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ducation blog shares various horizons of music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Being devoted to music education for 19 years, Carol Ng has established her private studio at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with an examination-standard Yamaha grand piano. In addition, Carol is keen on enlighte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advo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music industry.

教育BLOG旨在推廣音樂教育發展,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音樂領域;吳老師投身音樂教育十九年,於南澳洲的阿得萊德開設私人教室,並採用符合考試標準之Yamaha 三角琴教學,致力培育新一代音樂學好者及推動音樂行業的持續發展。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帶您聽懂「奏鳴曲式」!

如果您常去聽古典音樂會,您一定曾經在節目單裡看過「奏鳴曲」這三個字,但整場音樂會聽下來,您可能也不覺得那首「奏鳴曲」跟其他的曲子有什麼不一樣,所有的曲子不都是演「奏」之後就會「鳴」出來了嗎?

其實,一開始還真的就是這樣

「奏鳴曲」(sonata,複數為 sonate)這個字,是從拉丁文和意大利文的動詞「sonare」變來的,而 sonare 基本上就是「發出聲音」的意思,所以人們最一開始使用「奏鳴曲」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泛指「所有經過演奏(而非唱歌)而發出聲音」的曲子,到古典時期之前都是這樣。
到了大約十八世紀中期,「奏鳴曲」這個詞有了更精確的意思,要稱作「奏鳴曲」的曲子,必須包含兩個條件:第一,它必須是「鋼琴獨奏、或鋼琴與另一樂器的二重奏」;第二,它必須有「超過一個樂章」。
關於奏鳴曲的事情先到這裡打住,如果您回頭看一下這篇文章的標題,您會發現我今天的任務其實是帶您聽懂奏鳴「曲式」,而不是奏鳴「曲」。就像「泰國芭樂」是「芭樂」而不是「泰國」的道理一樣,「奏鳴曲式」是一種古典時期之後,在奏鳴曲、協奏曲或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中最常見的「曲式」、一種曲子段落安排的方式,而不是一種樂曲,小心別把這些名詞們搞混了。

就像是電影劇本一樣

我覺得,最簡單能讓您體會奏鳴曲式的方法,大概就是將它比喻成一個電影劇本了。
回想您最近看過的任一部電影,它在最一開始的時候在做什麼?絕大部份的電影在最開始都會交代一下故事的時間背景,以及讓主角們登場。主角通常很少會只有一個,就算是連《浩劫重生》(Cast Away)和《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這種一個人獨自在孤島或海上漂流的戲碼,也都還是至少會有兩個或以上的主要角色(《浩劫重生》裡有排球 Wilson;《少年 Pi》裡是老虎 Parker)。而且電影在一開始通常也會很鮮明地描述主角們的個性和價值觀,所以觀眾可以期待他們在接下來發生的劇情中,會怎麼處理事情。
主角都登場之後,接下來就是要來發展劇情了。主角們會歷經一場愛情故事、奇幻冒險、戰爭、間諜行動、三角戀情、生離死別之類的。在這段期間內,主角們之間會有很多互動,會遇到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事情,去很多他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電影接近尾聲時,焦點會再度回到主角本身,在歷經一大堆愛恨交織、血淚情仇之後,主角們的內心通常也會受到事件的影響,有了成長或改變。也許是原本青澀的,後來變得世故;又或是原本懦弱的變得堅強,最後再用一個漂亮有梗的方式收尾。

奏鳴曲式的三個階段

一個奏鳴曲式的樂章,差不多就像上面說的那樣。我們有一個第一階段稱為「呈示部」(exposition),在呈示部當中會出現兩個(通常個性上有對比的)調性明確的主題。然後第二階段我們稱「發展部」(development),在呈示部中出現過的主題,會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互動,並不斷轉調來強化緊張度。最後一個階段則是「再現部」(recapitulation),這時呈示部的兩個主題將再次出現,但第二主題的調性會與剛開始時不同,最後再用個尾奏來達成具有說服力的結尾。

呈示部,兩段個性完全不同的主題

Wiwi 這次為您挑選的例子,是莫札特非常有名的《G 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這個樂章的結構就是一個超級標準的、教科書型的奏鳴曲式。曲子的最一開始,就是第一主題的登場。
第一主題 我們的主角一號(第一主題),一開始由輕巧、向上的斷奏音型開始,但兩小節後就突然轉強,然後又突然轉弱,又突然轉強,整段都充滿著重音和力度突然轉換,加上調性上又是小調,聽起來應該是個暴躁的角色,我們暫時假裝它是個脾氣兇狠的大叔。(什麼?您覺得這段音樂明明就很優美,一點都不暴躁阿!相信我,以 1788 年當時的標準來說,這個已經相當暴躁了。)主角一號這麼暴躁的話,我們的主角二號在個性上應該就要有強烈的對比,才能達成平衡。
第二主題主角二號(第二主題)果然如我們預期般地、與主角一號的個性完全不同。整段音樂是在大調,節奏感沒有那麼強烈,力度上也柔弱許多,感覺像是個天真無邪、出場時背景還會有花朵的可愛小妹妹。


聽眾需要時間來轉換情緒

暴躁大叔和可愛小妹妹這兩個高對比的主題,如果是緊接在一起出場的話,聽眾可能會來不及轉換情緒,所以通常奏鳴曲式在兩個主題中間,都會插入一段「連接段落」(transition)。而在第二主題結束之後,會再用一小段額外的音樂來結束整個呈示部,我們稱之為「小尾奏」(codetta)。連接段落跟小尾奏的音樂,通常都沒有明確好記的旋律,所以我們比較不會把這兩個中介段落跟主題混淆。
我們現在來聽一次完整的呈示部,您將會依序聽到「第一主題」、「連接段落」、「第二主題」和「小尾奏」,試試看您能不能辨識每一個段落吧!
整個呈示部這就是一個奏鳴曲式樂章的的第一個階段 – 「呈示部」。一般來說,整個呈示部會重複兩次,所以你才比較能夠記得主角長什麼樣子,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演奏版本都會這樣做。

然後未知的冒險就要展開了!

