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陳毓襄與奇美文化基金會的淵源一向深厚,自學生時代的獎學金得獎者到後來的獎學金徵選評審,這樣長年的合作關係,也讓奇美文化基金會一直有替陳毓襄錄製專輯的計畫,但由於陳毓襄長年旅居國外,一直苦無適當時機。2010適逢蕭邦冥誕兩百年,也恰好是五年一度的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舉行的年份,臺灣各地舉辦蕭邦音樂節的氣氛濃厚,共有三大民間團體在北中南進行多場次的音樂會,趁著這樣的氛圍,也因為這樣的因緣際會,總算,我們能夠盼到這張精彩的專輯《陳毓襄:珍愛的蕭邦》。
光是專輯封面就夠特別的了,是鋼琴家陳毓襄和奇美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許文龍先生特地挑選的,同時也是許文龍先生本人親自臨摹蕭邦的作品。在曲目的選擇上,也和大多的蕭邦專輯大不同,選的都是重要但少被演奏的小品,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曲目選擇,陳毓襄說道:「之所以沒有選擇較大曲目的原因是,我希望這張作品能讓觀眾在較平靜、放鬆的狀態下去聆聽,其實我原本的構想是希望整張專輯都以夜曲為主,但考量專輯曲目的多樣性,最後夜曲仍然了佔了七首中的三首。」
音樂家是上天的使者
藉著這樣一張別緻的蕭邦作品專輯,我們也能一窺鋼琴家陳毓襄對蕭邦演奏詮釋上的一些想法。演奏家是為作曲家服務的,但是要如何同時詮釋蕭邦又能表現自己呢?我們該藉著什麼方式去完全瞭解一位作曲家的思維?就另一方面而言,作曲家本身的思考,真的完整地呈現在作品中了嗎?在演奏上,我們從現有資訊去吸收,整合出屬於「蕭邦」的面貌,接著運用想像力,把消化過的資訊轉化成音樂,在這樣的音樂詮釋過程中,陳毓襄認為,必須有百分之四十的自己在其中,剩下的百分之六十則是我們所理解的作曲家樂曲意涵。
音樂家本身即是上天的使者,上天經由他們傳遞訊息,帶給世人心靈層面豐厚的滋潤,因此我們不該過度拘泥於蕭邦應當是如何,或者是演奏蕭邦應當浪漫、多情等印象,當然,樂曲分析、樂曲內容和當時的文化歷史背景是必須的基本功課,人文藝術修養是必須的,音樂本質也是必須的,以這些為基礎,跳脫出「蕭邦」也超越「你自己」,這是另一種高層次境界的表現。一如陳毓襄的恩師波哥雷利奇(Ivo Pogorelich)在參加國際蕭邦鋼琴大賽時,他的詮釋不太符合演奏「蕭邦」該有模樣,因而引來評審們的討論和質疑,即便如此,波哥雷利奇在詮釋蕭邦上的特色仍然具有他的價值,而他也是首屈一指的國際鋼琴大師,毋庸置疑。
音樂家的內在靈性修煉與外在功夫
對陳毓襄詮釋蕭邦和整體演奏生涯造成莫大影響的鋼琴大師,除了波哥雷利奇以外,尚有另外一位大師拜倫‧堅尼斯(Byron Janis)。拜倫‧堅尼斯是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的學生,之所以會拜他為師,主要是因為某次陳毓襄在準備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時,聽到拜倫‧堅尼斯錄製的版本,不僅承襲了霍洛維茲,甚至更超越霍洛維茲,因此陳毓襄興起了一個念頭,一定要找到這位大師,並且好好向他學習,後來真的如願拜師學藝,在和大師的第一堂課後,陳毓襄便確定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陳毓襄形容上第一堂課的收獲,如同上了一整年份課程般豐沛,好老師總是能清晰地點出盲點,並且用適當的方法讓你瞭解;當然,好學生的配合度和領悟力也是很重要的。拜倫‧堅尼斯每點出一個訣竅,就像開啟了一扇門,到達另一個世界,於是陳毓襄便下定決心,一定要長期追隨拜倫‧堅尼斯上課。六零年代,拜倫‧堅尼斯由於美國與俄國關係,在當時僅錄製俄國作曲家的作品,直到晚年才錄製蕭邦,但是他的蕭邦彈得非常好,富有靈性,讓陳毓襄感受很深刻,因此,陳毓襄也決定要把握機會好好向他學習蕭邦作品的演奏。
