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ducation blog shares various horizons of music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Being devoted to music education for 19 years, Carol Ng has established her private studio at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with an examination-standard Yamaha grand piano. In addition, Carol is keen on enlighte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advo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music industry.

教育BLOG旨在推廣音樂教育發展,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音樂領域;吳老師投身音樂教育十九年,於南澳洲的阿得萊德開設私人教室,並採用符合考試標準之Yamaha 三角琴教學,致力培育新一代音樂學好者及推動音樂行業的持續發展。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雲無常 ── 李雲迪

雲無常 ── 李雲迪

一月紅人  訪談:劉 靉  審理:曲 飛

古語有云:十年人事幾番新!
這句話,
不少人聽到耳朵生繭。
可是,
每用此檢視當前,
還是教人驚嘆,
至少,
把它用在鋼琴王子李雲迪身上,
不得不承認,
不獨女大十八變,
仔其實也可以變!

真假對倒 感受生活
尖沙咀文化中心音樂廳台上,一具三角琴置於近中央位置,琴椅上坐著一名穿有黑色禮服、身形瘦削兼留有長長頭髮的年青人,手在黑白鍵上。可是,手指沒動,但悠揚的音樂卻四處可聞。再睜大眼睛細看,椅旁出現一個差不多一模一樣的人,不過,這人的手指可動,更會喊說:「很驚訝,做得很相像,這是科技與技術的表現,蠟像製作人和我彈鋼琴一樣,都是很專業的。」
真假李雲迪,就此同時間在舞台上出現。雖然,真人「鋼琴王子」李雲迪對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借出的李雲迪蠟像的反應,來得有點不自然,但是,他跟十年前的自己比較,今天廿八歲的他,成熟了!對於攝影記者著他擺這個動作、作那模樣、叫他望向這邊或喊他望向那個方位、甚至重複問他同一個問題,李雲迪收歛了自己的情緒,照樣做,仍舊答。
二千年,年僅十八歲的李雲迪以深圳藝術學校的學生參加國際知名的蕭邦鋼琴比賽,參賽編號四十九號的他,沒有因眾多競爭對手而清洗自己十四年苦練鋼琴的努力,最後,不獨掄奪冠軍之餘,更為這寶座空缺了十五年的日子重添人氣,更是最年青的陽氣。
不過,接踵而來的傳媒訪問令畢竟鮮有被鎂光燈不斷照射的他,感到有吃不消的狀況,在重複被不同傳媒問同類問題下,他一度以「我感覺太疲憊了!」作為回應。
十年後的今天,再被傳媒重複問同一個問題圖取得不同答案,可是,他的回應仍舊如一,不過,他仍然保持有禮貌兼溫柔地逐一回應。
是明白了傳媒的工作性質或是已習慣了被訪問?他笑說: 「我覺得媒體也像朋友一樣,溝通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無論音樂、語言,跟人都是一種融和,這種融和也是有必要的,大家都希望了解音樂,只是形式和方法不同而已。我覺得訪問都是很好,喜怒哀樂都可與樂迷分享,大家想去了解,這對我也是很重要的。」
大方得體的答案,令人眼前一亮!

來自勞動階層 明白苦力重要性
李雲迪出生於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父母親被編派到鋼廠工作,不過,二人未因自己的工作性質及環境而要下一代同樣傳承。李雲迪在四歲時已學手風琴,七歲轉學鋼琴,四年級時更寫下「我的志願是做鋼琴家!」因此,即使在少年宮中跟隨嚴師,會被老師手中的「兇器」敲打指節懲罰,他痛入心,但仍咬緊牙關,撐下去!
兒子對音樂的熱愛,令父母親動容,更不惜傾盡家財,把丈夫從部隊轉業所得的二千多元安置費,買了一部價值四千多元的鋼琴,此外,母親更不辭勞苦,儼如再世的「孟母」,為令兒子的音樂造藝更上一層樓,不旦辭去工作,與兒子離鄉別井,由重慶跑到成都的音樂學院陪兒子「讀書」,再因老師調職,而執拾細軟由成都南下到深圳,為的只是履行父母的天性,盡量為兒子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
父母的苦心並無枉然,李雲迪為國爭光之餘,更令自己的名字一夜間蜚聲國際,成為國際音樂藝術界裏的焦點人物,四出表演,與名指揮家、名樂團甚至在名音樂廳演出等等等。

