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ducation blog shares various horizons of music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Being devoted to music education for 19 years, Carol Ng has established her private studio at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with an examination-standard Yamaha grand piano. In addition, Carol is keen on enlighte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advo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music industry.

教育BLOG旨在推廣音樂教育發展,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音樂領域;吳老師投身音樂教育十九年,於南澳洲的阿得萊德開設私人教室,並採用符合考試標準之Yamaha 三角琴教學,致力培育新一代音樂學好者及推動音樂行業的持續發展。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天賦」是訓練出來的

有許許多多的例證顯示,「天賦」是訓練出來的,而不是與生俱來(請參考Olson的著作)。莫札特(Mozart)無疑是「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最顯著的例子(參考本頁)。有些人稱它為「貝多芬效應」(Beethoven Effect),這或許是較貼切的說法。因為莫札特有些人格上的弱點,這多少使他的音樂傑作蒙塵。值得一提的是,聽音樂只是複雜的莫札特效應的一環。對鋼琴家而言,音樂性是最重要的。因此,良好的練習方法,不僅僅能增進學習速度,而且能增進音樂性思維,特別是對於年輕人而言。學習速度不僅僅是增進,而是加速度(如加速中的汽車相較於等速前進的汽車)。因此,在幾年的練習後,沒有適當練習方法的學生,常常會陷入絕望的困境中。且會讓一些有正確練習方法的學生,看起來比他們實際上更有天賦,因為他們幾分鐘或是幾天能學習的,其他人卻需要幾個月或幾年的學習。因此,「鋼琴技巧是手指力量與靈活」,這句話看起來像是一個沒有實證的虛構說法;技巧,應該是腦與神經系統的發展,及音樂性與記憶力的能力。
練習方法的不同,可以讓一個認真的年輕學生在 10 年的學習後,成為傑出的鋼琴演奏家或是一事無成。運用正確的練習方法,可以讓一個任何年紀的認真學生,在幾年的練習之後,能夠彈奏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方法在過去兩百年來,一再的被發現,但從未被紀錄下來,每一個學生都必需自己再重新摸索;或是幸運的,可以從他們的老師口中,獲得這些方法。最好的例子就是「李斯特(Franz Liszt)教學」。有許許多多的李斯特學會,出版了數百種文獻。許多有關於李斯特的書(請參考於參考書目中 Eigeldinger 的著作),及數千個鋼琴教師自稱使用「李斯特教學法」,還有一些相關的教學文件。但是卻沒有任何文獻能清楚闡述甚麼是「李斯特教學法」。
這些好的教學方法,沒有被寫下的原因可能是,這些方法是許多鋼琴教師賴以維生的工具,因此被視為「獨門秘方」。雖然李斯特在鋼琴技巧上有著卓越的成就,但卻沒有人能清楚說出他是如何到達這樣的境界。在一些文獻中有提到,李斯特本人已不清楚記得,在他年輕時,究竟是如何練就這些技巧的。這是可以理解的,或許李斯特每天都在嘗試一些新的方法。既然,在鋼琴教育上,我們無法去追尋這些傑出鋼琴家是如何獲得他們的技巧,也因此,一本關於鋼琴教學的教科書,似乎是遙不可及。你可以想像,學習數學、物理、歷史、電腦程式等課程時,沒有教科書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如果你夠幸運的話,只能依賴老師的記憶學習。所以,當你上鋼琴課時,你的老師從未給你一本關於鋼琴練習的教科書。如此一來,每個老師都有他自己的教學與練習法,而且每個老師都認為他的方法是最好的。如果沒有教科書與文獻,我們的文明不會比叢林部落高到哪裡去。因為叢林部落只靠口耳相傳來傳遞知識。然而,口耳相傳,卻是我們鋼琴教育在過去 200 多年的狀況!

自《Piano Garden 基礎鋼琴練習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