條,急得曾宇謙趕緊改變指法。
「慕特把我拉回來!」曾宇謙說,他從小練琴常習於自己換弓、加重音,想要增添個人特色,但如此可能偏離作曲家本意。慕特的提醒,讓他回到初始,先想清楚想創造的音樂,再運用各種可能方式達成。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3.06.07 03:57 am
圖:小提琴家慕特(左)昨天在國家演奏廳開班授課,現場一對一指導小提琴家曾宇謙。 記者王騰毅/攝影
自《音樂講堂》(7/6/2013)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 9 Op 47 "Kreutzer" - Anne Sophie Mutter, Lambert Orkis Zohari
波蘭鋼琴家因為有人偷錄表演 憤而退場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6月6日 上午10:30
世界知名的波蘭鋼琴家(齊瑪曼)在德國表演的時候,看到一名觀眾用手機偷拍,他憤而退場,等情緒稍為平復之後,他回到台上,宣告YouTube已經毀了音樂藝術,他以拒絕演奏安可曲和缺席慶功宴表達抗議。(夏明珠報導)
56歲的(齊瑪曼)被公認是當代最傑出的鋼琴家之一,四月間,他在德國埃森音樂節上演出時,看到樓上觀眾席有人用手機拍攝,他出言制止,對方相應不理,他立刻停止演奏退場,後來他跟觀眾說,他最近損失了幾張唱片合同,音樂公司老闆跟他說,他要錄製的曲目,YouTube上都已經看得到。他跟觀眾說,在演奏會上偷錄和小偷沒兩樣。埃森音樂節的總監說,他們完全可以體會(齊瑪曼)的挫折感,不過倫敦皇家亞伯特音樂廳總監認為,只要不干擾到表演者或其他觀眾,拍攝應該不會構成問題。他強調,數位媒體已經成為音樂宣傳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很多事情都有利有弊,得失很難輕易論斷。
一個小提琴與作曲家說,其實很多音樂人在意的不是觀眾擅自拍攝現場演出畫面,而是偷錄畫面所呈現的品質,不只是音樂家,許多藝人也對這種事情非常感冒,幾年前,英國一個喜劇演員當場把一個觀眾的手機砸爛,他因此被告上法院。
自《音樂講堂》(7/6/2013)
世界知名的波蘭鋼琴家(齊瑪曼)在德國表演的時候,看到一名觀眾用手機偷拍,他憤而退場,等情緒稍為平復之後,他回到台上,宣告YouTube已經毀了音樂藝術,他以拒絕演奏安可曲和缺席慶功宴表達抗議。(夏明珠報導)
56歲的(齊瑪曼)被公認是當代最傑出的鋼琴家之一,四月間,他在德國埃森音樂節上演出時,看到樓上觀眾席有人用手機拍攝,他出言制止,對方相應不理,他立刻停止演奏退場,後來他跟觀眾說,他最近損失了幾張唱片合同,音樂公司老闆跟他說,他要錄製的曲目,YouTube上都已經看得到。他跟觀眾說,在演奏會上偷錄和小偷沒兩樣。埃森音樂節的總監說,他們完全可以體會(齊瑪曼)的挫折感,不過倫敦皇家亞伯特音樂廳總監認為,只要不干擾到表演者或其他觀眾,拍攝應該不會構成問題。他強調,數位媒體已經成為音樂宣傳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很多事情都有利有弊,得失很難輕易論斷。
一個小提琴與作曲家說,其實很多音樂人在意的不是觀眾擅自拍攝現場演出畫面,而是偷錄畫面所呈現的品質,不只是音樂家,許多藝人也對這種事情非常感冒,幾年前,英國一個喜劇演員當場把一個觀眾的手機砸爛,他因此被告上法院。
自《音樂講堂》(7/6/2013)
Krystian Zimerman plays 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Maurice Ravel) - Complete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如何挑選鋼琴?(一)
你可能為子女找到一位好老師,正式開始了鋼琴課;而且決定給子女購置一台全新鋼琴;但當你走進琴行時,可能會被各式各樣的鋼琴弄得眼花撩亂。要選購適合的鋼琴,要注意的事情可不少,今次我們逐一談一談。
諮詢老師和琴行顧問
在購買鋼琴前,家長應根據其居住空間和經濟狀,考慮所需的鋼琴外形、大小和價格。不論任何品牌,鋼琴主要分兩大類:平台式(Grand Piano,又稱三角琴)和直立式(Upright Piano)。首次買琴者應先蒐集詳細資料,家長可向鋼琴老師或琴行的鍵琴顧問查詢。鋼琴老師擁有專業知識,對音色、鋼琴的穩定性、音質等都較了解,能為家長提供寶貴的意見。鍵琴顧問相對了解不同品牌、鋼琴的硬件知識,能為家長介紹不同類型的鋼琴。
音色良好最重要
對初學者來說,特別是小孩子,一台音色良好的鋼琴尤其重要。因為,不平均音色的鋼琴會影響孩子的聽覺發展,減低對音質的敏銳性,久而久之,延誤孩子的整體鋼琴學習。
留意高中低音區
在選購時,家長可留心鋼琴的音區,大致分為高、中和低三區。高音區應有悅耳、圓潤而不乾硬或尖銳的聲音。中音區應有優美柔和而不暗沉的音色。低音區則應有飽滿、沉厚的音色。此外,音區之間應能自然地過渡,音量也要協調。
琴鍵忌過重過輕
觸鍵感也是值得注意。由於鋼琴是通過手指觸動琴鍵,啟動敲弦機械撞擊弦線而發聲,所有琴鍵都有一定的重量。因此,琴鍵過重便不利於手指的活動,加重關節的負擔,尤其是小孩子柔弱的手指;相反,琴鍵過輕會增加控制音色的困難。家長在選購鋼琴時,應使用不同力度彈奏,留意琴鍵的彈性及靈敏度。
購買鋼琴是一項重要投資,家長宜先蒐集資料,按個人條件和需要,鎖定心儀的型號,再物色專業人士如鋼琴老師或資深的彈奏者陪同前往選購。
文:彭雯蕙博士
自《開心爸媽》(7/5/2013)
自《開心爸媽》(7/5/2013)
學習堅持學習
子女報考幼稚園、小學面試的「戰爭」,家長要準備的文件,比大學生見工還要多。由賣旗獎狀、義工嘉許、到遊學團證書、英文到珠心算、鋼琴一級、牧童笛,盡顯孩子多才多藝,文武雙全。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其實興趣學藝貴精不貴多,但要學好一項技能,背後付出的時間當然亦成正比。
常言道,做事不可三分鐘熱度,必須持之以恆。觀乎部分家長的心態,個個都希望孩子「百足咁多爪」,星期一:普通話;星期二:游泳;星期三:打籃球……天天新款,周身刀,無張利,孩子一時一樣,家長如何要求他們從中學會堅持?或許家長會認為,分散投資雖然回報較低,集中投資卻可能帶來重大虧損,但家長這種心態,正正為孩子帶來最錯誤的示範。
半途而廢 失學習負責機會
我感謝母親,自我7歲起堅持要我學習小提琴,回想起來,學樂器最困難的是如何堅持下去。孩子對新事物都會覺得好玩,拉小提琴看上去很酷,家長最初見到孩子拿起小提琴,總會想像一天孩子會演奏什麼莫札特、貝多芬之類的音樂,或最低限度也會拉李克勤那首《月半小夜曲》吧。但當頭一兩年都是聽那像殺雞般吱吱喳喳的「音樂」,不單是孩子本人,就算家長也難免軟弱想放棄。
享受堅持帶來的滿足
你大可問問身邊朋友可有學過小提琴,或任何一種樂器,我肯定總有幾個,學了兩年左右後放棄,現在不時悔恨當年為何沒堅持下去。大部分人第一支小提琴都是幾百元的國貨,家長心想就算放棄,也不過是幾百元而已,但其實他們放棄不單是幾百元,而是讓孩子學習堅持及負責任的機會。反觀一個鋼琴動輒要兩三萬元,家長通常都會逼孩子學下去,故你身邊考獲鋼琴8級(但通常現在都不多會彈)的朋友一定比會拉小提琴的朋友多。
其實學什麼或做什麼只是一個過程,要教孩子學會堅持,空談不如通過實踐。香港這幾年愈來愈流行跑馬拉松,比賽只是一天,但之前所有辛勞的練習,日復日操練,才是選手完成賽事的興奮源頭,因為他們體現到堅持所帶來的滿足感。
有人常混淆「堅持」與「固執」,它們只有一線之差,堅持信念是優點,固執則有欠靈活是缺點。不過想想「堅持己見」或「擇善固執」是否又有相反之意?我希望孩子多看多思考,多聽不同意見,待有充分理據、深思熟慮才做決定,一旦決定就堅持下去,就算在逆境亦堅持下去,克服困難,這才是「堅持」的珍貴、美麗。
文、圖:趙公梃/梁樂爸(www.facebook.com/octopusparents)
原文刊於逢周二隨明報附送刊物《教得樂》第600期
自《開心爸媽》(23/4/2013)
自《開心爸媽》(23/4/2013)
沒有鋼琴怎麼辦?
