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開始拉小提琴的楊照,如今念國小的女兒也踏入音樂班的專業學習之路。身為音樂班孩子的家長,讓他有機會觀察到許多父母對「孩子學音樂」這件事情充滿焦慮與期待。
也由於身邊有太多音樂界友人,讓他深刻了解古典音樂高度競爭的本質,甚至他認為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學音樂,最好的觀察指標其實是「家長自己」——若音樂無法讓家長本身感到快樂,孩子的音樂路就不容易走得長久。
自小在嚴師訓練下,為楊照「打」下扎實的音樂與樂理基礎,也讓他深信紀律必須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當年那段被他形容為「四十歲後,才能平心靜氣回想」的小提琴歲月,使楊照對如何陪伴孩子學習音樂,更多了一雙理性反思的眼睛。
學音樂,若用世俗眼光來看,是投入非常非常多,但風險卻極高的一條路。尤其學古典音樂,有種任何行業都無法比擬的競爭壓力。所以,我一向不主張父母把孩子學音樂的目標,放在走職業演奏上,甚至期待自己的孩子是下一個郎朗。那種明星式的走法,不是學音樂的真正本質。
》預先為孩子留一條路
我認為「進入音樂」有不同層次。第一是把音樂當背景音樂來聽;第二是放下手邊所有事情,非常專心的聽到每個音符;三是知道不同樂派、作曲家背後的不同意義;四是當你開始懂得樂理,知道為什麼調性、曲式這麼重要;而最高層次,則是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我自己的經驗是,隨著對音樂了解的層次不同,音樂能對你說的話,就不一樣。
我認為「進入音樂」有不同層次。第一是把音樂當背景音樂來聽;第二是放下手邊所有事情,非常專心的聽到每個音符;三是知道不同樂派、作曲家背後的不同意義;四是當你開始懂得樂理,知道為什麼調性、曲式這麼重要;而最高層次,則是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我自己的經驗是,隨著對音樂了解的層次不同,音樂能對你說的話,就不一樣。
我八歲後開始學小提琴,就無法像從小就拉琴的同學一樣,擁有一雙具備絕對音感的耳朵。直到今天,雖然我非常喜歡布拉姆斯的曲子,但我知道,我永遠也拉不出來。對我來說,這同樣是很痛苦的事。
因為我對音樂的體會是如此,所以當孩子要求學鋼琴時,雖然很掙扎,但我們仍讓她五歲就開始。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想為她「開一扇窗、留一條路」,在孩子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喜歡什麼的時候,先替孩子彌補住那份可能的遺憾。
將來,若孩子發現自己「真的那麼喜歡」音樂,起碼她擁有可以演奏的基礎。但父母一定要有心理準備,這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決定;而且根據人口常態分配,一百個孩子恐怕只有五個,會繼續走音樂的路。所以,千萬別一開始就先設定孩子是那五個,而是該想「萬一不小心」是那五個,至少我們做父母的,幫孩子先彌補了那份缺憾。
》碰到瓶頸?就用拐的
我的孩子學琴,當然也曾碰過瓶頸。最嚴重的一次,是學了將近一年左右時,有陣子她變得非常不愛練琴。怎麼辦?沒什麼,就是用「拐」的,陪她度過那段時間。
我的孩子學琴,當然也曾碰過瓶頸。最嚴重的一次,是學了將近一年左右時,有陣子她變得非常不愛練琴。怎麼辦?沒什麼,就是用「拐」的,陪她度過那段時間。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時家裡買了整套她最喜愛的哈姆太郎玩偶,我就告訴她,每彈兩次就可以挑一隻,我就在樂譜上畫一隻哈姆太郎送她,再彈兩次,我再畫一隻。誠實的講,這過程我很快樂,一點也不痛苦,但是我知道她是在忍耐,是在應付我。但正因當時順利走過這一段,之後成就感才慢慢磨了出來。
我認為,學音樂孩子最大的瓶頸,都是來自成就感。這中間,孩子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技術與能力,才能一點一滴累積成就感,慢慢往前走。
》尊重評審,但更要有自己的想法
小孩參加比賽,是很好的刺激,我孩子也會參加。比賽或考試有個好處,是讓孩子知道這個階段可練到什麼程度。有個階段性的練習終點,不是壞事;但是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名次不重要,因為比賽牽涉到太多因素。
小孩參加比賽,是很好的刺激,我孩子也會參加。比賽或考試有個好處,是讓孩子知道這個階段可練到什麼程度。有個階段性的練習終點,不是壞事;但是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名次不重要,因為比賽牽涉到太多因素。
我都告訴女兒,要尊重評審的意見,但是你不能沒有自己的想法。每次比賽的評審意見,應該是要拿來與自己打的分數對照;如果自己一點意見也沒有,而只是等別人告訴你彈得好不好,就不要去參加比賽,因為你永遠都在等別人說什麼才叫做「好」!
我有個毛病,只要上車就必定聽音樂。我不管孩子是否聽得懂,邊聽音樂就會邊告訴她,我對這首曲子的理解,我也不覺得她必須聽懂。我會告訴她這是莫札特的震音、貝多芬的震音會愈來愈長、巴哈的裝飾音是這樣子的……基本上,這就是我的興趣,孩子也會習慣。到了一定程度,她會開始發問。
我很驚訝的是,她剛上三年級時,我放舒曼「兒時情景」組曲來聽,她聽到第四首結束、第五首起頭時突然問:「剛剛那首結束了?」
「嗯,結束了。」
「但它的最後一個音,沒有落在主調和弦上?」
「對,因為舒曼喜歡不安定的、懸在半空中的感覺。」
我沒想到過去我常跟她說的主調和弦,她會在這個時候問出來。基本上我就是這樣跟她一起聊音樂、玩音樂、認識音樂。聊久了,孩子自然會開始願意發問。
我喜歡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音樂,我希望她有自己的主見。千萬別小看孩子,如果你鼓勵,孩子真的可以做到。
截錄自 親子天下專特刊/李佩芬
自《音樂講堂》 (30/5/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