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ducation blog shares various horizons of music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Being devoted to music education for 19 years, Carol Ng has established her private studio at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with an examination-standard Yamaha grand piano. In addition, Carol is keen on enlighte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advo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music industry.

教育BLOG旨在推廣音樂教育發展,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音樂領域;吳老師投身音樂教育十九年,於南澳洲的阿得萊德開設私人教室,並採用符合考試標準之Yamaha 三角琴教學,致力培育新一代音樂學好者及推動音樂行業的持續發展。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郎朗:讓孩子愛音樂4秘訣

【明報專訊】年輕鋼琴家郎朗,名揚四海。他的成就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期許,為了助孩子踏上這條音樂人生路,家長們千方百計尋找讓孩子愛上音樂的秘方。
秘方是什麼?

按圖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4張)
郎朗首次將「朗廷.郎朗音樂獎學金」授予年僅8歲的音樂天才李仲欣,藉以鼓勵新一代努力學習音樂,並大談其成功之道。

鬼馬的郎朗簡單的答道﹕「就是培養興趣呀!」
雖是老掉牙的道理,卻是最真實的答案。儘管你的孩子天資過人,又或者你每天逼他練琴,但這些都不是成功的唯一要素。站在鎂光燈下,星味十足的郎朗說﹕「天分、興趣和努力三者都重要,缺了其中一個,就不全面。」

天分——自小展露過人才華
郎朗早前在旺角朗豪酒店上,首次將「朗廷.郎朗音樂獎學金」授予年僅8歲的音樂天才李仲欣。這位年輕得獎者,由郎朗親自挑選,選他的原因,郎朗說只因仲欣長得可愛。李仲欣個子小小,架個金絲眼鏡,結上一個小煲呔,的確可愛。不過可愛的外形還是不及他的一雙魔術手吸引,在頒授獎學金當天,他即席彈奏一曲《牧童短笛》,一雙小手在黑白琴鍵之間翩翩起舞,單聽美妙琴音,難以想像出自8歲小孩之手。

按圖觀看下一張
才華洋溢的郎朗坦言,徒有天分是不能成功的,培養興趣、努力練習才是將天分「發揚光大」的要素。  


當然作為仲欣的伯樂,郎朗相中他,絕非簡單地覺得他可愛,郎朗說﹕「只有可愛不能成為出色的音樂家,我選他,因為他真的彈得很好,看得出他有天分、資質。」李仲欣4歲開始學習鋼琴,7歲前已經以優異成績獲得上海音樂學院頒發鋼琴8級榮譽證書。去年5月在香港舉行的聯合國兒童基金郎朗慈善演奏會中,曾演奏莫扎特C大調330奏鳴曲,獲得郎朗的讚賞。仲欣現隨名鋼琴教育家、香港演藝學院高級講師黃懿倫學習。

仲欣的媽媽表示,兒子的天分可能是自小受爸爸愛聽古典音樂薰陶。「有時他入睡了,手指都會在動,像在彈琴。」他們一家原居於內地,去年為了讓兒子在音樂上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舉家移居香港,有如「孟母三遷」的故事情節,跟郎朗的童年有點相似。

郎朗彈鋼琴的天分,早在他3歲時已被爸爸發掘。當年他看過Tom & Jerry卡通片後,便跑到鋼琴前叮叮噹噹地彈卡通片的主題曲,爸爸就知道兒子在這方面有天分。郎朗9歲那年,爸爸把工作辭掉,獨個兒帶他從瀋陽老家到北京學琴,被迫與媽媽分開,每次媽媽到北京探訪,二人眼睛都哭腫了。回想當年,他說﹕「那時壓力當然有,但他們知道我喜歡彈琴,才會這樣支持我。」

