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廳巧遇鵬博藝術的總經理兼執行長兼藝術總監兼行政總監兼工友領班徐鵬博,他果然瘦了一大圈。說「果然」,是因為知道他兩周前因肝指數過高而突然昏倒,緊急送往醫院治療而住院數天。但我所不知道的,是狀況其實相當危急,他真的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出院後,徐鵬博從此很多事都不能做了:不能熬夜,不能喝酒,不能吃加工食物,不能跑那麼多通告,不能讓自己太累。面對接下來的諸多音樂會,他還沒想好該如何應對。和許多在音樂經紀公司努力奮鬥的從業人員一樣,政大歷史研究所畢業的徐鵬博並非科班出身,而是純粹愛樂者。因為對音樂的愛勝過一切,所以到唱片公司任職,最後更索性辦起經紀公司,把心儀的音樂家介紹到台灣。在他開業前我們曾經見過一次。我告知諸多問題並給予三大結論:「醒醒吧!快放棄!不要做!」一年以後,只見徐鵬博感嘆我當時的告誡全數應驗,而他最納悶也最不能相信的,是「為什麼台灣有那麼多人學音樂,那麼多音樂班,學生卻不來聽音樂會呢?」我不知道答案。我愛音樂也愛聽音樂會,這理所當然,但我還在念國際關係的時候,台大法學院或佛萊契爾學院有任何相關演講或會議,我也都盡可能參加。我的同學也是如此。常常下了課,就呼朋引伴一起去聽演講。我們真的都想從政,或對政治有那麼大的興趣嗎?當然不是。但作為政治系的學生,我們普遍認為這是我們應該要有的學習。記得有次系上請了位柏克萊的教授演講,我和同學如臨大敵,在家努力練習英文會話,到現場怯生生地自我介紹並提問。結結巴巴說完一圈,這位教授竟笑著用中文回答──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當時大家目瞪口呆,又覺得被擺了一道的傻樣。但我們的英文與應對能力,不也就是這樣慢慢練成的?我還不知道為何台灣學音樂的學生(和其家長),普遍不去聽音樂會。只是可以確定的,是常去聽音樂會的學生,雖不必然在音樂上有成就,但不去聽音樂會的學生,必然在音樂上不會有成就。畢竟,對自己的專業領域缺乏好奇,也不觀摩這個領域的名家,要想學得好,還真是緣木求魚。說到底,對學音樂的人而言,聽音樂會其實是本分啊!
【2014/04/22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