許多初學鋼琴者家中都沒有鋼琴,家長對買琴也抱觀望態度,那麼如何解決練琴的問題呢? 以下提供一些方案,給家長參考。
1.琴房租用
價錢相宜 練習欠彈性
坊間不少琴行提供「琴房租用」,費用一般按小時計算,價格由十多元至幾十元不等,視乎地區、琴行規模和鋼琴質素而定。若為長期租用,可考慮購買附折扣優惠的套票,符合經濟原則。
不過,租琴時須留意琴行提供的鋼琴質素。質素差劣的鋼琴會影響孩子的基本技巧,如音準的敏銳感、音色的控制、靈活手指的鍛煉等。此外,孩子練習的時間和地點欠缺彈性,未能配合即時練習的需要,有可能延緩學生的進步潛力。
2.先租後買
有些琴行提供「先租後買」的服務。家長可先租用一台鋼琴回家,待確定孩子的學習意願,才作長遠的購置。這類方案多以合約形式進行,大約以6個月為限。家長每月以幾百元,就可擁有一台鋼琴,比花上數萬元購置全新鋼琴輕鬆得多。家長還可在約滿後選擇是否購買所租的鋼琴,有些琴行為增顧客的購買意欲,更會把顧客先前的租金,全數撥入購買鋼琴之用,極為吸引。
難確保二手琴質素
外租的鋼琴多為二手琴,來自不同的地方,品牌以中國製的為多。由於是二手琴,鋼琴的年份、品質、外觀及其穩定性都較難預測。若鋼琴質素欠佳,除了影響學習外,所付的租金就不划算了。再者,搬運費和按金等額外費用也要用家支付,建議家長先仔細查詢外租鋼琴的資料,衡量得失,才決定最終方案。
3.購置鋼琴
若家長考慮以6個月為期的租用方案,可以進一步考慮購置全新而級別較低的鋼琴或二手鋼琴,以保證鋼琴的品質。不過,選購一台鋼琴實非易事,事前宜請教有經驗者,以及做資料蒐集。
到底如何選購一台鋼琴?下回再作介紹。
文:彭雯蕙博士
自《開心爸媽》(2/4/2013)
自《開心爸媽》(2/4/2013)
電子琴或數碼琴能代替鋼琴?
小朋友初學鋼琴,不少都是以電子琴練習,父母會等到確定孩子的學習意欲,才會考慮購買一座鋼琴。然而,以電子琴或數碼鋼琴練習,對初學者會否產生不良影響?
電子琴鍵輕 礙學習正確手勢
許多家長認為電子琴和鋼琴同屬鍵盤樂器,分別不大;加上電子琴的價格相宜,佔用空間較小,自然成為家長的首選。不過,彈奏鋼琴依賴手部及手指力度來控制琴鍵,從而產生適當的音色和音量,因此,琴鍵的重量對此有直接的影響。電子琴琴鍵較鋼琴為輕,孩子只要輕輕觸碰,聲音便輕易地響起來。若長期以電子琴來練習,初學者便不能熟習彈奏傳鋼琴應有的力度和控制。再者,輕量的觸鍵未能讓孩子鍛煉手指肌肉,建立正確穩固的手形,長遠會妨礙孩子的技巧發展和彈奏,對其學習造成深遠影響。
數碼琴難模仿觸感和音色
至於使用數碼鋼琴又如何?近年,數碼鋼琴的發展已較進步,其模仿傳鋼琴「觸鍵感」的逼真程度,也近乎完美;可惜,傳鋼琴是以敲擊弦線發聲的,當中產生的觸鍵感覺,仍無法完全被模仿。另外,數碼鋼琴是透過內置喇叭發聲,聲音的傳遞有別於傳鋼琴,對初學者來說,建立對音色的敏銳感是十分重要的。最後,基於環境因素,很多家長要求子女在練習時,把音量調至較低水平,避免造成滋擾,但這樣會使孩子對聲音的產生和手指力度的運用脫節,令孩子無法有效地在控制音色的技巧上完善地學習。
初學者使用傳鋼琴學習,有助建立正確的基礎,如手形、手指運用、彈奏技巧等,為長遠的學習奠定穩固的根基。當他們擁有良好基礎後,再使用電子琴彈奏其他不同風格的音樂,便會控制自如,得心應手。
文:彭雯蕙博士
自《開心爸媽》(5/3/2013)
自《開心爸媽》(5/3/2013)
Warm Up原來是這回事
常看到學生來上課時,一坐下就開始彈音階(scale)、琶音(arpeggio),說是為了暖暖手指,鬆弛一下手指手臂,讓接下來的彈奏更放鬆自如。我反問他們,暖指後,彈奏的流暢度是否有改善?他們遲疑了一下,好像確是有那麼一點改善,但沒有明顯的幫助。那就奇怪了,傳統上,不是說彈奏前都要彈彈幾個音階琶音當作暖指運動嗎?怎麼現實中,原來幫助不大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什麼是暖指(warm up),原來暖指是藉一些簡單的運動來預防運動傷害(尤其是手指手臂的傷害)的動作,就像運動選手鍛煉前都要先暖身一樣。大家要知道演奏樂器是一種劇烈的運動,所以預防傷害是重要的。
基本上暖指可分為兩類: 一是「身體上」(physical),二是「意識上」(mental) 。
「身體上的暖指」目的是讓手指手臂(也包括全身)的肌肉放鬆,減少彈奏時拉傷肌肉和韌帶,或出現肌肉痠痛的症狀。所以,第一類warm up是要做真正的身體運動,最常見的動作是:甩手、甩手臂、快速動動手指、輕輕地轉轉頸部、聳聳肩、轉動腰部、深呼吸等。動作不需要太劇烈,做3至5分鐘即可。
「意識上的暖指」是指彈奏前先將曲子的所有細節,包括音符、音色、節奏和結構等等,在腦海中演練一次,透過手指在樂器上「跑」幾次,也有些人能在不需要樂器的情形下 (手指在空氣中舞動)完成此類程序,因此,人人可以在上課或演出前,在任何地方做這一類的暖指。此類暖指是為了讓頭腦在演奏前達到預備的狀態,避免走到鋼琴前,頭腦仍是一片空白,以提高演奏的流暢度。
有些人問,許多演奏家在演出前都會先彈彈音階、琶音等等,他們是否在暖指呢? 我也曾問過這個問題,他們跟我解釋,其實那是為了在台上再次確認琴的音色(包括音準)、 層次和共鳴度等,他們更提醒我,彈音階琶音本是劇烈運動,若當作暖指,手指容易受傷, 所以一定要做好「身體上的暖指」,才開始練習音階琶音。
彈奏樂器若要輕鬆自如,免於肌肉痠痛的話,記得要先做warm up!
