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演奏是一門具有高度技巧性和操作性的表演藝術,更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它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一剎那把平時千錘百煉的成果完美地、創造性地表現出來。而應用心理學演奏學派認為鋼琴演奏行為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是演奏者心理思維與運動機能相互作用的總和,在整個演奏的動態流程中,始終貫穿著“視覺、聽覺、觸覺、運動覺和記憶、情感、想像、注意、思維等內在的複雜的綜合的心理活動,演奏者不但要協調好各種不同的知覺,還要協調好知覺以外的諸多心理因素的關係。”
演奏者出於對可能出現的失敗的恐懼,或對外界評價的顧慮等因素,在演出前和演出中往往會出現緊張的情緒,正常的或適度的緊張有利於集中註意力,不會影響演奏效果,而過度的緊張心理卻會給演奏者帶來很大的表演障礙,造成演奏失常,甚至造成精神崩潰從而無法完成正常演奏,一旦經過就無法重複亦無法補救,所以有人說鋼琴演奏是一門帶有“冒險性”的表演藝術。但以往的鋼琴教學與研究多側重於彈奏技術與樂感兩個方面,而對演奏過程中起支配作用的心理活動常常被忽視,如何消除鋼琴演奏中的緊張心理已經成為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一、形成鋼琴演奏中緊張心理的原因
著名的鋼琴演奏家羅莎琳·圖雷克( Rosalyn Tureck )曾經說過:“有的時候,匆忙和壓力會導致你緊張。這也是公開演出生涯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國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認為:“鋼琴演奏者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演奏的學習過程和臨場演奏的效果。鋼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質是包括了氣質、性格、情緒反應的特點、自信心、自尊心、好勝心、認知模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在內的各種心理品質的綜合。”在鋼琴演奏中, 導致鋼琴演奏者出現心理緊張的原因很多,既有其客觀方面的原因,又有主觀方面的原因,關鍵的是演奏者未能將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動調節至最佳演奏狀態。
1. 心理素質方面
心理學中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的關係呈倒“ U ”形,也就是說動機太弱,內驅力激發不起來,工作效率就不高;相反,動機太強,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工作效率反而越來越低。在大多數情況下,演奏中斷情況的出現是演奏者精神過於集中或突然高度集中所導致的。許多演奏者在舞台上會突然想起平時練琴時沒有想過的問題,比如左手下一個音該是什麼? 主題下一次出現在哪一個聲部? 這裡要不要踩踏板等等,這時演奏者思想過度集中,處處小心翼翼,生怕彈錯,導致了鋼琴演奏者註意力的控制失調,影響手指的運動和音樂的表達,從而影響鋼琴演奏的連貫性和準確性。
值得關注的是,鋼琴演奏者經常會患有特殊社交恐怖症。他們在與別人的一般交往中,並沒有什麼異常,可是當需要他們上台表演時,他們會感到極度的恐懼,常常出現臉紅、口乾、結巴、輕微顫抖,甚至愣在當場。大多數社交恐怖症患者都是過分的關注周圍的評頭論足,渴望獲得別人讚許,內心不斷的進行“排號”,在公開演出期間,腦海裡總出現自己如何在觀眾面前出醜,讓自己多麼難堪的局面,進而表現出極度的焦慮,導致演奏者精神無法集中在演奏上,甚至“拋錨”,演奏不下去。
另外,相關研究表明:“緊張心理的產生與氣質有著密切的關係。含多血、膽汁型的人易緊張怯場,含粘液質的人不易緊張怯場。”可見,緊張與演奏者的個性特徵有著密切關係。一般來說,性格和氣質上有缺陷的人比較容易在公開演奏中出現怯場、恐懼的心理反應。意志堅強、善於自控和勇於表現的人,相對於一個意志薄弱、羞怯靦腆的人,怯場緊張的可能和程度要遠小得多。
2. 技術掌握方面
