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我教授了一連串的音樂課。一位高小學生在課後問道:「何謂重拍?」腦裏即時出現一個常用字典解釋,但我立刻知道,這個解釋是不會讓該學生明白「重拍」的意義,因為拍子節奏是要透過身體直接感受,而非筆墨所能形容。
0-6歲音樂發展黃金期
其實,兒童音樂發展的黃金時段,可算是由初生至6歲的階段。若能把握機會,提高兒童的聽覺和節奏感,將會對孩子未來的器樂或音樂學習有重要影響。音樂主要由旋律和節奏組成。
演奏者奏得出色,除了奏出優美的旋律外,還要把樂曲的節奏有效地和令人折服地表現出來。年齡愈小的孩童對節奏的感應與成人有異,幼兒必須透過身體動作和遊戲來學習節奏。所以,家長應透過活動,替子女製造多點學習節奏的機會。
就嬰兒階段來說,照顧者或父母可隨着富節奏感的音樂,有節奏地輕拍嬰兒的身體或來回搖擺,甚至可輕輕地把嬰兒放在平面上左右滾動,以增加嬰兒對節奏的感應。此外,把嬰兒放在父母的膝上,面向自己,隨着音樂左右或上下擺動,也是一種培養節奏感的有效活動;不過,父母記緊要托着嬰兒的頸部,以作支撑。
除了互動式的活動外,父母也可選擇較靜態的活動,如隨着音樂節拍,用手指或小型手搖鈴,輕輕地敲在嬰兒身體的不同部位;多用節奏性朗讀來頌讀故事、搖籃曲或兒歌,也可令嬰兒熟悉富節奏的聲音。
無論照顧者是父母、長輩或傭人,以上活動都能輕易地融合於日常生活中。縱然,嬰兒的反應可能有別,但家長不要放棄。因為孩子的反應和參與,會隨着年齡和身體的增長漸漸進步,就如一張白紙,我們只開始了繪圖的雛型,孩子對事物反應的增加,會慢慢地為圖畫添上更美的色彩。到底幼兒階段的節奏感又如何培養?下回將與大家分享。
文:彭雯蕙
自《開心爸媽》(22/2/2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