文:蔡迪博士
自《開心爸媽》(12/4/2013)
自《開心爸媽》(12/4/2013)
夾“嘴形” 樂器中尋趣
學哪種樂器才好?在選擇不同樂器前,家長應從孩子的興趣和身心發展出發。(尹錦恩攝) |
【明報專訊】在網上流傳的影片中,偶爾會看到本土或其他地區的小小音樂家渾然忘我的表演,這些只有3、4歲的小人兒,流暢地以鋼琴彈奏高難度的樂曲,技驚四座。爸媽可能會問,我的孩子可以像他們一樣嗎?不少家長以為子女愈早學樂器,就能愈早達到神級造詣,但專家認為過分極端只會揠苗助長,讓小朋友學習樂器前,應先考慮身心發展是否配合得到。
年紀小不夠氣 吹管樂易暈
很多人都知道莫扎特4歲開始學音樂,5歲已懂作曲,證明音樂天賦,並不受年齡限制;雖然不是每個爸媽都希望子女成為音樂神童,但讓孩子從小學習一兩種樂器,已屬「家常便飯」,當然也不排除有父母希望早點發掘孩子的音樂天分,加以培育成才。
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孟皓珣表示,小朋友是否適合學習某種樂器,一般要從身心兩方面考慮。「如以年齡區分,我們要視乎樂器的大小和重量,例如年紀太小要拿起較重樂器便有一定的困難,不夠氣吹奏某些管樂也會令孩子感到暈眩。
配合身體發展 有專用樂器教材
另外,也要顧及小朋友的身體發展,例如選擇管樂時,要考慮他是否處於換牙階段、肺容量是否足夠等。」孟皓珣指出,有些樂器有專為小朋友而製的尺寸,例如小提琴和中提琴;某些樂器有適合小朋友使用的專用教材,如鋼琴,有適合初學者使用的樂譜,音域不會太闊,學習時小手指不用跨越多個琴鍵。
除了看年齡,孟皓珣認為孩子學樂器前,家長也要考慮另一重要因素。「家長要知道小朋友是否有足夠的專注力去學,其次是服從性,因為一個2、3歲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何謂『老師』,也未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要知道,讓孩子認識音樂,不一定要從學樂器學始,小朋友利用聲音唱歌、隨音樂律動,已經是接觸音樂,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亦可以透過家庭環境令他們愛上音樂。而學習樂器前,家長應看小朋友是否有足夠準備,例如他是否見過那樂器?有否聽過別人演奏?如果已有這些機會接觸音樂,待他5、6歲才開始也未遲,相反,一開始便要孩子困在課室內學習各種技巧及解決彈奏時的困難,成功率必會大大減低。」
播各式樂器演奏 讓孩子選擇
有家長以投資的心態讓子女學樂器,幫助孩子升學加分、令他們有一技旁身,但如何才是投資有道?中銀國際執行董事、明報專欄作家兼《父母錢,不是孩子錢》作者雷裕武(Moses)育有9歲兒子及6歲女兒,以投資專家及爸爸的角度分析﹕「學習樂器需要付出時間、金錢,大部分家長不喜歡孩子日後修讀音樂系,但希望短期內以音樂為孩子製造『優勢』,如為報考學校加分,故去學習管弦樂團的樂器,甚至較冷門的。這些好處不可抹殺,但家長需要讓孩子享受學樂器,才可以取得長線巨大的回報。」他主張揀樂器不一定要人學什麼,就學什麼,亦不要人云亦云,逼子女學冷門的樂器,最重要是小朋友喜歡,這樣才能持續學習音樂。「我知道大部分小朋友不愛練琴,不停重複練是很辛苦的,爸媽不要嚇怕小朋友,最重要是小朋友自發地喜歡,樂意練琴,這樣才會取得好成績。」
Moses認為孩子學音樂可以加強專注力、身體協調及培養紀律性,甚至紓緩壓力,有很多好處。他跟太太均有8級鋼琴造詣,而子女受他們影響,自小已習琴。女兒約4、5歲開始學琴,剛學長笛。她就讀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學費已包括上樂器班。至於揀學什麼樂器時,Moses跟太太播放以不同樂器演奏的相同歌曲給女兒聽,最後她因為喜歡長笛的音色和外形,決定學長笛。Moses認為孩子最多只可同時學習兩種樂器,太多練習不來,像他兒子現時學鋼琴和小提琴,但他並沒有安排考試,在沒壓力的情下學音樂,更見成果。
小模特兒:梁靜雪
文﹕顏燕雯、顏紫燕
編輯:林華君
統籌:陳詠詩
自《開心爸媽》(3/10/2012)
比賽的威力(上)
每年一度的香港校際音樂節可算是學界盛事,各中小學校和器樂教師都忙碌地為學生準備及練習,務求取得佳績。新學年將至,老師和家長又將為明年的音樂節籌算一番,或許,就讓我們淺談有關比賽的正負面影響,好讓我們為來屆的比賽作出更佳的準備。
比賽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透過參與和準備,學生的技巧、音樂表達和自信心都得以提升。但在這以競爭為主的社會裏,比賽往往被過分抬舉,導致學習宗旨改變或失去平衡,為學生帶來看不到的傷害。所以,教師和家長在準備比賽時,應為學生作出「雙重準備」,使他們在技巧和心理上均取得平衡的預備。
正確態度看待比賽
比賽存在競爭的氣氛,產生勝敗之別;獎項和名次為人帶來喜悅,招來羨慕目光,但切勿過分沉溺在這興奮的感覺,因為過分追求名利會不知不覺地改變你對事情的價值觀和學習宗旨,也令學習內容失去平衡。獎項和名次只是短暫的光彩,並非習樂的最終點。所以,教師和家長應助學生建立以自我實力測試、開拓自己眼界為本的比賽目標,以比賽為增進自己技巧的機會和評核的準則。
演奏不只是取悅評判
在美國期間,我多次統籌地區性的鋼琴比賽,參與的教師和學生數目眾多,每級的比賽質素也十分高。可是,每年比賽都被一股強烈的「緊張」和「比較」氣氛所濃罩。家長多番批評,學生互相比較,比賽就像為了輸贏而已。有一次,我對一位學生表示欣賞他的彈奏,但他只回答一句:「沒關係,我沒有獲獎。」唉!我真為他感到可惜,因為他把自己優美的演奏忘得一乾二淨,腦子裏只顧念評判的筆尖和名次。這有什麼意思呢?難道奏一首好曲只為一位聽眾--評判?斷乎不是!在席的觀眾才是我們的目標,要贏取他們的共鳴,正是彈奏的最終目的。所以,教導孩子誠懇地彈出優美感人的音樂,讓觀眾產生台上台下的真實情感交流,遠勝過那種競爭的狹窄眼光。
其實,學生不能以名次和獎項作為參賽的終點,因為勝負結果受很多因素影響,如學生臨場的心理狀態、評判對樂曲的傳譯和其喜好、環境、樂器等……縱然學生付上最大的努力,「勝利」也不是必然的。「欲求不達」是生命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既是這樣,我們就應該把目標放遠一點,通過比賽機會為生命添上更有意義的一課。
文:彭雯蕙博士
自《開心爸媽》(4/9/2012)
自《開心爸媽》(4/9/2012)
體態律動培養音樂感: 達克羅士教學法
在鋼琴教學的日子裏,不時聽到學生呆滯乏味地彈奏樂曲。他們失敗的原因,並非怠惰或不積極練習所致;相反,他們大多經過一星期的積極練習才上器樂課。由此看來,單靠「積極練習」只能促進技巧,並非「成功演奏」的全部。要達到優美演奏的效果,還需要加入「額外元素」,其中一項是「音樂感」,也是我想跟大家討論的元素。
缺乏「音樂感」的彈奏大多是呆滯乏味,這可能顯示學生對音樂節奏和情感的領受及表達出現問題。要有效地領受和流暢地表達,學生必須要把音樂、身體、思想和動作配合起來,融會貫通,才會改善節奏和情感表達的流暢性和感染力。說到這方面的培養,不得不提及達克羅士(Emile Jaques-Dalcroze)的教學法,他是近代音樂教育先驅,與高大宜、奧福等齊名。
音樂教育家達克羅士(1865至1950年)出生於維也納。他所創的「體態律動」(Eurhythmics)對音樂教育觀點和原則,帶來深遠的影響。他在音樂學院教學時發現,技巧精湛的學生普遍欠缺對音樂的感受性和表達力,經過多番研究和探討,他在1905年的國際音樂教育會議上,發表其音樂教育理念,更成為日後音樂教育的重要範疇。