在鋼琴演奏中,演奏者的技術水平決定是否引起緊張以及緊張出現程度的關鍵。鋼琴演奏是感知再現練習和現場發揮的一種“再創作”過程,是一種來源於練習但又高於練習的過程。然而很多人在平時練琴中演奏技術粗糙,靠的是無數次機械性的重複,在基本無意識的狀態中將樂曲彈熟,沒有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演奏“程序”。一旦演奏者上台時感覺自己對樂曲沒有完全掌握、技術上的難點沒有完全克服,或感覺對樂曲的風格、表現還無法把握,甚至背譜準備不足等等,這些都會引起演奏者的心理緊張、情緒混亂,此時在平時練習中沒有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會在演奏過程中暴露無遺,從而影響和破壞了演奏的連貫,這反過來又會引起演奏者越來越緊張,形成一個不可收拾的惡性循環,最後一敗塗地而告終。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週為民也曾說過:“當演奏者對樂曲某一個技巧或段落沒有把握時就會引起緊張心理, 這種緊張心理的程度會隨著演奏時間的臨近而不斷增加。隨著鋼琴演奏者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演奏中的緊張心理就會逐漸在不斷地藝術實踐中得以減弱或排除。”需要說明的是,筆者這裡所說的演奏者技術水平不是指絕對水平,而是指演奏者對自己彈奏水平的估計,即相對水平。
3. 舞台經驗方面
舞台緊張是當眾演奏中常見的一種心理身體反應,“鋼琴演奏者在舞台上要承受得住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煎熬,這對於演奏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演奏者是舞台的核心,是闡述作品內涵的最主要表現要素。有人說,一名優秀的演奏者來自於豐富的舞台經驗,而豐富舞台經驗只能從舞台上得來。只有在舞台上才能學會以應付身體、氣候、服裝、燈光等帶來諸多不適,使音樂表演得以自如的發揮。我們會發現,有豐富的演出經驗的鋼琴大師往往能自如地控制臨場演奏時的心理狀態,能很快地調節現場發生的各種不良心理、生理反應。而缺乏演出經驗的鋼琴演奏者,儘管自然條件很好, 平常在琴房中彈得也不錯,一旦到大課室考試或公開比賽卻不行,這是由於環境的變化造成的。這些演奏者由一個封閉的、熟悉的環境,轉移到一個開闊的、陌生的環境,往往會由於對琴、手指觸感、座位、房子大小差別引起的音響上、共鳴上等等的不適應,加上面對著各異的觀眾,演奏者的心情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所以說,演奏的成功與否與演奏者不同的演奏經歷有關,比如第一次上台演奏就失敗的演奏者要比其他人更容易緊張,在今後的演奏中心理壓力和負擔也更重,從而他演奏的心理緊張程度也更高。
4. 臨場突發因素
人的心理不僅依賴於人腦或人體而產生,還會受到外界環境對於演奏者的心理干擾。而在每一次正式的演奏中,都難免會發生來自外界或演奏者自身的不可預測的變化,比如舞台上的燈光突然熄滅,後台突然發出的巨大聲響,觀眾突然間的躁動,台下手機的鳴叫,觀眾拍照時的閃光,或鋼琴某根琴弦斷了等等。這些突如其來的事情往往會使得演奏者生理髮生急劇變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兩手發抖,手心冒汗等等,這都是由於過分焦慮和恐懼引起的。這種過度緊張使得演奏者的腦神經活動的興奮與抑制喪失平衡,從而出現難以控制的心慌、不安、緊張,思維處於抑制狀態,從而打亂了演奏思路,造成演奏失誤。因此,臨場突發事件對演奏者是一種考驗,要求演奏者必須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無論如何也要保證演奏完整性,集中註意力繼續彈完,所以,演奏者在舞台上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時,靈敏而迅速的應變能力顯得尤為關鍵。
二、如何調整鋼琴演奏中的緊張心理
著名小提琴家帕爾曼曾經說過:“緊張是生活中的一種實際情況,你必須與他相處,與他相處得越好,你就把它控制得越好。”在公開演奏時,演奏者充分的技術準備是“硬件”,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力則是演奏中的“軟件”。“硬件”是整個演奏活動的基礎,是演奏的關鍵,演奏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技術手段與音樂修養作為完整演奏的基石。然而再精湛的技藝,作為“硬件”都要通過“軟件”表現出來,所以,演奏者可以在鋼琴演奏的練習過程中學會自我調整的能力,提高公開演奏時所需的心理適應能力。
1. 心理素質的調節
明確目的、樹立信心是成功的鋼琴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證。阿圖爾·魯賓斯坦曾說:“當我走上舞台, 我便是國王。”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充分的自信是征服廣大觀眾的基礎,在舞台上只能信心百倍, 肯定、堅決、勇往直前,不能懷疑自我,不能自暴自棄,堅信自己必定能創造美好的瞬間。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而專心於演奏,他的演奏就會隨心所欲,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到樂曲的音樂表現和演奏之中,最終達到美感與技巧的完美統一。但是,這種自信心不是盲目自信,而應當建立在平時高標準的嚴格練習、多次藝術實踐的鍛煉和演奏前的認真準備以及實事求是的自我分析的基礎上。只有充分的客觀的自信,才能真正實現“彈指間,琴人合一”的至境。
