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ducation blog shares various horizons of music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Being devoted to music education for 19 years, Carol Ng has established her private studio at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with an examination-standard Yamaha grand piano. In addition, Carol is keen on enlighte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advo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music industry.

教育BLOG旨在推廣音樂教育發展,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音樂領域;吳老師投身音樂教育十九年,於南澳洲的阿得萊德開設私人教室,並採用符合考試標準之Yamaha 三角琴教學,致力培育新一代音樂學好者及推動音樂行業的持續發展。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父母學堂﹕「完美主義」反經不起挑戰

【明報專訊】青青今年9歲,她的爸媽聰敏過人,能力出眾,在社會上都各有成就。他們對青青抱有很大期望,自小悉心栽培,要求嚴格。青青在學習與體藝表現都遠超同輩,是老師的寵兒。

但青青做功課時,一筆一劃都力求完美,甚至為了不滿意的其中一劃,會把快將完成的一整頁功課全部重做。她曾因考得92分而回家大哭,將書桌上的東西全都砸在地上,不住哭說﹕「溫習都無用啦!溫完都係得92分。」最近媽媽在她書包內找到一張字條,寫了多個同學的名字,原來青青列出了班內的假想敵,要在分數上打敗他們,才會刪去他們的名字。

難交朋友 怕輸拒絕考驗

從以上情况看來,可見青青自小在追求完美的環境下成長,建立了一個牢不可破的理想自我(ideal self),她必須完美無瑕,成績及能力冠絕同儕。雖然現實中的她(real self)是個能力出眾的孩子,但因為與理想仍有距離,她會看不起自己,覺得當自己有不完美的表現,就得不到別人的欣賞。

為了保住自己的完美,她想打倒其他具有能力的人。不能與別人真誠交往、惺惺相惜或互相欣賞,她又如何可以建立理想的朋輩網絡呢?更令人擔心的是,她對現實與理想自我的距離,並沒有足夠的氣度及胸襟去承受,只會以大發脾氣的方式去宣泄情緒。這類孩子進一步害怕比併的話,可能會拒絕參與任何有機會輸的比賽,甚或完全拒絕接觸不熟悉的新事物。更極端的例子是,有些孩子甚至沒勇氣接受生活中的挑戰而選擇輕生。

重過程多於結果 孩子更樂觀

過分「追求完美」的教育,在孩子性格、情緒及社交方面,都有機會構成嚴重的後遺影響。家長自小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宜減少對結果及完美的追求,多關注及欣賞他們盡力的表現:例如孩子跑步比賽獲得金牌,並非只是讚賞他奪金,而是欣賞他不怕辛苦,願意努力練習;縱然孩子得不到任何名次,也可摟着他說:「爸媽很開心,你努力練習,可以完成比賽,真棒啊!」

讓孩子懂得欣賞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追求「零錯誤」及「至完美」,你將擁有更經得起挑戰、樂觀及開朗的孩子。

作者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服務督導主任
陳香君

自《明報》(22/5/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