達克羅士相信音樂的來源是人類的情感,而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回應各種情感,這種由情感轉換而成的音樂性動作,便是音樂最初的表現形式。因此,他主張以肢體活動當成樂器,通過一連串非形式化的律動,將內在情感轉換成音樂形態表達出來;身體藉此感受和表達不同音樂元素如音高、節奏、速度、力度等……繼而把肢體對音樂的感應轉到樂器彈奏上。此教學法主要包含3部分:
1.體態律動:以身體表達不同的音樂元素,進而培養對音樂感性表達的能力;
2.音高訓練(solfege):以唱名和音高的練習,提升學生聽力的敏銳度;
3.即興創作(improvisation):利用即興創作發展快速及明確的音樂思維(musical thinking),加強自我感情表達的能力。
由此可見,兒童在器樂學習時,除了努力地練習彈奏技巧外,應融入適當的律動來感受樂曲的不同元素,例如以跳躍的動作來感受輕鬆自如的跳音彈奏;或用仿似拉緊橡皮圈的動作來感受複雜的和聲、音量等的變化;甚至以自創的動作,自由自在地移動來表達流暢的音樂,這一切活動都有助兒童全然地投放其內在情感,從而提升其演奏的感染力。
文:彭雯蕙博士
自《開心爸媽》(3/7/2012)
自《開心爸媽》(3/7/2012)
奧福教學法:唱歌律動培養興趣
較早前曾介紹了高大宜教學法,今次為大家介紹的是奧福教學法。此教學法是由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及指揮家卡爾.奧福及多位舞蹈家合作編寫而成。它主要針對兒童學習音樂的需要,透過探索和經驗來學習音樂。其學習模式多以唱歌、念童謠、敲擊樂、身體律動和即興創作為主,通過各種活動,兒童得以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能力。
集體合奏建自信心
奧福教學法跟高大宜教學法相似,被教師廣泛應用於課堂內,近年更應用於個別器樂教授。此教學法通過集體合奏的經驗,讓兒童在音樂演奏上建立自信心。這份成功的自信心及興趣,正是學習音樂的首要條件。在合奏中所使用的定音及不定音的敲擊樂器,更使兒童從小熟習不同樂器的音色特性,為未來學習樂理或作曲方面,打造一個良好的根基。再者,群體演奏的經驗,能讓兒童學習合奏的基本技巧,如聆聽、音樂層次的掌握等……這些技巧也是音樂學習中不可缺少的。
先學節奏循序漸進
準確的節奏掌握是學習音樂的第二大條件。無論學習任何樂器,「節奏」必定要精確地處理,才可將樂曲恰當地演奏。奧福教學法經常以念童謠、拍打節奏、身體律動等方式來學習處理節奏,這樣的學習方式極為有效。兒童在學習樂曲時,應避免同一時間處理多樣音樂元素,如拍子、節奏、音準、動作協調、音樂演繹等……而應獨立處理其一,然後循序漸進地加入其他元素,一步步地把音樂完整地演奏出來。在節奏學習方面,讓兒童先聽到和感受節奏的長短是甚為重要。所以,家長可跟孩子以節奏語(Ta, Ta-ah)或自創文字讀誦及在身體上(Body Percussion)拍出節奏。這樣,兒童可以專注節奏和身體協調的準確性,透過重複練習,就可迅速地掌握要學習的節奏;及後加上正確的音準和演繹,演奏就會變得更容易。
雖然,奧福教學法跟高大宜教學法有相似之處,但兩者均針對兒童在音樂學習上的不同需要。前者主要通過合奏經驗、身體感受和即興創作來學習;後者則強調聆聽音準及運用的訓練。兩者既不存在矛盾,更可互相補足,若能有效運用,可令兒童得到更全面的音樂訓練。
文:彭雯蕙博士
自《開心爸媽》(15/5/2012)
自《開心爸媽》(15/5/2012)
鈴木鎮一教學法 藉音樂培養品格
想到日本的音樂訓練,家長往往聯想到不少年幼的天才演奏家。他們年紀雖小,但已擁有超卓的技巧和音樂感。人們都驚嘆他們的成績和成功之原因。在探究之下,家長必定對鈴木鎮一教學法(The Suzuki Method)略有所聞。這教學法均在日本及世界各地的音樂教學上有深遠影響。當中有些論點,在兒童學習音樂上十分重要,值得大家參考。
學器樂如學母語
鈴木鎮一教學法是用於音樂教育,源自日本,由留學德國的著名小提琴家兼教育家鈴木鎮一博士(Shinichi Suzuki)所創立。初期只用於小提琴教學,後來廣泛地應用在不同器樂教授。鈴木鎮一認為器樂學習有如孩童學習母語一樣,只要配合良好的環境和輔助,兒童的音樂能力便自然得到發展。因此,他認為兒童應自小聆聽高質素的音樂,提升對良好音色的敏感度。此外,並於年幼時(約2至3歲)接受小提琴課堂。家長的參與更是成功的關健。父母須陪同上課、學習有關課程,並在家中擔當「家庭教師」,協助兒童延續學習。學生主要是透過聆聽、觀察及模仿等流程來學習樂曲。
根據鈴木鎮一的信念,透過音樂學習來培育良好品格,才是他的教學重點。所以,學生從第一課起,便學習對老師的教導、樂器使用及學習樂曲都抱尊重的態度。這種「尊重態度」是我十分欣賞的,因為學生從小學習責任感,不單助其音樂學習和日常練習,還會在日後做人處事上有重大的影響。培養「責任感」和「尊重的態度」能大大提升學生的自治能力和堅毅力,當面對困難時,也不會輕易放棄。
家長參與至關鍵
此外,我深信家長在子女學習中所擔當的角色,必為子女帶來莫大的幫助。在我的教學經驗中,見證不少年幼學生持續地進步,主要是有賴其父母積極地參與,所以,適當的父母協助跟學生學習的成功可說是息息相關。最後,從小培養聆聽高質素音樂的習慣,能提高學生對良好音色和音準的敏感度;同時,熟聽學習中的樂曲,學生更可增加其演奏的流暢性。但由於學習過程多以聆聽和模仿來進行,家長可能擔心子女的視譜能力,未能得到恰當的發展。
這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長均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具經驗的老師會在適當時候(約在第一冊課本完結時),以集體課堂或其他模式加入視譜訓練,務求使學生取得均衡的發展。
鈴木鎮一的教學信念已成功培育了無數的音樂愛好者,並廣泛地使用,可見其有效性,家長可考慮為子女選擇此教學法的器樂課程。
文:彭雯蕙博士
自《開心爸媽》(20/3/2012)
自《開心爸媽》(20/3/2012)
高大宜教學法 從經驗中學習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音樂學習甚為普遍,家長往往提早為子女尋找合適課程。在蒐集課程資料時,經常遇上不同音樂教學法的名稱,如高大宜、奧福、鈴木鎮一、或達克羅士等教學法。到底它們是什麼?不同的教學法對音樂學習又有何幫助呢?我們會透過一連數篇文章,作初步的介紹和探討。
這教學法強調音樂教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小孩應從他們經驗中理解和學習,所以,他們的參與是學習音樂最好的途徑。在教學上,教學法強調聽、唱、讀、寫的學習流程,透過歌唱民謠和相對音高(solfege)、節奏語誦讀、手語及律動來鞏固音樂知識的學習。
培訓學生聆聽 視唱 節奏感
無論學習任何樂器,加入高大宜教學元素,能有效培訓學生的節奏感、聆聽技巧、記譜能力、內在聆聽(Inner Hearing)、讀譜及視唱能力。這些能力在整體音樂學習上,都有重要的影響。這教學法強調把樂句以首調唱名法("movable-do"--即任可大調音階的首音都稱為「Do」)清唱出來;又把樂曲的節奏以節奏語準確地誦讀和拍出來。透過這些模式,學生不需動一根手指,也能在腦海中正確地掌握樂曲的旋律和節奏,大大提升其視譜和學習的準確性。其次,培養清唱旋律的習慣,能增進學生的「內在聆聽」、記譜和視唱能力。因為在清唱過程中,學生需在腦裏聽到音高,才可明確地唱出來,這技巧能在器樂考試的聆聽部分大派用場。最後,學生若能頌唱旋律,更可流暢地演奏樂曲,增強音樂感和記譜的精準性。
高大宜教學法雖然多用於課室教學,但近年也被融入個別器樂教學上,家長可考慮為子女選擇融入此教學法的器樂課程。
文:彭雯蕙博士
自《開心爸媽》(31/1/2012)
音樂怎麼聽?怎麼聽,才能聽到音樂對你訴說?