良好的情緒和心境有助於鋼琴演奏者的音樂表演,可以使演奏者充滿激情地演奏,而不良的情緒可以抑制神經系統的興奮,阻礙演奏技術和音樂表現的正常發揮。演奏者要通過表演技巧把內心的美感體驗以流動的音響予以準確、充分地展現,而這些有賴於演奏者聽覺、記憶、意象、聯覺、情感、視力及心力等各種心理系統的良好協調。所以,演奏者應該格外注重演奏期間的心理保養,應避免精神和身體受到任何意外的刺激,保證身心處於舒適、輕鬆、自然、和諧的統一狀態,達到演奏者生理、心理活動的最佳狀態。
心理學中有一種稱為“相互心情的規律”的現象:當你心神不安時, 裝作安祥的樣子,同時運用呼吸調節法,利用緩慢的深呼吸穩定情緒,這是臨上場前的一種急救辦法。當然,積極暗示法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心理調適方法。周海宏在《對部分鋼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彈奏控制的核心問題是與註意的心理相關的”,並經過試驗研究得出“彈奏控制中的心理操作技能的核心是控制注意的分配與轉移,最終達到對鋼琴演奏全過程中的每一個方面的良好控制,以使彈奏穩定、流暢、輕鬆、自如。”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要全神貫注地聆聽自己的演奏,排除一切雜念,努力把由於緊張而引起的興奮中心轉移到對音樂體驗的興奮中去,把全部注意力投入演奏樂曲的情感交流中去,盡情愉悅的享受樂曲帶來的美感,那麼他就會忽視其他非表演事物的干擾,這樣既保證了演奏者的正常技術發揮,也讓緊張的情緒煙消雲散。
2. 鋼琴技術的準備
鋼琴演奏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藝術活動,熟練的技能技巧和流暢自如的演奏,是表現作品的起碼要求,也是減少演奏者心理壓力的關鍵。所以鋼琴技術的準備是演出前的最重要準備工作,演奏者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艱苦訓練才能獲得較高的技術。正如著名的鋼琴家、指揮家弗拉基米爾·阿什肯那奇所說:“我認為對於開音樂會前膽怯的人來說,最好的一種預防辦法是練琴時認真努力。”所謂“藝高人膽大”,也就是說對樂曲的熟練掌握和積累的技術足夠,演奏者才能夠樹立信心,抑制不安,心平氣和,從容自如的進行演奏。反之,如果演奏者在台下的練習不流暢,那麼上台或進考場時心裡自然沒底,隨之而來就更緊張了。可見,提高我們的演奏能力和技術更顯得重要。
朱工一教授在《朱工一鋼琴教學論》一書中提到: “練琴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當自己疲勞時只能毫無表情地一遍一遍地重複,這種練琴是無效的,如果讓腦子間隔休息一下再練就會有新鮮感。”這就給我們的啟示:練琴必須遵循科學的方法,提高演奏水平不僅僅是用時間堆出來的,還要看練琴質量的高低。要想提高練琴質量,關鍵是要明確每次練琴的目的,比如是準確地視奏一首或一段新譜或改正老師在課上提示的幾點要求。另外,從認知學習理論來看,沒有心理因素指導的純機械的生理練習,解決不了鋼琴演奏技術問題,彈一組音、學習一個彈奏技巧都需要頭腦指揮手指等演奏器官去工作,而不是純粹地器官活動。所以,每次練琴都應該有計劃、有步聚、有目的,要盡可能的仔細研究樂譜,將所有細節都考慮到,做到心中有數,不斷地聆聽和調整自己的演奏,逐步解決技術問題,建立起自己的演奏“程序”,不是盲目地一遍遍地過,“練琴藝術的內涵在於藝術,在於創造性新鮮活潑而天才洋溢的事物”,“我們練習去注意感覺經驗的各種細節,讓對聲響、觸鍵和運動的感覺力一刻不停地漫潤我們的身體和意識。”具體的練琴方法有慢速練習法、重點難點練習法、分段練習法、變節奏練法等等,但無論採用哪種方法,我們都要以表達完美的音樂形象為目標去進行技巧練習,計算音樂形象所需要的力度、速度、音色等等,不斷追求完美的音樂境界。這就是幫助演奏者熟練、準確掌握的彈奏技巧的關鍵。
另外,波蘭鋼琴家、教育家和作曲家約瑟夫·霍夫曼曾經說過:“在快速重複彈奏複雜的音型時,一些細小的錯誤、失誤和缺陷往往被我們忽略;我們重複快速彈奏的次數越多,這些缺點的數量也就越多,他們最終導致演奏者對音樂感覺的完全模糊”。基於此,演奏者還需要注重鋼琴基本功練習,正如麥美生在《鋼琴演奏怯場的心理剖析》一文曾指出:“指法混亂也是造成演奏'卡殼'中斷的重要原因。學生常會因為平時指法訓練不嚴格,不固定,順手溜,上台稍一疏忽就會出錯,錯一個指法就接不下去,心一慌就會出現連鎖反應、惡性循環。”
3. 舞台實踐經驗的積累
人類的認知與行為的互動關係就是心理與實踐的相互關係,鋼琴演奏心理的本質就是人腦對藝術實踐的現實反應,藝術實踐對於鋼琴演奏者提高心理素質有著重要作用。鋼琴的舞台演奏是一門綜合藝術,舞台經驗對於演奏的效果尤為重要。一個有幾十年公開演奏經驗的演奏者當然比幾十年都關在琴房裡獨自練習的人演奏成功的機率要高。舞台經驗較少的演奏者應該培養敢於當眾演奏的慾望,抓住機會,在小範圍聽眾面前多公開演奏,逐漸適應大的觀眾環境,並反复“走台”。所以,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該創造機會讓學生參加演奏實踐,實踐機會的增多會幫助演奏者形成條件反射,隨時隨地適應舞台演出。
