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從音樂系音樂班的投考,各種比賽與大大小小的檢定....學音樂似乎成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栽培計畫之一
學音樂,原本是一件美好事情!!因著這些效率的教學,成了競爭的劣質商品。何時,大家忘記『 學音樂 』為的是豐富心靈。
這些學習,能否讓這些學習者成為愛樂者或提升喜愛的興趣 ? 能否讓孩子喘口氣,大口大口的呼吸 ?
音樂中的『休止符』與『音符』有著同等的創造力;懂得『空白』,樂句才能不斷的延續。
各個領域的學習都有著一樣的問題:『功利主義』,澆熄認真老師的熱情。『被迫的練習』,影響著親子關係。
這些環環相扣、惡性交融的習性,正破壞著學音樂的美意。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互動,無不影響著『學音樂』是否真的帶來更好的生命 ?
常遇到家長問我為何對孩子學音樂的事不太積極!或者,應不應該考音樂班的事情。
大概受了『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這句名言的影響,所以,學琴的人口真的不少。
不過,我知道部份學習景況為指導者努力教學生學會『彈琴』,但不一定為『音樂教育』;因此,『彈琴』像是打『電腦鍵盤』一般。父母要求孩子練習時也會弄壞情緒,變成搶救親情大作戰!
我很主觀的認為,學樂器前一定要先懂得欣賞。
樂器,是學習表達的工具,若沒有想表達的企圖心,練琴不過是『手指頭的運動』。不好的學習經驗,將原本可以成為孩子一生好朋友的音樂變成惡夢,碰都不想碰。
音樂其實沒有絕對的對錯,就像學英文,入門若是從枯燥的文法開始操練,那麼,學音樂應該會蠻無趣!因此,先學習喜歡音樂的聲音、音樂的欣賞,等待成熟時,學習音樂的文法會比較容易一些。
我仍然堅持,學音樂是豐富生命經驗的媒介。
現在的孩子承擔高競爭力的壓力,作為父母不僅僅是鼓勵,還有舒解壓力!管道除了親近大然外,學音樂與藝術教育,是不錯的選擇。因此,別讓學音樂成為另一個壓力,這是我的苦口婆心。
我所認知的自主學習是孩子對學習事物充滿好奇,因為好奇、有趣、所以想親近。
家中逸仔 一開始並非找某某名師;但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充滿熱情且盡責的小提琴老師,讓家中孩子對小提琴學出興趣;對於尋找師資,我會避免教授『手指運動』的指導者,這是我個人的淺見。
我們在生活上的音樂欣賞,早上聽詩歌或莫差特起床、放學回家聽貝多芬與蕭邦、外加七公主 ( 韓國小女生團體)、睡覺前聽巴哈或葛立格,這些音樂都是孩子自己選擇的,我這位音樂人的媽不會參與太多的意見。
假日偶爾彈琴娛樂大家,例如《拉赫曼尼洛夫》外加《不能說的祕密》(還是向大學部的學生借譜印的) 或是聽音練習 ( 孩子們哼唱曲調要記下,還幫他們編曲。然後孩子以為是自己作曲,高興到不行 ),真是苦了我的耳朵和腦力!
最近昕仔因看了不能說的祕密,劇中《鬥琴》那段激發了他想學琴的動力。但我尚未實行,等到有一天他『求』 我,我才會答應;因為這是『他的』決定,而不是『我的』決定;也就是說,練琴是他必須面對的責任。
一位家長訴說他的孩子學習音樂過程很有意思 : 當初夫妻兩人單純地想像著,假日在客廳喝茶、聽著孩子彈琴拉琴,享受愉悅的一天。後來孩子進了音樂班,假日聽到母親喊『練琴』的咆哮聲 → 緊接著孩子心不甘、情不願的用力彈琴 → 母親的怒罵斥責聲 → 孩子回房間用力關門與哭泣聲,與當初想像的畫面完全不同。
意料外的音樂比賽壓力,還有學科與補習,孩子幾乎每天睡眠不足,不只孩子熬家長也在熬!有時還會因著遇到不適合的老師傷腦筋,這過程令人覺得學琴似乎充滿壓力。
我任教於各個年齡層的音樂班與音樂系領域,見多了許多才子才女,能克服種種狀況維持初衷的熱情有多少 ??? 這個舞台需要的是實力與機會,許多才子才女有實力卻未必有機會,但有機會卻沒實力得演奏也挺不下去。
這個舞台很殘酷,無論是表演或者教學,只要自己或者學生們表現不如意,下學期就必須說再見,教學能力也必須不斷受到檢驗。所以,要維持熱情、懂行情、知道考試難與易,還要對學生用心努力、對家長交代盡力。
學音樂很好,關起房門練琴是必須,因為基本功需要練習。但是,練習之外需要想想天與地、別人與自己、還有那未知的生命。
我看到許多莘莘學子們,對於演奏器樂,使用頭腦、身體、手指、腳趾一起運用尚無問題,但除了五線譜以外的空間卻不大行。
也許,讀譜練譜佔據太多專注力!
但是,音樂的天地何等廣大,怎能只知道音的高低就行 ?
我知道在不同時間,我的教學會因著生活不同的體會而改變。
有一年,我學習了弗來明哥舞,感受到全身肌肉『一起上』的爆發力,因此卯起來要學生半蹲吹奏練習,學習運用大腿的支撐力,與全身肌肉張力的運用。
看到舞者提臂的美感,因此要求學生注意肩膀到手臂力量的練習,留心舞台上的演奏儀態。這些意外的學習與體會,讓我對教學有種『好極了』的天外飛來一筆。但是,並非每一位學生都領情,有些只要成績好就可以。我想的是未來,學生想的卻是現在!
不知看慣才子才女的指導者,用何種眼光對待未來自己所教出的子弟兵。
我思考著『傳承』問題,我體悟的道理是,所有教學方法可能被更新,老師敬不敬業的態度會留在腦子裡。
就像我最喜愛的知名卡內基音樂廳獨奏家,也是我就讀博士班的指導老師魯卡瑞里先生,與他共處的時間最短,對我的影響卻最為深刻。對我而言,他不僅是一位指導者,也是一位熱愛生命的愛樂人!
技術不一定傳承,風範卻會留下。
家長或朋友問 : 學音樂,有沒有投資報酬率 ? 我說,對於現實而言,賺錢絕對不一定....但生命的實踐價值絕對『 物超所值 』與可行....
因為
音樂,是另一種『 語言 』,幫助你聽到世界的另一種聲音
音樂,是另一種『 以文會友 』,認識原本不會交集的我和你
自《米家的慢走與樂活》(26/10/20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