文/胡蔓莉
多年致力推廣音樂欣賞的劉岠渭建議:音樂賞析應先養成每天單獨、專注聽音樂的習慣。很多人常聽音樂,但卻很少人真正聽進去什麼,因為聽的時候並沒用心。劉岠渭不贊成一般人一邊費心讀書做事一邊聽,把音樂當成附加的聲音或背景來聽。他一再強調,欣賞音樂要「專心聆聽」、「用感覺去聽」。
小提琴家胡乃元也認為,音樂應該「去聽,去感受,而非用腦筋去理解。」也就是在「感覺」中理解。
音樂中的光影彩度(音色),是開朗或哀傷,平順自然或溫馨親密,都要專注,才能聽出其中的變化與奧妙。愈專心,領會得愈多。即使是一齣歌劇,主要表達的還是音樂的語言。
「當你體會到音樂『對你一人』侃侃而談時,你的心靈因此逐漸深刻、飽滿,並感到一種無從說起的孤獨或喜悅時,就算是『聽懂』音樂,」劉岠渭說。
愛樂人邢子青覺得,接觸音樂可以從聽廣播開始。廣播有主持人的聆賞導引,或知性的解析比較,或感性的與文學和事件聯結,是很容易的入門途徑。目前除了中廣音樂網及台北愛樂電台兩個音樂專屬頻道外,教育、復興和漢聲也有音樂節目。
他建議,「把音樂當朋友,試著去聽。聽一首曲子,就像交一個新朋友。
多年致力推廣音樂欣賞的劉岠渭建議:音樂賞析應先養成每天單獨、專注聽音樂的習慣。很多人常聽音樂,但卻很少人真正聽進去什麼,因為聽的時候並沒用心。劉岠渭不贊成一般人一邊費心讀書做事一邊聽,把音樂當成附加的聲音或背景來聽。他一再強調,欣賞音樂要「專心聆聽」、「用感覺去聽」。
小提琴家胡乃元也認為,音樂應該「去聽,去感受,而非用腦筋去理解。」也就是在「感覺」中理解。
音樂中的光影彩度(音色),是開朗或哀傷,平順自然或溫馨親密,都要專注,才能聽出其中的變化與奧妙。愈專心,領會得愈多。即使是一齣歌劇,主要表達的還是音樂的語言。
「當你體會到音樂『對你一人』侃侃而談時,你的心靈因此逐漸深刻、飽滿,並感到一種無從說起的孤獨或喜悅時,就算是『聽懂』音樂,」劉岠渭說。
愛樂人邢子青覺得,接觸音樂可以從聽廣播開始。廣播有主持人的聆賞導引,或知性的解析比較,或感性的與文學和事件聯結,是很容易的入門途徑。目前除了中廣音樂網及台北愛樂電台兩個音樂專屬頻道外,教育、復興和漢聲也有音樂節目。
他建議,「把音樂當朋友,試著去聽。聽一首曲子,就像交一個新朋友。
」
身處生活步調快的社會,邢子青推薦大眾聽優美、單純、無負擔的巴哈、莫札特、小約翰史特勞斯的音樂。他建議一天的音樂這樣安排:
早上,聆聽清柔、單純的旋律,上班選聽節奏活潑輕快的音樂,下班,適合慵懶的爵士或小品,晚上的音樂可以回到寧靜、單純。
... 除了欣賞聆聽,音樂還可以唱。陳郁秀就主張,想唱歌就唱,想聽就聽,音樂自然會融入生活中。她甚至提議將一天的生活用音樂來分段、連結。讓每一個時段有一個旋律,每聽到同樣的音樂,就會感到親切,也提醒了我們一天的作息。
熱愛唱歌,被張小燕稱做「外交界的劉德華」程建人,更有一套「唱」的理論。他說,用感情唱歌,才會唱得興味盎然。他的方式是:用心唱出創作者的原意,同時也以自己的感情去詮釋。
任何人有意願、有心,都能享受音樂之美,它決不是音樂家或有錢人的專利。
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了解用心聽、用心唱,就能進入音樂的豐美世界,所以,他曾在為李登輝及曾文惠策劃的官邸宴會上,為大眾準備了耳熟能詳的世界名曲,來賓人手一冊歌譜。讓全場除了欣賞表演,也能一起開懷高歌。
生活中享受音樂之美,需要給自己時間,專心的去欣賞、去參與。音樂的世界,是有情的世界,帶著感情去聽、去唱,去珍惜所擁有的美感,生活將因音樂變得更豐盈。
身處生活步調快的社會,邢子青推薦大眾聽優美、單純、無負擔的巴哈、莫札特、小約翰史特勞斯的音樂。他建議一天的音樂這樣安排:
早上,聆聽清柔、單純的旋律,上班選聽節奏活潑輕快的音樂,下班,適合慵懶的爵士或小品,晚上的音樂可以回到寧靜、單純。
... 除了欣賞聆聽,音樂還可以唱。陳郁秀就主張,想唱歌就唱,想聽就聽,音樂自然會融入生活中。她甚至提議將一天的生活用音樂來分段、連結。讓每一個時段有一個旋律,每聽到同樣的音樂,就會感到親切,也提醒了我們一天的作息。
熱愛唱歌,被張小燕稱做「外交界的劉德華」程建人,更有一套「唱」的理論。他說,用感情唱歌,才會唱得興味盎然。他的方式是:用心唱出創作者的原意,同時也以自己的感情去詮釋。
任何人有意願、有心,都能享受音樂之美,它決不是音樂家或有錢人的專利。
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了解用心聽、用心唱,就能進入音樂的豐美世界,所以,他曾在為李登輝及曾文惠策劃的官邸宴會上,為大眾準備了耳熟能詳的世界名曲,來賓人手一冊歌譜。讓全場除了欣賞表演,也能一起開懷高歌。
生活中享受音樂之美,需要給自己時間,專心的去欣賞、去參與。音樂的世界,是有情的世界,帶著感情去聽、去唱,去珍惜所擁有的美感,生活將因音樂變得更豐盈。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如何提高孩子的音樂性和感受力?