在正式演奏之前,演奏者可以先演奏給同學、親朋好友聽,以建立起演奏者與聽眾之間心靈交流的橋樑。同時, 演奏者首先要了解演奏廳的大小、觀眾席的數目、鋼琴的位置、舞台感、從出台口到鋼琴的距離等,尤其是音響反射的狀況和燈光的亮度等在內的環境。其次是適應新的鋼琴。因為每一架鋼琴的性格都不一樣。試琴時,第一要做的是輕輕從最低音到最高音慢而柔地來回彈幾遍半音階,熟悉鋼琴的音色和音量,檢查鍵盤音高是否均勻。若有個別音明顯不均勻, 應立即請技師予以調整。如果沒有可能臨時調整,就需要牢記哪幾個音需要特別的觸鍵,特別響的鍵應注意彈的輕一些;特別反應慢的鍵應注意離鍵快一些;特別悶的鍵應注意彈重一些等等。這樣做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和怯場。走台和預演對於心理素質較弱的人來說,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演奏者通過多次這樣的練習, 可以使演奏的緊張心理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控制和排除。
4. 良好演奏情緒的培養
演出前,演奏者已經對樂曲有了比較準確而穩定的整體感,基本克服了演奏技術上的難點,對樂曲的內涵和情感也有了深刻的體驗和表現能力。在演奏中,演奏者的心理活動只能集中於音樂本身和鋼琴演奏的操作,並且思維在表演心理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上要安排得當,否則,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所以,演奏者應該培養良好的演出情緒,在演奏時從容鎮定,達到最佳身體狀態、最佳技術狀態和最佳心理狀態的最佳演奏狀態,有利於演奏者創造熱情的激發。音樂表演是一種情感體驗藝術,只有通過演奏者富有激情的演奏才能引發聽眾的情感交流,使演奏者與欣賞者在演奏中始終融為一體,體現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欣賞的有機統一。良好的演奏情緒“可以使演奏者將音樂中各種不同的情感控制於股掌之中,不會因為一種表情而放棄平衡,也不會對接下來的表情毫無準備。”
然而,人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心理活動是在生理機能的基礎上建立的。當演奏者在某一環境建立了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活動,就會使演奏者產生一種適宜該環境的演奏心理狀態,如果改變了這種環境就會引起演奏者的心裡緊張和焦慮,使演奏者的神經系統處於緊張狀態。所以演奏者還應該注重應變心理的訓練,儘管平時在一個狹小的、自我封閉的環境中練習,如果演奏者做到把環境放在心裡,保持對環境的敏銳感覺,它就會成為演奏者日積月累的經驗的一部分,當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演奏者不再有恐懼心理,既可以實現輕鬆,也可以保持對環境的注意力。”在遇到意外的情況時,演奏者不慌張,能迅速讓自己平靜下來,調整好心態,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回到作品中來。
5. 身體健康的保證
機能主義心理學認為情緒(心理)伴隨有某種固定的生理反應,也可能反之,固定的生理反應帶來情緒。所以,可以通過適當的控制生理反應,來達到控制情緒的目的。鋼琴演奏是一種腦力和體力相互協作的活動,平時除了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外,還要以輕鬆自然的方式利用自己的身體。其實,演奏者同時也是運動員,因為演奏樂器對小肌肉有著極高的要求,如果我們過快的運動小肌肉,整天整夜地重複運動,那麼演奏者的小肌肉就會越來越疲勞,甚至受傷。然而,大部分演奏者卻沒有意識到這種疲勞在增加,在他們看來,在練習中沒有做什麼艱苦的工作。布魯琴爾曾說過“姿勢和運動會對一個人控制樂器的能力和音樂的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在演出期間,演奏者尤其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不要過分疲勞,大腦過度勞累會造成頭昏耳鳴,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大腦的興奮與抑製過程就會失調,神經活動機能減退,加劇心理緊張程度。
總之,鋼琴演奏是一種複雜的演奏心理活動,緊張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但是經過長期的反復不斷的心理素質培養、技術訓練及舞台實踐鍛煉,學會調整演奏前和演奏中的心態,機智地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能克服緊張心理,順利地走上屬於自己的燦爛舞台。
轉載自「Piano Pianoproshop Pro」(18/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