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哪種樂器才好?在選擇不同樂器前,家長應從孩子的興趣和身心發展出發。(尹錦恩攝) |
【明報專訊】在網上流傳的影片中,偶爾會看到本土或其他地區的小小音樂家渾然忘我的表演,這些只有3、4歲的小人兒,流暢地以鋼琴彈奏高難度的樂曲,技驚四座。爸媽可能會問,我的孩子可以像他們一樣嗎?不少家長以為子女愈早學樂器,就能愈早達到神級造詣,但專家認為過分極端只會揠苗助長,讓小朋友學習樂器前,應先考慮身心發展是否配合得到。
年紀小不夠氣 吹管樂易暈
很多人都知道莫扎特4歲開始學音樂,5歲已懂作曲,證明音樂天賦,並不受年齡限制;雖然不是每個爸媽都希望子女成為音樂神童,但讓孩子從小學習一兩種樂器,已屬「家常便飯」,當然也不排除有父母希望早點發掘孩子的音樂天分,加以培育成才。
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孟皓珣表示,小朋友是否適合學習某種樂器,一般要從身心兩方面考慮。「如以年齡區分,我們要視乎樂器的大小和重量,例如年紀太小要拿起較重樂器便有一定的困難,不夠氣吹奏某些管樂也會令孩子感到暈眩。
配合身體發展 有專用樂器教材
另外,也要顧及小朋友的身體發展,例如選擇管樂時,要考慮他是否處於換牙階段、肺容量是否足夠等。」孟皓珣指出,有些樂器有專為小朋友而製的尺寸,例如小提琴和中提琴;某些樂器有適合小朋友使用的專用教材,如鋼琴,有適合初學者使用的樂譜,音域不會太闊,學習時小手指不用跨越多個琴鍵。
除了看年齡,孟皓珣認為孩子學樂器前,家長也要考慮另一重要因素。「家長要知道小朋友是否有足夠的專注力去學,其次是服從性,因為一個2、3歲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何謂『老師』,也未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要知道,讓孩子認識音樂,不一定要從學樂器學始,小朋友利用聲音唱歌、隨音樂律動,已經是接觸音樂,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亦可以透過家庭環境令他們愛上音樂。而學習樂器前,家長應看小朋友是否有足夠準備,例如他是否見過那樂器?有否聽過別人演奏?如果已有這些機會接觸音樂,待他5、6歲才開始也未遲,相反,一開始便要孩子困在課室內學習各種技巧及解決彈奏時的困難,成功率必會大大減低。」
播各式樂器演奏 讓孩子選擇
有家長以投資的心態讓子女學樂器,幫助孩子升學加分、令他們有一技旁身,但如何才是投資有道?中銀國際執行董事、明報專欄作家兼《父母錢,不是孩子錢》作者雷裕武(Moses)育有9歲兒子及6歲女兒,以投資專家及爸爸的角度分析﹕「學習樂器需要付出時間、金錢,大部分家長不喜歡孩子日後修讀音樂系,但希望短期內以音樂為孩子製造『優勢』,如為報考學校加分,故去學習管弦樂團的樂器,甚至較冷門的。這些好處不可抹殺,但家長需要讓孩子享受學樂器,才可以取得長線巨大的回報。」他主張揀樂器不一定要人學什麼,就學什麼,亦不要人云亦云,逼子女學冷門的樂器,最重要是小朋友喜歡,這樣才能持續學習音樂。「我知道大部分小朋友不愛練琴,不停重複練是很辛苦的,爸媽不要嚇怕小朋友,最重要是小朋友自發地喜歡,樂意練琴,這樣才會取得好成績。」
Moses認為孩子學音樂可以加強專注力、身體協調及培養紀律性,甚至紓緩壓力,有很多好處。他跟太太均有8級鋼琴造詣,而子女受他們影響,自小已習琴。女兒約4、5歲開始學琴,剛學長笛。她就讀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學費已包括上樂器班。至於揀學什麼樂器時,Moses跟太太播放以不同樂器演奏的相同歌曲給女兒聽,最後她因為喜歡長笛的音色和外形,決定學長笛。Moses認為孩子最多只可同時學習兩種樂器,太多練習不來,像他兒子現時學鋼琴和小提琴,但他並沒有安排考試,在沒壓力的情下學音樂,更見成果。
小模特兒:梁靜雪
文﹕顏燕雯、顏紫燕
編輯:林華君
統籌:陳詠詩
自《開心爸媽》(3/10/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