在呈示部裡,把兩個主題都完整介紹過之後,下一步就是主角們要開始奇幻的冒險了!在奏鳴曲式裡,我們把這個部分叫做「發展部」,發展部的重點,就是要將你剛剛聽過的主題,除了加入新的素材外,並用各種作曲手法(包括轉調、重疊、改變聲部結構、模進等等)延伸它們。另外一個發展部的特色是調性會非常不穩定,你幾乎很難在發展部當中聽到一個明確的終止式。調性一直不確定,會累積聽眾的緊張感,讓聽眾一直期待緊張感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釋放掉。
因為這首曲子的整個發展部,幾乎都是建立在第一主題的音型上,所以您一定要先跟這個主題很熟,您才比較容易聽懂接下來莫札特在做什麼。我現在先用鋼琴彈第一主題的第一句給您聽,請播放以下的音樂檔超過五次(拜託,別偷懶),把這個音型深深印在您的頭腦裡。
呈示部第一主題鋼琴版
發展部的一開頭,第一主題的音型再次出現,但後面馬上接到了一些奇怪的音。

呈示部第一主題接下來的音樂,莫札特將第一主題的音型一下子放在高音(長笛)、一下子中音(弦樂)、一下子低音(低音管),也稍微相互重疊,好像在東奔西跑搜尋著什麼,卻又找不著的感覺。
重疊部然後莫札特決定要緬懷一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所以他將第一主題的音型延伸,寫了一小段很類似巴哈賦格的音樂。
多聲部再接下來,莫札特繼續堆疊第一主題的音型,這一次排列的時間差更加緊密,和聲上也更加緊張,音樂似乎進入了最慌亂的狀態。
第二次重疊之後,散落在高低各聲部的第一主題音型,好像比較合群了起來,開始有了一致的節奏,決定朝向一個特定的方向去。
比較合群這一連串的混亂終於接近尾聲,莫札特最後用鏗鏘有力的五個和弦,把壓力全部釋放掉⋯⋯了嗎?
假終止


你以為要結束了,但是還沒有⋯⋯

什麼?主角們原本覺得已經打敗大魔王、冒險已經結束了,但沒想到大魔王居然還沒死!莫札特在這裡運用的手法稱為「假終止」,簡單地說就是寫作一串和弦序列,讓聽眾覺得一段音樂即將要結束了,但卻在最後一個音用了意想不到的和弦,大家預期的結尾並沒有發生。
我接下來彈兩個片段,第一個是如果真的要結束的話應該要使用的和弦,第二個則是莫札特在此處使用的假終止。
真終止,鋼琴

因為剛剛的終止是假的,所以莫札特決定繼續第三次堆疊第一主題的音型,讓主角們繼續奮戰,這一次在段落最後,停在一個聽起來很像「還沒結束」的和弦。
發展部,最後一段
總結來說,整個發展部的內容就是利用各種莫札特想到的方式,堆砌第一主題的音型(可憐的第二主題,在發展部裡被冷落了),中間做了一個假結尾之後繼續堆砌第一主題,最後結束在一個未完成的和弦,仿佛在問「結果怎麼樣了呢?」的感覺。我們現在來聽一次完整的發展部,看看您能不能辨識出我剛剛提過的每一個細節。
整個發展部


所以⋯⋯結果到底怎麼樣了呢?

終於,一分多鐘的混亂總算結束,我們再度聽到了最初第一主題(熟悉)的聲音,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這就是奏鳴曲式的最後一個階段 – 「再現部」。曲子一開始的主題再現,冒險結束,主角的生活終於回歸正常。
再現部的流程,基本上和呈示部一樣,都是「第一主題→連接段落→第二主題→尾奏」的順序。
詳細地來看,再現部第一主題與呈示部時幾乎相同,除了缺少反覆外,完全沒有其他修改;但原本很優美快樂的第二主題,因為在發展部的時候都沒有到莫札特用到,所以第二主題不太開心,就在再現部時變成有點憂鬱的小調了。(?!)
很顯然地,第二主題後來變成小調當然不是這個原因(笑),而是因為奏鳴曲式有一個固定的轉調模式,不過在這篇文章不適合扯到複雜的樂理問題。

因為第二主題的調性不同,所以前面的連接段落也連帶稍微做了一些調整;而第二主題之後的尾奏,也因為要用來結束一整個交響曲,莫札特將它加長了一些,讓結尾更具說服力。

從頭到尾,整個樂章聽一次!


以上,這就是一個奏鳴曲式樂章的必經路程,最後我們來不間斷地聽一次整個樂章吧,我會在音樂進行當中,指出每一個我在本文提到的段落,也謝謝您收看這篇文章囉!

自《WIWI STUDIO》

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