如果說波哥雷利奇帶給陳毓襄的是少林寺般的「武功」鍛鍊,那麼拜倫‧堅尼斯之於陳毓襄而言,則是靈性上的灌溉。波哥雷利奇傳授彈琴時的各種肌肉運用,以及各種音色表現彈法,「一個聲音藉由肌肉的轉化、運用,竟然有幾千幾百種彈法。」;而拜倫‧堅尼斯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引發出學生原有但未被開發的內在本質,讓學生也能理解自己而不斷突破。對於這兩位老師所帶給陳毓襄的萬千世界風景,她認為自己相當幸運,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一直能夠得到這麼多好老師的指導,陳毓襄本身也是一名很好的學習者,具有高度天份和領悟力,也力求琴藝精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記住,然後忘掉
在陳毓襄達到拜倫‧堅尼斯的詮釋要求之後,拜倫‧堅尼斯反而希望陳毓襄能夠放掉一切,「因為我不要聽到你的音樂是設計好的,我不希望我接下來會知道你要怎麼彈。」拜倫‧堅尼斯的意思是,不要去侷限住音樂的自由性,不要有預設立場,一開始學習可以是有計劃的,先把詮釋方法練習起來,之後要忘掉這些設計過的種種,記住,然後忘掉,自在地運用你的心靈去詮釋音樂,這樣才是真正有靈性的音樂。陳毓襄也和我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在某次上課結束後,拜倫‧堅尼斯希望陳毓襄不要直接回家,而是順著自己的心到任何地方,藉以訓練放掉以往按圖索驥的價值觀,然後應用在鋼琴演奏上,這是非常特別的訓練,也對陳毓襄的音樂有很大的助益。
音樂性和技巧,缺一不可
臺灣學生經常會詢問一個問題:「在演奏時,音樂性重要還是技巧重要?」其實音樂性和技巧是兩者並重的,演奏技巧更是基本的功夫,好的音樂家要能夠不斷超越自己,僅僅聰明是不夠的,還要有靈性,還要懂得突破自己,以及多體會。像陳毓襄這樣的演奏家,練琴時的態度和方法卻相當謙卑且仔細,「練琴越慢越好,速度快,練不出底子深厚的好功夫。」這是陳毓襄想給所有鋼琴學子的建議。
這張《陳毓襄:珍愛的蕭邦》專輯是陳毓襄多年所學的功夫集成,在多年的學習和自我摸索之後,她所演奏出來的音樂,定能讓聆賞者感同身受,也期盼樂迷朋友們能夠一齊從她指尖下的音符中,感受到心靈的平靜與解脫。
《MUZIK》No. 45 音樂家的靈性、天賦與謙卑
關於彈琴的五個秘密-陳毓襄教你鋼琴功夫 文:李欣恬
陳毓襄,享譽國際的鋼琴家,承襲自李斯特鋼琴學派,追隨鋼琴家波哥雷里奇練成獨門的「鋼琴武功」,近年來,有許多人對於她的彈奏方式與學問感到好奇,去年的她,更是於國家音樂廳完成了李斯特《超技練習曲》全本不間斷演奏,十二首曲目一氣呵成,彈完之後,她在舞台上禁不住地感動落淚與現場觀眾謝幕,能完成這項創舉,對於體力、耐力乃至演奏功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驗。關於彈鋼琴,有太多需要學習的細項,或許你曾經對鋼琴演奏一知半解,或許你曾經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那麼就讓陳毓襄為您解析她獨到的鋼琴演奏功夫,這是集結多年經驗與潛心學習而來的結果,這是一項無論你是否學過鋼琴,都會想要一窺而知的秘密!
