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ducation blog shares various horizons of music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Being devoted to music education for 19 years, Carol Ng has established her private studio at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with an examination-standard Yamaha grand piano. In addition, Carol is keen on enlighte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advo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music industry.

教育BLOG旨在推廣音樂教育發展,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音樂領域;吳老師投身音樂教育十九年,於南澳洲的阿得萊德開設私人教室,並採用符合考試標準之Yamaha 三角琴教學,致力培育新一代音樂學好者及推動音樂行業的持續發展。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新研究證實 學音樂增進學童腦力

 

 
新研究證實 學音樂增進學童腦力

想讓小孩子的語言能力變好嗎?那就讓他學個樂器吧!

最近德國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就暗示這樣的結論;這項研究既證實又加強了先前在加拿大和香港進行過的研究。不論在何種文化下,學習樂器的小孩子有更強的語言記憶能力。

由羅登(Ingo Roden)率領的德國奧登堡大學(Carl von Ossietzky Universität Oldenburg)研究團隊指出,他們在長達一年半的研究裡,發現「音樂才能對口語表達和語言處理能力有正向相關的作用」,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心理學前線》(Frontiers in Psychology)。

這項研究的對象總共有73位七歲和八歲德國小學學生(37位男生、36位女生),來自七所不同的小學,其中25位學生除了接受比學校音樂課程之外,還需額外接受更進一步的音樂指導,每週上一次45分鐘的課,學習自己喜歡的樂器(有吉他、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小號、豎笛和鼓)。每間學校的實行細節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學生都接受各別指導,最多不會超過五個人一起上課,而且老師也要求他們必須回家練習。另外有25位孩子來自「兩間強調自然科學的學校」;他們在同樣一年半的期間內接受「加強的數學和一般課程訓練」。最後的23位小孩子則沒有接受基本教材以外的課程。

研究開始的時候,所有的小孩子都接受一系列的測驗,來評估視覺記憶和語言記憶。在語言記憶方面,小孩子必須在聽到15個單字之後馬上復誦,過25分鐘之後再復誦一次,最後要在30個字的清單裡把這15個字選出來。

分組實驗經過一年半後,研究人員觀察指出:「和自然科學組和控制組的孩子相比,接受音樂訓練的孩子在所有的語言記憶項目裡都有更大的增長」,而且「經過調整模型數據以反映個別智商和年齡差距」之後,這些增長都還在,更會伴隨時間不斷進步。

雖然研究員不完全清楚為何會這樣,不過心裡大概有個底:「演奏音樂時,學童需要持續關注他們演奏的內容,我們可將這些內容是為一連串有意義的資訊『意元』(chunk)。這些意元包含的不是各自獨立的音,而是一個個群組的音,這些群組會組合成為有意義的旋律和樂句。」這和大腦處理個別音節(音節跟音符一樣,本身不具有任何意義),將之組合成為單字的方式相當相似。同時,這項研究的結果跟先前的研究一樣,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視覺記憶並沒有因此增進。

自《MUZIKAIR閱讀》(2013-01-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