作者﹕嫿真
音樂性簡單來分有先天和後天之說,先天音樂性通常年齡越小越容易看到,有高於一般同齡小朋友音樂能力的情況,但是也有隱性的先天音樂性,這部分人人都有,隨著需求與感受能力,這部分會越來越顯而易見。而後天音樂性部分即是受學習以及生活環境和個人影響甚多。
對於美的認知,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見解,總不會將醜陋的東西認做美好的。而音樂是由音組成,美好的音所組成即稱為音樂,而醜陋的音所組成便稱為噪音,因此不會有人將噪音當成是美好的聲音。由此可見,對於音樂的欣賞能力,我們可以稱為對音樂的品味,如同穿衣哲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穿衣風格,差別只是在於是否經過雕琢以及獨特眼光的訓練。
要培養音樂的感受力,並不需要跟隨時代潮流學習樂器。學習如何欣賞事物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同我們可以欣賞他人所穿的美麗衣服,但並不一定需要學會設計和製作衣服;如同愛看電影但並不需要學會製作電影或者配樂,也能欣賞或是了解導演或整個編劇的心思。
感受力是指對於某事物上所擁有的感覺和體會的能力,每個人的能力不盡相同,對於一些能力很強的人,能夠完全無誤的明白對方內心的想法,這應該是感受力的最強體現吧。感受力除了先天帶來之外,也能夠通過對於藝術表演,體會演出者所傳達的無言境界來學習和藉由生活的敏感體驗來增強。
音樂是和生活互相影響的,透過音樂能夠表現出一個人的本質,也能顯現出一個人對於世俗的各種想法。對於幼兒來說,培養感受力需要時間的累積。但是作為家長可以在條件許可下,讓小孩多接觸音樂表演活動和聆聽音樂以及一些團體課程(打擊或是有韻律的團體),像聽故事也是一項能啟發想像力的途徑。
音樂性或許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能力,通常具有音樂性的人也會有感受性、想像力和創造性的,對於美的品味是非常高以及獨特的。沒有音樂性的人所彈奏出來的音樂會非常機械化、平板和無趣,就如同一個人說話很僵硬或冷淡,很難有真情流露的表達。
音樂是一種語言,是一種神的語言之一,是神所賜予人的產物。以西方來說,古典音樂(又稱做「嚴肅音樂」,有別於民間音樂或是流行音樂)是起源於教會的一種實用音樂,是為了傳達對於神的讚美。在這樣的精神傳達中,如此運用了幾百年一直到了巴洛克時期,幾乎都是圍繞著教會成長。因此對於西方來說,當時的音樂性便是對於神的單純誠心的讚美。
而東方,古時候許多朝代的國師以及修行人奏古琴或是其他樂器,那也是跟他自身的修行有相當的關係的,彈出來的音樂也能夠體現出奏者自身的修行程度。據說能夠使鳳凰等神物聞聲而來等等。
不管東方或西方,音樂都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而非欣賞娛樂用,更非是爭奪的手段,是為了傳達抽象或是看不見的另一種表現方式,能夠直接觸及人心深處。音樂的出現一直到現在都不是附屬品,也不應該純粹是一種娛樂性質的基點,不管有無學習樂器的機會,透過欣賞音樂能夠啟發自身深處難以觸及的思想。而能夠學習樂器的人能夠將學習樂器的過程結合自身對於生活的理解,這是上天賦予的能力,修好自身之外也能帶給更多人真正的幸福。
因此,音樂性的根源應該是一種對內坦然面對真正的自己,對外則是願意敞開心胸與人分享理念的表達方式。筆者認為音樂性在如此前提之下才會真正感動人的。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自《音樂講堂》(21/5/2013)
音樂性簡單來分有先天和後天之說,先天音樂性通常年齡越小越容易看到,有高於一般同齡小朋友音樂能力的情況,但是也有隱性的先天音樂性,這部分人人都有,隨著需求與感受能力,這部分會越來越顯而易見。而後天音樂性部分即是受學習以及生活環境和個人影響甚多。
對於美的認知,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見解,總不會將醜陋的東西認做美好的。而音樂是由音組成,美好的音所組成即稱為音樂,而醜陋的音所組成便稱為噪音,因此不會有人將噪音當成是美好的聲音。由此可見,對於音樂的欣賞能力,我們可以稱為對音樂的品味,如同穿衣哲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穿衣風格,差別只是在於是否經過雕琢以及獨特眼光的訓練。
要培養音樂的感受力,並不需要跟隨時代潮流學習樂器。學習如何欣賞事物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同我們可以欣賞他人所穿的美麗衣服,但並不一定需要學會設計和製作衣服;如同愛看電影但並不需要學會製作電影或者配樂,也能欣賞或是了解導演或整個編劇的心思。
感受力是指對於某事物上所擁有的感覺和體會的能力,每個人的能力不盡相同,對於一些能力很強的人,能夠完全無誤的明白對方內心的想法,這應該是感受力的最強體現吧。感受力除了先天帶來之外,也能夠通過對於藝術表演,體會演出者所傳達的無言境界來學習和藉由生活的敏感體驗來增強。
音樂是和生活互相影響的,透過音樂能夠表現出一個人的本質,也能顯現出一個人對於世俗的各種想法。對於幼兒來說,培養感受力需要時間的累積。但是作為家長可以在條件許可下,讓小孩多接觸音樂表演活動和聆聽音樂以及一些團體課程(打擊或是有韻律的團體),像聽故事也是一項能啟發想像力的途徑。
音樂性或許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能力,通常具有音樂性的人也會有感受性、想像力和創造性的,對於美的品味是非常高以及獨特的。沒有音樂性的人所彈奏出來的音樂會非常機械化、平板和無趣,就如同一個人說話很僵硬或冷淡,很難有真情流露的表達。
音樂是一種語言,是一種神的語言之一,是神所賜予人的產物。以西方來說,古典音樂(又稱做「嚴肅音樂」,有別於民間音樂或是流行音樂)是起源於教會的一種實用音樂,是為了傳達對於神的讚美。在這樣的精神傳達中,如此運用了幾百年一直到了巴洛克時期,幾乎都是圍繞著教會成長。因此對於西方來說,當時的音樂性便是對於神的單純誠心的讚美。
而東方,古時候許多朝代的國師以及修行人奏古琴或是其他樂器,那也是跟他自身的修行有相當的關係的,彈出來的音樂也能夠體現出奏者自身的修行程度。據說能夠使鳳凰等神物聞聲而來等等。
不管東方或西方,音樂都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而非欣賞娛樂用,更非是爭奪的手段,是為了傳達抽象或是看不見的另一種表現方式,能夠直接觸及人心深處。音樂的出現一直到現在都不是附屬品,也不應該純粹是一種娛樂性質的基點,不管有無學習樂器的機會,透過欣賞音樂能夠啟發自身深處難以觸及的思想。而能夠學習樂器的人能夠將學習樂器的過程結合自身對於生活的理解,這是上天賦予的能力,修好自身之外也能帶給更多人真正的幸福。
因此,音樂性的根源應該是一種對內坦然面對真正的自己,對外則是願意敞開心胸與人分享理念的表達方式。筆者認為音樂性在如此前提之下才會真正感動人的。
文章來源 : 大紀元
自《音樂講堂》(21/5/2013)
【一加一等於多少?】關於背譜的分享
呂岱衛 | 文
走進琴房,孩子一邊啜泣、一邊說道:「老師,我這次的期末考又搞砸了!明明自選曲的譜都背熟了,怎麼一到台上卻又都忘光了?老師,我好容易緊張,我一定不適合學音樂啦!」
我只回答了一句話:「我問你,一加一等於多少?」
「二啊,老師你幹嘛這樣問?」
「那我問你,如果我半夜叫你起床,問你一加一等於多少,你會忘記嗎?」
「當然不可能忘記啊,這種問題怎會忘記?!」
小女生此時收起了哭泣,怔怔的望著我,等我解釋為什麼會問她這麼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那就對啦,如果真的夠熟,那無論在任何情景、環境下,你都不可能忘記你早已背熟的東西。會忘記,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還不夠熟!」
小女生一聽到我這麼說,馬上睜大眼睛無辜的望著我。
「老師,我在家彈都背得很熟啊,熟到我可以一邊聽外面電視的偶像劇劇情一邊彈琴,而且都不會錯耶,怎會說我不夠熟呢?」
我忍住不笑出來,開始罵人。
「對!就是有你這種練琴方式,所以才活該上台會忘譜!」
到底背譜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夠熟,上台才不會忘譜呢?
其實譜是否背熟與上台是否緊張並非僅靠熟練就能解決,專注力的訓練與持續才是真正的關鍵。
這個說法或許有些難以理解,但如果能設身處地想想每次忘譜的情景,大概就能歸納出為什麼我會說忘譜跟專注力有關了。
首先,請試想:你在家練琴時,都是怎麼背譜的?
我曾有個學生告訴我,她在家裡每天練曲子超過廿次,自然而然的就會背起來了。之後就算在譜架上放著金庸或倪匡的小說,她仍舊可以一邊看小說,一邊靠手指運動將整首樂曲彈完
,而且一音不錯。
但這樣的背譜有效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她上台時一樣還是忘了譜!
靠手指運動的動態將譜硬背起來其實是事倍功半的作法,因為一旦忽視了專注力的持續與訓練,那麼上台時很容易就會因為緊張而出錯。
專注力為什麼這麼重要?當然重要!
