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許多多的例證顯示,「天賦」是訓練出來的,而不是與生俱來(請參考Olson的著作)。莫札特(Mozart)無疑是「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最顯著的例子(參考本頁)。有些人稱它為「貝多芬效應」(Beethoven Effect),這或許是較貼切的說法。因為莫札特有些人格上的弱點,這多少使他的音樂傑作蒙塵。值得一提的是,聽音樂只是複雜的莫札特效應的一環。對鋼琴家而言,音樂性是最重要的。因此,良好的練習方法,不僅僅能增進學習速度,而且能增進音樂性思維,特別是對於年輕人而言。學習速度不僅僅是增進,而是加速度(如加速中的汽車相較於等速前進的汽車)。因此,在幾年的練習後,沒有適當練習方法的學生,常常會陷入絕望的困境中。且會讓一些有正確練習方法的學生,看起來比他們實際上更有天賦,因為他們幾分鐘或是幾天能學習的,其他人卻需要幾個月或幾年的學習。因此,「鋼琴技巧是手指力量與靈活」,這句話看起來像是一個沒有實證的虛構說法;技巧,應該是腦與神經系統的發展,及音樂性與記憶力的能力。
練習方法的不同,可以讓一個認真的年輕學生在 10 年的學習後,成為傑出的鋼琴演奏家或是一事無成。運用正確的練習方法,可以讓一個任何年紀的認真學生,在幾年的練習之後,能夠彈奏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方法在過去兩百年來,一再的被發現,但從未被紀錄下來,每一個學生都必需自己再重新摸索;或是幸運的,可以從他們的老師口中,獲得這些方法。最好的例子就是「李斯特(Franz Liszt)教學」。有許許多多的李斯特學會,出版了數百種文獻。許多有關於李斯特的書(請參考於參考書目中 Eigeldinger 的著作),及數千個鋼琴教師自稱使用「李斯特教學法」,還有一些相關的教學文件。但是卻沒有任何文獻能清楚闡述甚麼是「李斯特教學法」。
這些好的教學方法,沒有被寫下的原因可能是,這些方法是許多鋼琴教師賴以維生的工具,因此被視為「獨門秘方」。雖然李斯特在鋼琴技巧上有著卓越的成就,但卻沒有人能清楚說出他是如何到達這樣的境界。在一些文獻中有提到,李斯特本人已不清楚記得,在他年輕時,究竟是如何練就這些技巧的。這是可以理解的,或許李斯特每天都在嘗試一些新的方法。既然,在鋼琴教育上,我們無法去追尋這些傑出鋼琴家是如何獲得他們的技巧,也因此,一本關於鋼琴教學的教科書,似乎是遙不可及。你可以想像,學習數學、物理、歷史、電腦程式等課程時,沒有教科書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如果你夠幸運的話,只能依賴老師的記憶學習。所以,當你上鋼琴課時,你的老師從未給你一本關於鋼琴練習的教科書。如此一來,每個老師都有他自己的教學與練習法,而且每個老師都認為他的方法是最好的。如果沒有教科書與文獻,我們的文明不會比叢林部落高到哪裡去。因為叢林部落只靠口耳相傳來傳遞知識。然而,口耳相傳,卻是我們鋼琴教育在過去 200 多年的狀況!
自《Piano Garden 基礎鋼琴練習法》
自《Piano Garden 基礎鋼琴練習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