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是波蘭音樂家蕭邦的生日。幾天前,納粹大屠殺的最老倖存者,捷克裔的110歲老阿嬤艾莉絲赫茲索默,也是世上最老的鋼琴家,過世了,剛好今年的奧斯卡紀錄短片入圍名單裡,有一部《六號房的女士:音樂拯救我生命》(編註:本片剛剛榮獲第86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就是描寫二戰期間,赫茲索默身陷集中營,靠著彈奏蕭邦樂曲而得到重生的歷程。
赫茲索默是捷克鋼琴家,認識卡夫卡與馬勒,她在戰前就開始彈奏蕭邦,但一直到納粹在1939年占領了她的祖國捷克,才開始彈奏蕭邦的練習曲,那27首技巧困難而且需要灌注熱情的作品。彈奏蕭邦的練習曲,讓她在戰爭期間可以轉移心思,內心獲得平靜。
1943年,她跟先生與兒子都被送到捷克的特里辛集中營,接下來就會跟其他同胞一樣,被運往波蘭的奧許維茲,或者德國的達豪兩個集中營處死。但她在特里辛期間,奉命為納粹軍隊舉行了上百場演奏會,彈奏蕭邦的鋼琴曲,結果美妙的音樂感動了一位納粹軍官,特別讓她留在特理辛,不必被送往死亡集中營。
波蘭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國家,十八、十九世紀被列強三度瓜分,一戰後終於恢復獨立,重建國家,想不到二戰期間又淪為納粹鐵蹄踐踏最猛烈的地方。我在十年前到過波蘭旅遊,從北德坐火車過去,主要就是要去看看納粹暴行的歷史遺址。
我記得先到波茲南,住在舊城區的市集廣場角落,白天坐公車到城裡晃晃,傍晚在市集的露天餐廳吃飯。累了一天,回到旅館想要睡個好覺,躺下去沒多久,樓下開始傳來砰砰砰有節奏的重低音,許久不停,去問櫃台才知,原來地下室是一個迪斯可舞廳。整個夜間,就在砰砰砰的聲響裡醒醒睡睡,做著閃躲雷擊的惡夢。
再來到了古城克拉克夫,納粹在這裡建造了著名的猶太區,將猶太人集中在狹小的居住區域,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有詳細描繪。著名的奧許維茲集中營,就是從克拉克夫搭巴士前往,約四十分鐘車程。在克拉克夫吃到了波蘭的傳統食物,很特別的餃子,外觀跟我們的很像,但一咬,裡頭的餡料竟然是酸梅。
最後是首都華沙。華沙人口才一百多萬,沒有太宏偉的建築與街道,教堂與公園比起其他歐洲國家並不特殊,但波蘭出了三位世界級偉人,都在華沙住過,分別是哥白尼、蕭邦、居里夫人。附圖就是華沙街頭的哥白尼雕像,與蕭邦公園裡飄逸的蕭邦像。
那時波蘭剛開放旅遊不久,共產社會遺風猶存,對旅客有些愛理不理。有一次我走進華沙商店街一家冰淇淋店,牆上海報寫著三球一百元還是多少錢,於是向繃著臉孔的中年女店員比了三根手指,然後隔著玻璃,對著一桶桶五顏六色的冰淇淋左看右看。
選了一會兒,我指著一桶綠色的,寫著波蘭文也不曉得是什麼口味的冰淇淋,之後手指來回逡巡,拿不定主意,結果那女店員等得不耐煩,竟然刮刮刮,直接舀了三球綠色冰淇淋,臉更臭地遞了給我。
一定很少聽蕭邦,那女店員。
轉載自《沈政男的部落格》(2/3/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