試想:上台時,我相信在台上的你專注力一定是百分之百放在你眼前的鍵盤與內心的音樂裡,絕不可能在台上彈琴時還在想等會兒下了台要去哪吃宵夜,要看啥電影,對吧!?
但如果平時在家練琴時,沒有持續去訓練專注力的話,練琴時心有旁騖、想東想西,僅靠手指去完成鍵盤上的運動;那麼一旦上台絕對無法習慣那「專心的感覺」。而一旦無法習慣「專心的感覺」,那麼取而代之的就只剩緊張了。這樣的緊張,輕者會使演出的成效大打折扣、重者則是腦筋一片空白,錯音忘譜接踵而來。
因此,在練琴的同時,就必須一起訓練專注力。讓這種專注力集中的感覺能陪著你一同練琴、
自《音樂講堂》(20/5/2013)
走進琴房,孩子一邊啜泣、一邊說道:「老師,我這次的期末考又搞砸了!明明自選曲的譜都背熟了,怎麼一到台上卻又都忘光了?老師,我好容易緊張,我一定不適合學音樂啦!」
我只回答了一句話:「我問你,一加一等於多少?」
「二啊,老師你幹嘛這樣問?」
「那我問你,如果我半夜叫你起床,問你一加一等於多少,你會忘記嗎?」
「當然不可能忘記啊,這種問題怎會忘記?!」
小女生此時收起了哭泣,怔怔的望著我,等我解釋為什麼會問她這麼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那就對啦,如果真的夠熟,那無論在任何情景、環境下,你都不可能忘記你早已背熟的東西。會忘記,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還不夠熟!」
小女生一聽到我這麼說,馬上睜大眼睛無辜的望著我。
「老師,我在家彈都背得很熟啊,熟到我可以一邊聽外面電視的偶像劇劇情一邊彈琴,而且都不會錯耶,怎會說我不夠熟呢?」
我忍住不笑出來,開始罵人。
「對!就是有你這種練琴方式,所以才活該上台會忘譜!」
到底背譜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夠熟,上台才不會忘譜呢?
其實譜是否背熟與上台是否緊張並非僅靠熟練就能解決,專注力的訓練與持續才是真正的關鍵。
這個說法或許有些難以理解,但如果能設身處地想想每次忘譜的情景,大概就能歸納出為什麼我會說忘譜跟專注力有關了。
首先,請試想:你在家練琴時,都是怎麼背譜的?
我曾有個學生告訴我,她在家裡每天練曲子超過廿次,自然而然的就會背起來了。之後就算在譜架上放著金庸或倪匡的小說,她仍舊可以一邊看小說,一邊靠手指運動將整首樂曲彈完
,而且一音不錯。
但這樣的背譜有效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她上台時一樣還是忘了譜!
靠手指運動的動態將譜硬背起來其實是事倍功半的作法,因為一旦忽視了專注力的持續與訓練,那麼上台時很容易就會因為緊張而出錯。
專注力為什麼這麼重要?當然重要!
試想:上台時,我相信在台上的你專注力一定是百分之百放在你眼前的鍵盤與內心的音樂裡,絕不可能在台上彈琴時還在想等會兒下了台要去哪吃宵夜,要看啥電影,對吧!?
但如果平時在家練琴時,沒有持續去訓練專注力的話,練琴時心有旁騖、想東想西,僅靠手指去完成鍵盤上的運動;那麼一旦上台絕對無法習慣那「專心的感覺」。而一旦無法習慣「專心的感覺」,那麼取而代之的就只剩緊張了。這樣的緊張,輕者會使演出的成效大打折扣、重者則是腦筋一片空白,錯音忘譜接踵而來。
因此,在練琴的同時,就必須一起訓練專注力。讓這種專注力集中的感覺能陪著你一同練琴、
一同上台,最後無論在任何場景、環境下彈琴,你都能像在家彈琴一樣的自然、專心,如此就完全不需要擔心緊張或忘譜的問題了。
但問題來了,專注力到底該怎麼訓練呢?其實,身處在現代的我們,除了傳統的練琴方式外,搭配使用一些輔具來增進專注力也是不錯的方式,例如錄音筆或家用攝影機就是很有效率的輔具。通常我會建議學生平時在家裡練琴時,隨時用錄音筆或攝影機將自己彈奏的曲子錄下。不管是分手練習或分段練習,一律都錄下來。人是很奇妙的,當你在練琴時發現旁邊有莫名的「東西」盯著你時,通常就會比較認真...、甚至會強迫自己專心去聆聽、思考自己所彈奏的音樂是否合理、正確。而這樣的「監視」若能習慣,不僅能增進專注力,甚至在上台時也能習慣台下聽眾的存在。讓自己在最習慣、最舒適的情境下上台演出,自然而然失誤的機會就會減少。
當然,提昇專注力的方式僅只是讓你上台不要緊張,習慣有人注視著你。但若要真的理解如何正確背譜,那還是得用心才行。我常提到「心、眼、手合一」就是練習時最重要的法則,這法則當然也可訴諸於背譜。記住!光靠手指背譜絕對是不夠的,畢竟手指頭沒有腦袋,無法幫你分析理解樂曲脈絡。因此,平時練習時加強專注力的訓練與仔細摸透音樂裡的每一個細節轉折,才是將曲子背熟的王道。當曲子能像一加一等於二一樣的熟練時,你上台時又怎會緊張?又怎會憂心哪裡不夠熟稔呢?
「所以,下次背譜時千萬別再看小說或看電視了,知道嗎?」
小女生點點頭....
「老師,那你下次可以不要在我彈琴的時候唱歌好嗎?我覺得這樣好像也會影響我背譜耶...」
「...」
呂岱衛粉絲團
但問題來了,專注力到底該怎麼訓練呢?其實,身處在現代的我們,除了傳統的練琴方式外,搭配使用一些輔具來增進專注力也是不錯的方式,例如錄音筆或家用攝影機就是很有效率的輔具。通常我會建議學生平時在家裡練琴時,隨時用錄音筆或攝影機將自己彈奏的曲子錄下。不管是分手練習或分段練習,一律都錄下來。人是很奇妙的,當你在練琴時發現旁邊有莫名的「東西」盯著你時,通常就會比較認真...、甚至會強迫自己專心去聆聽、思考自己所彈奏的音樂是否合理、正確。而這樣的「監視」若能習慣,不僅能增進專注力,甚至在上台時也能習慣台下聽眾的存在。讓自己在最習慣、最舒適的情境下上台演出,自然而然失誤的機會就會減少。
當然,提昇專注力的方式僅只是讓你上台不要緊張,習慣有人注視著你。但若要真的理解如何正確背譜,那還是得用心才行。我常提到「心、眼、手合一」就是練習時最重要的法則,這法則當然也可訴諸於背譜。記住!光靠手指背譜絕對是不夠的,畢竟手指頭沒有腦袋,無法幫你分析理解樂曲脈絡。因此,平時練習時加強專注力的訓練與仔細摸透音樂裡的每一個細節轉折,才是將曲子背熟的王道。當曲子能像一加一等於二一樣的熟練時,你上台時又怎會緊張?又怎會憂心哪裡不夠熟稔呢?
「所以,下次背譜時千萬別再看小說或看電視了,知道嗎?」
小女生點點頭....
「老師,那你下次可以不要在我彈琴的時候唱歌好嗎?我覺得這樣好像也會影響我背譜耶...」
「...」
呂岱衛粉絲團
自《音樂講堂》(20/5/2013)
張正傑點唱機:噓!其實我沒有在練琴
音樂最重要的是要把人的熱愛感動、憂傷難過透過樂曲傳遞。如果他只是一個精於技法的匠,一天到晚演練,還是無法打動人心。所以我鼓勵在孩子練琴時父母絕對不要用時間或次數來規範他,而要讓小孩知道,只要他練好,就算只有一遍、兩遍也可以。
如果你有學樂器,你通常花多久的時間練習呢?一天兩小時?四小時?還是八小時?