秘密1:站功 上虛下實
首先必須要練習的是站功,顧名思義,站功就是,練習的時候站著練,目的是為了要讓身體的重量和重心都往下走;運用地心引力,把你的重心往下移,集中在腹部、丹田和臀部,當你的重量往下,上身自然會變輕,移動的速度也會變快, 這樣子的彈法,非常靈活自在,由於鋼琴是打擊樂器,如此一來,便可以彈到琴鍵很裡面,觸鍵很深,聲音不會虛無縹緲,連帶的肩頸也不會用力,一旦坐下來之後,自然而然地會有很標準的姿勢出現,當身體又正又直的時候,身上的氣也會正確的流動,進而使用到地球的氣。
秘密2:腳踏陰陽 手畫圓
陳毓襄認為,世間萬物都需要陰陽兩極的配合,而彈鋼琴也是這麼一回事,當右腳踩踏辦的時候,右腳就變成「虛」;重心變成在左腳,這個時候,左腳要踩得很深很穩,很踏實地踩住,這樣子身體重心就不會跑走;手畫圓的原因是,因為鋼琴是非常「剛強」的樂器,必須要用「柔」的方式才能彈出好的聲音,當手往外動一下,聲音就變得比較soft,變得不是直接的擊弦,而是有一點緩和;但是往外畫圓也有很大的功夫,經常有許多人演奏時一直在動,每個音都在動,如果動錯了,氣反而會跑;正確的動是手肘拉著手腕往外拉一下,這動作很小,小到幾乎台下觀眾都看不到,但是聲音馬上會有所改變,陳毓襄也拿少林寺武功來做譬喻:少林寺練輕功要飛起來的時候,會向外推一下,那一下會讓力氣向外分散,聲音馬上柔和下來。
秘密3:演奏連貫不間斷 手臂穩定
陳毓襄提到,可以從音階和琶音來練習這個項目,將印幣放至手背,手保持不動,換手指的時候也不能讓印幣掉下來,相信許多學過鋼琴的讀者朋友們,都曾經使用過這樣的方式,但是什麼是取決於「大師式」的彈法呢?在於演奏時的零接縫不間斷,不能有上下左右的動作,移動時手指和手臂是同時移動的,動的動作要一致,移動的速度也要一致,平均的移動,沒有任何動作是最重要的要訣,這需要非常細心的練習。陳毓襄以麥可傑克遜的知名舞步「月球漫步」來做為例子,那是零接縫的最高境界。
秘密4:放功
「放功」和「收功」本質上是同一個功夫,但是要分開練習。放功就是彈大和弦的時候,用「推」的力量彈,放功是外柔,收功就是內剛,陳毓襄也特別舉例,許多大師彈奏時,外頭看起來幾乎是不動的狀態,但是裡面像火山一樣有著無比的爆發力和狂熱;彈大和弦並不需要特別用力,只要用對肌肉,就能彈出想要的聲音,大塊肌肉是用來控制力氣,小塊肌肉則是用來掌控音色。放功,就是像在「推鋼琴」一樣的力道,或者是「揉麵團」,推的功夫要越慢越好,力道是柔和且緩慢的,以柴科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開頭的動機和弦為例,是最適合練習放功,彈出來的聲音必須是厚實且柔和的,這就是最好的聲音。
秘密5:收功
「收功」是非常困難的。陳老師特地準備了一顆適合她手型大小的橘子來做示範,練習的時候,必須以掌心「hold」住橘子,而不是用手指拿住橘子,使用到的是掌心內部的肌肉,「抓」住橘子彈琴;陳老師特別強調,這樣子拿著的時候,是用到內部的肌肉,而不是手指的力量,這是非常高竿的練習方式,實際應用到演奏上,就是把聲音收起來,用手去收,「take」你的音,把聲音收起來。這個功夫練好了,也能練手指的肌肉,一旦手指的肌肉練出來了之後,手的獨立性也出來了。
(欲見完整圖文內容,請至2012《MUZIK‧古典樂刊》3月號)
自《音樂講堂》(28/3/2012)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3 C major-2.Tema con variazio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