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學樂器,你通常花多久的時間練習呢?一天兩小時?四小時?還是八小時?
小時候學大提琴,我可是非常痛恨「練琴」這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父親總會拿個鬧鐘,告訴我從現在開始去練習個兩小時,之後的兩小時我就是得關在房間裡練琴,而父親坐在外面看電視。雖說名義上我是在練琴,但其實父親看的電視連續劇內容我都知道,房間鏡子反射出的電視內容我可是邊練琴邊「同步欣賞」,父親聽到提琴聲便一直以為我在練琴,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
真相是:久不等於好
所以練琴千萬不能用時間來算,這件事可不像上班族朝九晚五打卡一樣,不管工作內容,好像有按時打卡就是有做工作了。練琴比較像業務員,汽車業務員要賣一部車才有收入,如果他兩小時內賣了五部車子,他是不是這個月就可以放大假了?
我十五、六歲時曾經瘋狂的練琴。那時認定人生的目標就是大提琴,加上課少,於是我一天可以練琴長達十二個小時,加上在樂團工作的四個小時,等於一天我花了十六個小時在練琴上。剩下八個小時我要通勤、洗衣、吃飯、睡覺,還要和朋友哈拉聊天。
但你若問我現在一天練琴多久,我現在一天頂多三到四個小時。如果我現在還是練十二個小時其實是等於沒有成長,練琴最重要的是,透過練琴去成長你的練琴方式。從過去一天十二個小時的經驗中,我漸漸熟悉技巧,了解如何用最經濟、最直接的方法,在三、四小時內達到跟過去一樣的練習效果。
練琴有不同的層面,一種是手指機能性的,還有一種是腦袋裡的。手指機能性的練習可以演練樂章,卻不能把情境表達出來。學音樂的人如果永遠只在琴房練琴,那麼他可能很難了解人的痛苦歡樂。
音樂最重要的是要把人的熱愛感動、憂傷難過透過樂曲傳遞。如果他只是一個精於技法的匠,一天到晚演練,還是無法打動人心。這也是我很擔心一些音樂班,聚集了孩子關在教室一直練習,沒有和外界接觸。但音樂演奏的對象可是各形各色呀,殺豬的、開計程車的都可能聽到你的音樂,你和他們的共同語言在哪裡?音樂不是只有貴族欣賞,樂曲中有人生的百種面貌,如果你一直在溫室中被保護,再好的技法也難展現出人生滋味。
練琴不要「青青菜菜」
所以我鼓勵在孩子練琴時父母絕對不要用時間或次數來規範他,而要讓小孩知道,只要他練好,就算只有一遍、兩遍也可以,就能去玩了,就可以去看看外面世界了。我最不喜歡對孩子說你去練個三十遍,其實他只有第一遍在練,其他二十九遍都只是在做動作而已。現在我女兒在學小提琴,我也是告訴她:「你能不能試著一次就拉好,因為當你上台時也是只有一次機會而已。
」練琴如果需要第二次,那麼這第二次的練習就是在修正第一次的問題,而不是再拉一遍。為什麼要再拉一遍呢?如果沒問題其實就不用再拉一遍了,要告訴孩子如何一次就到位,有問題就是修正,還不行就再來第三次,到了第四次若還是有問題就先暫停,讓孩子放下,先去玩吧!
除了時間和次數的迷思,在練琴過程中台灣父母真的要額外提醒孩子的是節奏。台灣人練琴有一個缺點就是「青菜」(台語,意指隨便),所以我們的節奏很差,但節奏在練習時其實非常重要,就像身體的心臟,節奏就是你的心跳,沒有「差不多」的,心臟如...果「差不多」的亂跳早就停啦!節奏只有「對」跟「錯」,興奮時心跳就快,平靜時心跳就慢,養成好習慣旋律才會美。
在這個太多影音媒體的時代,孩子的專注力很重要,畢竟他以後是去上班不是去看電視的。拉樂器更是需要專注,家長若能讓孩子專心的練習一次就非常的了不起了。
在家掃地時我都從最髒的地方開始掃,在一開始最專注時先處理最需要整理的地方,然後先把垃圾清起來,而不要整間從頭掃到尾,中途也不拾起垃圾。練琴一樣不要從頭練到尾,哪裡有問題就先將那一段、那一節拿出來專注的練,等垃圾清除了,曲子自然就流暢動人。(採訪整理│秦嘉彌)
除了時間和次數的迷思,在練琴過程中台灣父母真的要額外提醒孩子的是節奏。台灣人練琴有一個缺點就是「青菜」(台語,意指隨便),所以我們的節奏很差,但節奏在練習時其實非常重要,就像身體的心臟,節奏就是你的心跳,沒有「差不多」的,心臟如...果「差不多」的亂跳早就停啦!節奏只有「對」跟「錯」,興奮時心跳就快,平靜時心跳就慢,養成好習慣旋律才會美。
在這個太多影音媒體的時代,孩子的專注力很重要,畢竟他以後是去上班不是去看電視的。拉樂器更是需要專注,家長若能讓孩子專心的練習一次就非常的了不起了。
在家掃地時我都從最髒的地方開始掃,在一開始最專注時先處理最需要整理的地方,然後先把垃圾清起來,而不要整間從頭掃到尾,中途也不拾起垃圾。練琴一樣不要從頭練到尾,哪裡有問題就先將那一段、那一節拿出來專注的練,等垃圾清除了,曲子自然就流暢動人。(採訪整理│秦嘉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