小時候學大提琴,我可是非常痛恨「練琴」這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父親總會拿個鬧鐘,告訴我從現在開始去練習個兩小時,之後的兩小時我就是得關在房間裡練琴,而父親坐在外面看電視。雖說名義上我是在練琴,但其實父親看的電視連續劇內容我都知道,房間鏡子反射出的電視內容我可是邊練琴邊「同步欣賞」,父親聽到提琴聲便一直以為我在練琴,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
真相是:久不等於好
所以練琴千萬不能用時間來算,這件事可不像上班族朝九晚五打卡一樣,不管工作內容,好像有按時打卡就是有做工作了。練琴比較像業務員,汽車業務員要賣一部車才有收入,如果他兩小時內賣了五部車子,他是不是這個月就可以放大假了?
我十五、六歲時曾經瘋狂的練琴。那時認定人生的目標就是大提琴,加上課少,於是我一天可以練琴長達十二個小時,加上在樂團工作的四個小時,等於一天我花了十六個小時在練琴上。剩下八個小時我要通勤、洗衣、吃飯、睡覺,還要和朋友哈拉聊天。
但你若問我現在一天練琴多久,我現在一天頂多三到四個小時。如果我現在還是練十二個小時其實是等於沒有成長,練琴最重要的是,透過練琴去成長你的練琴方式。從過去一天十二個小時的經驗中,我漸漸熟悉技巧,了解如何用最經濟、最直接的方法,在三、四小時內達到跟過去一樣的練習效果。
練琴有不同的層面,一種是手指機能性的,還有一種是腦袋裡的。手指機能性的練習可以演練樂章,卻不能把情境表達出來。學音樂的人如果永遠只在琴房練琴,那麼他可能很難了解人的痛苦歡樂。
音樂最重要的是要把人的熱愛感動、憂傷難過透過樂曲傳遞。如果他只是一個精於技法的匠,一天到晚演練,還是無法打動人心。這也是我很擔心一些音樂班,聚集了孩子關在教室一直練習,沒有和外界接觸。但音樂演奏的對象可是各形各色呀,殺豬的、開計程車的都可能聽到你的音樂,你和他們的共同語言在哪裡?音樂不是只有貴族欣賞,樂曲中有人生的百種面貌,如果你一直在溫室中被保護,再好的技法也難展現出人生滋味。
練琴不要「青青菜菜」
所以我鼓勵在孩子練琴時父母絕對不要用時間或次數來規範他,而要讓小孩知道,只要他練好,就算只有一遍、兩遍也可以,就能去玩了,就可以去看看外面世界了。我最不喜歡對孩子說你去練個三十遍,其實他只有第一遍在練,其他二十九遍都只是在做動作而已。現在我女兒在學小提琴,我也是告訴她:「你能不能試著一次就拉好,因為當你上台時也是只有一次機會而已。
如果你有學樂器,你通常花多久的時間練習呢?一天兩小時?四小時?還是八小時?
小時候學大提琴,我可是非常痛恨「練琴」這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父親總會拿個鬧鐘,告訴我從現在開始去練習個兩小時,之後的兩小時我就是得關在房間裡練琴,而父親坐在外面看電視。雖說名義上我是在練琴,但其實父親看的電視連續劇內容我都知道,房間鏡子反射出的電視內容我可是邊練琴邊「同步欣賞」,父親聽到提琴聲便一直以為我在練琴,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
真相是:久不等於好
所以練琴千萬不能用時間來算,這件事可不像上班族朝九晚五打卡一樣,不管工作內容,好像有按時打卡就是有做工作了。練琴比較像業務員,汽車業務員要賣一部車才有收入,如果他兩小時內賣了五部車子,他是不是這個月就可以放大假了?
我十五、六歲時曾經瘋狂的練琴。那時認定人生的目標就是大提琴,加上課少,於是我一天可以練琴長達十二個小時,加上在樂團工作的四個小時,等於一天我花了十六個小時在練琴上。剩下八個小時我要通勤、洗衣、吃飯、睡覺,還要和朋友哈拉聊天。
但你若問我現在一天練琴多久,我現在一天頂多三到四個小時。如果我現在還是練十二個小時其實是等於沒有成長,練琴最重要的是,透過練琴去成長你的練琴方式。從過去一天十二個小時的經驗中,我漸漸熟悉技巧,了解如何用最經濟、最直接的方法,在三、四小時內達到跟過去一樣的練習效果。
練琴有不同的層面,一種是手指機能性的,還有一種是腦袋裡的。手指機能性的練習可以演練樂章,卻不能把情境表達出來。學音樂的人如果永遠只在琴房練琴,那麼他可能很難了解人的痛苦歡樂。
音樂最重要的是要把人的熱愛感動、憂傷難過透過樂曲傳遞。如果他只是一個精於技法的匠,一天到晚演練,還是無法打動人心。這也是我很擔心一些音樂班,聚集了孩子關在教室一直練習,沒有和外界接觸。但音樂演奏的對象可是各形各色呀,殺豬的、開計程車的都可能聽到你的音樂,你和他們的共同語言在哪裡?音樂不是只有貴族欣賞,樂曲中有人生的百種面貌,如果你一直在溫室中被保護,再好的技法也難展現出人生滋味。
練琴不要「青青菜菜」
所以我鼓勵在孩子練琴時父母絕對不要用時間或次數來規範他,而要讓小孩知道,只要他練好,就算只有一遍、兩遍也可以,就能去玩了,就可以去看看外面世界了。我最不喜歡對孩子說你去練個三十遍,其實他只有第一遍在練,其他二十九遍都只是在做動作而已。現在我女兒在學小提琴,我也是告訴她:「你能不能試著一次就拉好,因為當你上台時也是只有一次機會而已。
」練琴如果需要第二次,那麼這第二次的練習就是在修正第一次的問題,而不是再拉一遍。為什麼要再拉一遍呢?如果沒問題其實就不用再拉一遍了,要告訴孩子如何一次就到位,有問題就是修正,還不行就再來第三次,到了第四次若還是有問題就先暫停,讓孩子放下,先去玩吧!
除了時間和次數的迷思,在練琴過程中台灣父母真的要額外提醒孩子的是節奏。台灣人練琴有一個缺點就是「青菜」(台語,意指隨便),所以我們的節奏很差,但節奏在練習時其實非常重要,就像身體的心臟,節奏就是你的心跳,沒有「差不多」的,心臟如...果「差不多」的亂跳早就停啦!節奏只有「對」跟「錯」,興奮時心跳就快,平靜時心跳就慢,養成好習慣旋律才會美。
在這個太多影音媒體的時代,孩子的專注力很重要,畢竟他以後是去上班不是去看電視的。拉樂器更是需要專注,家長若能讓孩子專心的練習一次就非常的了不起了。
在家掃地時我都從最髒的地方開始掃,在一開始最專注時先處理最需要整理的地方,然後先把垃圾清起來,而不要整間從頭掃到尾,中途也不拾起垃圾。練琴一樣不要從頭練到尾,哪裡有問題就先將那一段、那一節拿出來專注的練,等垃圾清除了,曲子自然就流暢動人。(採訪整理│秦嘉彌)
除了時間和次數的迷思,在練琴過程中台灣父母真的要額外提醒孩子的是節奏。台灣人練琴有一個缺點就是「青菜」(台語,意指隨便),所以我們的節奏很差,但節奏在練習時其實非常重要,就像身體的心臟,節奏就是你的心跳,沒有「差不多」的,心臟如...果「差不多」的亂跳早就停啦!節奏只有「對」跟「錯」,興奮時心跳就快,平靜時心跳就慢,養成好習慣旋律才會美。
在這個太多影音媒體的時代,孩子的專注力很重要,畢竟他以後是去上班不是去看電視的。拉樂器更是需要專注,家長若能讓孩子專心的練習一次就非常的了不起了。
在家掃地時我都從最髒的地方開始掃,在一開始最專注時先處理最需要整理的地方,然後先把垃圾清起來,而不要整間從頭掃到尾,中途也不拾起垃圾。練琴一樣不要從頭練到尾,哪裡有問題就先將那一段、那一節拿出來專注的練,等垃圾清除了,曲子自然就流暢動人。(採訪整理│秦嘉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