名利雙收 飲水思源
名有了,隨之來的,自是報酬,大屋、名車,甚至美人等,十年內逐樣出現。不過,李雲迪認為十年間自己最大的得著,不是這些。
「得到的是有更多時間瞭解蕭邦,特別是在演奏蕭邦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他音樂中精神的力量及他的偉大。第一是他的愛國主義,第二是他的執著與專注。」
有「鋼琴詩人」美譽之稱的蕭邦,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一家僑居波蘭多年。蕭邦一直視波蘭為自己的祖國。由於蕭邦深受愛國主義的老師影響,故當波蘭飽受前蘇聯及奧地利等國侵略時,他到別國巡迴演出時仍以音樂訴說胸懷中懷念祖國及憂慮國家前途的憂悒。
李雲迪的經歷縱未能跟蕭邦一式一樣,但是,十年間往外四出演奏,鮮有長時間留守家園,本質可謂相近;再加上,中國在西方國家裏受到注視,成為大國崛起的焦點,年稚的他盼望能從蕭邦身上感染更多愛國之情。

從蕭邦作品學習愛國情懷
其實,作為一名鋼琴演奏家,演奏的樂章不是出自舉出知名的著名作曲家,就是來自半紅不黑的作品,李雲迪什麼作曲家都曾演繹。不過,飲水思源的他,基於每年也會演奏蕭邦的作品兼適逢今年是蕭邦誕辰二百周年,他須在香港及上海等地巡迴演奏穿越時梭及地域界限巨匠蕭邦的作品,因此,他仍成熟地給予一個漂亮的答案。
「我曾在德國深造學習,又往世界各地與知名音樂大師合作,有更多時間了解蕭邦,每年都演奏蕭邦的作品,歷練豐富了,經歷多了,演奏出來對蕭邦有更深層的理解,與當年比賽時青澀的感覺不同了。音樂是精神內在的感受,不可用語言與形態去表達,而是通過聽覺感受。蕭邦在鋼琴音樂上,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貢獻,他一生都是為鋼琴而創作,種類也很多,他在音樂中體驗了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希望將這些優美動聽的音樂繼續傳承發揚下去。我對蕭邦音樂的理解,與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蕭邦比較難把握的在於他的節奏與音色,有一種柔韌度及具彈性的,一般人都能聽到蕭邦音樂的優美,但其特別的地方,還有他對民族的忠誠及對國家的熱愛,他那種愛國之心,還有執著與專注,對我也有很大的影響。」
蕭邦的作品被形容為有諸內而形諸外,演奏者須先明瞭箇中底蘊,演繹時自可事半功倍。同樣要求先有諸內的李雲迪而言,可謂不謀而合,因此每當他演奏某作品時,他除了不斷練習外,定必要求自己想像樂曲的意境、氣氛及結構等,好讓自己的演繹達至完美。

擁有香港戶籍 與國際舞台接軌

孰料,追求完美這藝術家擁有的通病,李雲迪不單要在自己演奏的作品裏展現出來,即使面對廣大群眾,也要求自己達致完美,要外表ok,就一定要set頭及化粧方可站在鏡頭前。求事事完美的心,令李雲迪的母親既欣賞卻憂心,深恐追求完美會成為兒子的壓力。
早幾年透過專才計劃搖身一變成為香港居民的他,認為十年後的香港,文化藝術的發展都較以往好,推動音樂也受重視,故對香港未來感到有希望之餘,更認為香港人總有辦法找來資源與條件來支持音樂與文化活動,他對香港未來發展多元文化藝術的前景,沒半點愁。
是耶非耶?沒水晶球,還須拭目以待,但可肯定的是,國際知名的鋼琴演奏家李雲迪跟別人說自己是那裏人,他可大聲的說「香港人」!

後記
與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做訪問,事前總要做足功課,翻看相關資料。
李雲迪的資料,當然也要看。
妙的是,早期有關他的消息全是集中在他獲得蕭邦金獎殊榮前的努力,
可是,後期有關他的報導離不開他與這或那女子的消息,就是有關他與郎朗PK之爭的新聞。
李雲迪與郎朗的共同點實在不少,二人同樣一九八二年出生、同樣在稚童時已學琴、同是透過鋼琴比賽而蜚聲國際、同樣成為國際傳媒追訪對象、同樣名成利就、同樣是中國人、同樣以優才計劃搖身成為「香港人」、同樣以自己的感情演繹音樂巨匠美妙樂章的神韻....
不過,二人無可能一樣,一個較外露,一個較含蓄;一個似野馬,一個似馴獅;一個愛無拘無束,一個要有規有距。
儼如一個是步驚雲,一個是聶風。
你,怎可揀?
(全文完)


自《101藝術網》(15/1/2010)


La Campanella by Yundi L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