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ducation blog shares various horizons of music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Being devoted to music education for 19 years, Carol Ng has established her private studio at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with an examination-standard Yamaha grand piano. In addition, Carol is keen on enlighte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advo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music industry.

教育BLOG旨在推廣音樂教育發展,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音樂領域;吳老師投身音樂教育十九年,於南澳洲的阿得萊德開設私人教室,並採用符合考試標準之Yamaha 三角琴教學,致力培育新一代音樂學好者及推動音樂行業的持續發展。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 學音樂 』不只是學樂器

在台灣,從音樂系音樂班的投考,各種比賽與大大小小的檢定....學音樂似乎成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栽培計畫之一
學音樂,原本是一件美好事情!!因著這些效率的教學,成了競爭的劣質商品。何時,大家忘記『 學音樂 』為的是豐富心靈。

這些學習,能否讓這些學習者成為愛樂者或提升喜愛的興趣 ? 能否讓孩子喘口氣,大口大口的呼吸 ?


音樂中的『休止符』與『音符』有著同等的創造力;懂得『空白』,樂句才能不斷的延續。
各個領域的學習都有著一樣的問題:『功利主義』,澆熄認真老師的熱情。『被迫的練習』,影響著親子關係。

這些環環相扣、惡性交融的習性,正破壞著學音樂的美意。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互動,無不影響著『學音樂』是否真的帶來更好的生命 ?

常遇到家長問我為何對孩子學音樂的事不太積極!或者,應不應該考音樂班的事情。

大概受了『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這句名言的影響,所以,學琴的人口真的不少。

不過,我知道部份學習景況為指導者努力教學生學會『彈琴』,但不一定為『音樂教育』;因此,『彈琴』像是打『電腦鍵盤』一般。父母要求孩子練習時也會弄壞情緒,變成搶救親情大作戰!

我很主觀的認為,學樂器前一定要先懂得欣賞。

樂器,是學習表達的工具,若沒有想表達的企圖心,練琴不過是『手指頭的運動』。不好的學習經驗,將原本可以成為孩子一生好朋友的音樂變成惡夢,碰都不想碰。

音樂其實沒有絕對的對錯,就像學英文,入門若是從枯燥的文法開始操練,那麼,學音樂應該會蠻無趣!因此,先學習喜歡音樂的聲音、音樂的欣賞,等待成熟時,學習音樂的文法會比較容易一些。

我仍然堅持,學音樂是豐富生命經驗的媒介

現在的孩子承擔高競爭力的壓力,作為父母不僅僅是鼓勵,還有舒解壓力!管道除了親近大然外,學音樂與藝術教育,是不錯的選擇。因此,別讓學音樂成為另一個壓力,這是我的苦口婆心。

我所認知的自主學習是孩子對學習事物充滿好奇,因為好奇、有趣、所以想親近

家中逸仔 一開始並非找某某名師;但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充滿熱情且盡責的小提琴老師,讓家中孩子對小提琴學出興趣;對於尋找師資,我會避免教授『手指運動』的指導者,這是我個人的淺見。

我們在生活上的音樂欣賞,早上聽詩歌或莫差特起床、放學回家聽貝多芬與蕭邦、外加七公主 ( 韓國小女生團體)、睡覺前聽巴哈或葛立格,這些音樂都是孩子自己選擇的,我這位音樂人的媽不會參與太多的意見。

假日偶爾彈琴娛樂大家,例如《拉赫曼尼洛夫》外加《不能說的祕密》(還是向大學部的學生借譜印的) 或是聽音練習 ( 孩子們哼唱曲調要記下,還幫他們編曲。然後孩子以為是自己作曲,高興到不行 ),真是苦了我的耳朵和腦力!

最近昕仔因看了不能說的祕密,劇中《鬥琴》那段激發了他想學琴的動力。但我尚未實行,等到有一天他『求』 我,我才會答應;因為這是『他的』決定,而不是『我的』決定;也就是說,練琴是他必須面對的責任。

一位家長訴說他的孩子學習音樂過程很有意思 : 當初夫妻兩人單純地想像著,假日在客廳喝茶、聽著孩子彈琴拉琴,享受愉悅的一天。後來孩子進了音樂班,假日聽到母親喊『練琴』的咆哮聲 → 緊接著孩子心不甘、情不願的用力彈琴 → 母親的怒罵斥責聲 → 孩子回房間用力關門與哭泣聲,與當初想像的畫面完全不同。

意料外的音樂比賽壓力,還有學科與補習,孩子幾乎每天睡眠不足,不只孩子熬家長也在熬!有時還會因著遇到不適合的老師傷腦筋,這過程令人覺得學琴似乎充滿壓力。

我任教於各個年齡層的音樂班與音樂系領域,見多了許多才子才女,能克服種種狀況維持初衷的熱情有多少 ??? 這個舞台需要的是實力與機會,許多才子才女有實力卻未必有機會,但有機會卻沒實力得演奏也挺不下去。

這個舞台很殘酷,無論是表演或者教學,只要自己或者學生們表現不如意,下學期就必須說再見,教學能力也必須不斷受到檢驗。所以,要維持熱情、懂行情、知道考試難與易,還要對學生用心努力、對家長交代盡力。

學音樂很好,關起房門練琴是必須,因為基本功需要練習。但是,練習之外需要想想天與地、別人與自己、還有那未知的生命

我看到許多莘莘學子們,對於演奏器樂,使用頭腦、身體、手指、腳趾一起運用尚無問題,但除了五線譜以外的空間卻不大行。

也許,讀譜練譜佔據太多專注力!

但是,音樂的天地何等廣大,怎能只知道音的高低就行 ?

我知道在不同時間,我的教學會因著生活不同的體會而改變。

有一年,我學習了弗來明哥舞,感受到全身肌肉『一起上』的爆發力,因此卯起來要學生半蹲吹奏練習,學習運用大腿的支撐力,與全身肌肉張力的運用。

看到舞者提臂的美感,因此要求學生注意肩膀到手臂力量的練習,留心舞台上的演奏儀態。這些意外的學習與體會,讓我對教學有種『好極了』的天外飛來一筆。但是,並非每一位學生都領情,有些只要成績好就可以。我想的是未來,學生想的卻是現在!

不知看慣才子才女的指導者,用何種眼光對待未來自己所教出的子弟兵。

我思考著『傳承』問題,我體悟的道理是,所有教學方法可能被更新,老師敬不敬業的態度會留在腦子裡。

就像我最喜愛的知名卡內基音樂廳獨奏家,也是我就讀博士班的指導老師魯卡瑞里先生,與他共處的時間最短,對我的影響卻最為深刻。對我而言,他不僅是一位指導者,也是一位熱愛生命的愛樂人!

技術不一定傳承,風範卻會留下

家長或朋友問 : 學音樂,有沒有投資報酬率 ? 我說,對於現實而言,賺錢絕對不一定....但生命的實踐價值絕對『 物超所值 』與可行....

因為
音樂,是另一種『 語言 』,幫助你聽到世界的另一種聲音
音樂,是另一種『 以文會友 』,認識原本不會交集的我和你

自《米家的慢走與樂活》(26/10/20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