郎朗坦言,徒有天分是不能成功的,培養興趣、努力練習才是將天分「發揚光大」的要素。


在「朗廷.郎朗音樂獎學金」的活動中,同場舉行「郎朗鋼琴大師班」,郎朗即場給予幾位小天才點評和教導,小朋友都十分珍惜這次機會,用心學習。
按圖觀看下一張


興趣——喜歡彈就想彈好
為了把小朋友的音樂天分「發揚天下」,在「朗廷.郎朗音樂獎學金」的活動中,他更即場指導另外兩名極富音樂天賦的小朋友,包括10歲的李欣潼和11歲的陳浩彥,二人分別在現場彈奏了蕭邦的《小狗圓舞曲》和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No. 3》,郎朗毫不吝嗇地提點他們,希望他們在有限時間內學到最多的演奏技巧。嗓門大,對音樂十足投入的他,邊教邊說﹕「對,就是這樣,要想整段樂章來彈,不能只專注第一個音符」、「彈得很好,但音要再短些,輕些」、「左右手的節奏要有相連,不可以太急」……郎朗即場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予點評和教導,一點不欺場,也沒有因為現場的過百觀眾而對他們放軟手腳,甚至要孩子先做到他的要求,才教授他們其他的技巧。

年紀小小的天才面對如此嚴苛的批評,會因而對音樂失去興趣嗎?郎朗說,自己的音樂路也並非一帆風順,也曾失敗過、嘗過「得不到第一名」的滋味﹕7歲那年,他在一個鋼琴比賽只拿了第7名,獲得一隻黃色的毛毛小狗公仔,他當時氣得走上台大呼不公平。雖然那隻公仔已因搬家而遺失了,但那次經驗卻永遠記在他的心中。

他說﹕「失敗會令你堅強,但不會令你彈得更好。真正讓我進步的是音樂的本身,如果你喜歡彈,就會想去彈得更好,這是最重要。我經常想為什麼要彈琴,心裏總是有這種好奇心。」這亦是他一直未有停下來的動力。

按圖觀看下一張
他認為,孩子必須先有興趣,爸媽才可以加以栽培,「最先是小朋友願意去做這些事,家長才可以去push。如果小朋友根本不喜歡這些事情,push都沒有用。我小時候都會踢球,但我踢得不好,加上我較喜歡鋼琴,把時間都放在彈琴上,踢球的興趣就自然的沒有了。」
試想像,若當年郎朗的爸媽強迫兒子踢球,而埋沒他彈琴的天分與興趣,又怎會有今天的郎朗呢?

努力——忍受枯燥 沒有捷徑
郎朗每教導一位小天才,最後都跟他說﹕「你回去要多加練習。」

他坦言,學鋼琴沒捷徑,「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令小朋友不練琴而成為鋼琴家,練習是避不了的」。小時候,郎朗每天練習七八個小時,每天至少練一小時scales(音階)。他說﹕「Scales是最基本的東西,有了基礎才能make music。練習是要認真的,用正確的方法,而且保證練習一定的時間。練習了基本的,可能之後有更好的方法去彈琴、去感受音樂,用想像力和創造力去make music。」

他再以跳舞來作比喻﹕「完全不練是不可能,因為練是基本功,肯定是比較枯燥,是必須的過程。就像跳舞的人,每天都劈腿,如果不劈腿,就做不到支持動作。因此,只有天分也沒辦法,學音樂就像體育一樣。」

他笑說,練琴的確是比較枯燥的過程,因此他在深圳開第一間鋼琴學校——郎朗音樂世界,也希望讓練琴變得更輕鬆一點,以求培養一批真正喜歡彈鋼琴的小朋友。

家人——無比支持 最強動力
在天分、興趣和努力的三大元素以外,郎朗認為家人的支持是第四個最重要元素。好像在活動當天,郎朗的媽媽全程都陪伴兒子。他說﹕「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就算到了今天,我在她心目中仍是小孩子,長不大的。媽媽的陪伴讓我感到溫暖,讓我覺得踏實,有動力去面對挑戰。」

在郎朗眼中無論孩子走什麼路,只要有家人的相伴,就是讓孩子成功的秘方。

圖﹕林振東、資料相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文﹕梁翠薇
編輯:蔡曉彤
統籌:陳詠詩

自《明報》(24/8/2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